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倾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发布时间:2021-08-01 08:53:12 浏览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展览”新闻发布会,记者们的目光逡巡于台前的保罗·爱因斯坦和背景板上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孙与曾祖父间,除了灰白卷发,再无更多相似之处。起身、吃饭、乘车,保罗不离琴盒。在欧洲,他是一位自由音乐家,没有流传的作品,默默生活在人群。因为曾祖父余荫的荣光,他置于镁光灯中央,被武汉媒体追逐询问“成就天才的秘方”。

有形生命的终止不代表传奇终结。经过岁月淘洗的人生,一切都变得耐人寻味。后世追逐、靠近、探寻,却陷入谜一般的笑容里。保罗腼腆的微笑透露了这一点,他没有天才的秘方,也无法复制的曾祖父的成功,用平凡印证,人生是自己的。

他轻声回忆:曾祖父酷爱航海,尤其喜欢无风、有雾的天气。对他人而言困难的坏天气,却让爱因斯坦鼓满征服的欲望。异于普通人的选择,就是闪耀在天才身上的亮光,吸引我们飞蛾扑火般迎上。开展一周,连日急雨,领票口前积起水潭,仍有家长牵着个头不到窗口的孩子走进展馆。

时而低回、时而高亢的乐声回响在8吨钢铁、2吨玻璃铸就的镜面大厅。灯光幽蓝,参观者很容易迷失在四面八方的倒影里,继而注意到3面连续播放的银幕,目睹爱因斯坦幼年、壮年、老年影像交错出现,贯穿始终的是他嘴角一抹不羁的微笑。

是笨蛋,还是天才

故事发生的地方叫乌尔姆,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小城,坐落多瑙河畔。赫尔曼·爱因斯坦出身卑微,在当地和表兄合伙经营床用羽毛生意。他幸运地娶到家境富裕的波林——她父亲为符腾堡州供应粮食。1879年3月14日,他们的孩子出生了,赫尔曼激动记录当天的细节,而波林满心忧虑,因为小孩后脑很大,头骨呈棱角型。医生安慰道:他是个健康、强壮的孩子。

赫尔曼和波林都具有犹太血统,但家庭生活却没有犹太痕迹,他们不做犹太菜,不阅读犹太法典,也不去犹太教堂。小阿尔伯特在宗教气氛宽松的环境慢慢长大。这对他影响至深,他不信教,不相信上帝存在,甚至调侃“虽然我是犹太人,但很久没有去犹太教堂了,恐怕上帝已经不认得我了。但若上帝还是认出我,情况可能更糟。”

从3岁起,阿尔伯特就显示出“与众不同”。当同龄人叽叽喳喳吐字、造句时,他还不会说话,发育迟缓、不合群。小阿尔伯特不喜欢,也无法融入同龄人的军事游戏,大家嘲笑他是“老实头”和“无聊伯伯”。1880年夏,全家搬到距离乌尔姆130公里外的大城市慕尼黑。

19世纪80年代末,慕尼黑急速变化,每年新增人口17000人。赫尔曼也迎来事业的转机,他和弟弟合伙开办电器工厂——爱因斯坦公司,建造发电站和照明设备。他们为慕尼黑啤酒节提供电灯,巴伐利亚的街道、公共建筑、工厂也使用他们的电灯。爱因斯坦公司有近200名工人,是当地最大的公司之一。

生病时,阿尔伯特收到父亲的安慰礼物,袖珍指南针。他非常喜欢,小盒子里似乎藏着另一个神秘世界。9岁的阿尔伯特用卡片垒起14层的房子,用积木搭建复杂建筑,还喜欢蒸汽机。在父母督促下,他成绩优异,但内心却不喜欢上学。天主教小学里,同学们默契地排斥异教徒阿尔伯特;上学路上,他经常遭遇暴力侵扰和言语侮辱;再加上校园弥漫的军事氛围和教条化的死记硬背,如绳索般绑缚他向往自由的翅膀。阿尔伯特毫不掩饰厌恶,与老师冲突不断。不过,他没有以暴制暴,只是不合作、不随从。1889年班级照,52个面容紧绷的孩子里,他是唯一轻扬嘴角、微笑的。

订单减少,技术瓶颈,尽管赫尔曼几次使用抵押贷款,甚至押上家族庄园,仍旧无法避免爱因斯坦公司倒闭。生意失败的父母移居米兰,而阿尔伯特为了完成高中学业,留在慕尼黑。可是,他难以忍受严酷的教学方式,没有参加期末考试,便离开学校,回到父母身边。他打定主意报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因为它不要求高中毕业证书,只需通过入学考试。

“背叛”父母的爱情

尽管没有达到报考年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破例给了阿尔伯特考试机会,他的数学、物理发挥不错,但其他科目未能通过。学院院长推荐他到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补齐功课再投考。

经济繁荣,教育自由,1900年前后的瑞士吸引大量来自北欧、东欧的知识分子,包括许多在本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学生。而阿尔伯特也第一次真心喜欢上学,阿劳自由的氛围与慕尼黑军事化的严格截然不同。他很快融入寄居的家庭——温特勒一家,原本有7个孩子的家庭变得更加热闹。男主人温特勒是瑞士阿劳州立中学教授希腊语和历史的老师,他对阿尔伯特影响至深,包括激进的共和党人思想

少年甜蜜的烦恼也来了,阿尔伯特爱上温特勒家的女儿玛丽。1896年,他做出决定放弃德国国籍,摆脱成为军事机器上一颗螺丝钉的命运。同时,考试论文里,他用法文写下未来的计划,“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深造物理学,成为理论物理学教授。”作为班级最小的学生,他以最高的平均分通过考试,如愿考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不过,初恋的花朵在入学后凋零,因为他遇见了米列娃·马里奇。

论长相,米列娃算不上美女,还有点跛脚。她出生在塞尔维亚(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父亲是富裕的农民。11岁以后,她每年成绩都是女校第一,由于学业优异,破格进入王室兴办的萨格勒布男子中学。米列娃对数学和物理兴趣浓厚,总能拿下这两门的最高分。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欧洲少数招收女性的高等学府,而米列娃是物理系唯一的女生,也是年纪最大的,比阿尔伯特长4岁。其他男孩对米列娃心怀敬意保持距离,阿尔伯特却与她一见如故,因为他们都爱好广泛。

一起讨论数学和物理问题,一起出入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交换学习笔记,米列娃和阿尔伯特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周围的朋友却并不看好,有人对阿尔伯特说:“我可没有勇气和这样一个(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的女人结婚,除非她是绝对健康的。”米列娃的朋友也看不上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留长发、不梳理,衣服扣子错位,不系鞋带,所以公众场合,她们回避和这对情侣走在一起。

20岁生日前夕,他鼓起勇气把米列娃的照片拿给母亲。波林盯着照片,许久没有出声,阿尔伯特以为是默许、松了口气,却不知道母亲压抑的不快。波林容忍儿子暂时的“荒唐”,期望时间改变一切。她提出温和的劝告,甚至按他们同居的地址寄过甜食。

然而,残酷的现实总在不经意的时刻龇牙咧嘴。当米列娃的朋友度假途经米兰、拜访爱因斯坦父母时,波林无情地讥诮米列娃,公开对这段恋情的反对。1900年7月底,阿尔伯特4.9分勉强获得毕业证,而米列娃平均分仅拿到4分,连续两年无法通过而离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未知的生活铺展在他们面前。阿尔伯特向父母摊牌,要娶米列娃。话音刚落,波林扑倒在床,头埋进枕头哭泣,咆哮着预言:米列娃会毁了他的前程和生活

不被祝福的爱情依然走到了婚姻。阿尔伯特写信给米列娃:“等你成了我亲爱的小妻子,我们会一起勤奋地致力于科学的研究,如此,我们才不会变成庸碌之辈。”

柏林岁月

虽然不宽裕,但阿尔伯特每月都会省下钱做瑞士入籍费。1901年2月,苏黎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他的申请。成为瑞士公民1个月后,他收到军队体检命令。由于静脉曲张、扁平足和汗脚,阿尔伯特不具备入伍条件,他终于离厌恶的军队和战争更远一点。

当阿尔伯特还是16岁少年就幻想,如果一个人以光速追逐光,将会发生什么?26岁时,无数划过脑袋的奇思凝结成重磅炸弹,震惊了物理学界。1905年,他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动-粒子二元性,推进光量子理论)、《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布朗运动的开创性研究)、《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首次提出狭义相对论)、《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物体质量可以度量其能量,导出了E = mc),4篇论文重塑物理学疆界。曾经求职高中而不得的他有机会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执教。

1914年,阿尔伯特接受德国科学界邀请,迁居柏林。7月底,米列娃带着两个儿子重回苏黎世,他们的婚姻走到破碎的边缘。阿尔伯特提出各种要求:“只要我要求,你必须无条件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如果我说停止说话,你必须马上停止”、“保证我的衣物、被褥清洁,保证我的一日三餐,我的办公桌别人不得使用”……他用蛮横羞辱米列娃,尽管偶尔态度软化,“我打算回家,因为我不想失去孩子”。

但是,家回不去了。1919年2月,苏黎世地方法院判决离婚。6月,阿尔伯特步入第二段婚姻的礼堂。此时的对象是柏林邂逅的艾尔莎——与阿尔伯特有亲缘关系。泛滥的荷尔蒙让他的一生不乏女伴,从图书馆管理员到当红女明星,从夜总会舞女到苏联安插的女间谍。阿尔伯特偏爱强势的女性,从她们身上获得自在和安全感。

不是相对论,而是光电子研究,为阿尔伯特赢得了诺贝尔奖,奖金12万瑞典克朗。他用奖金在苏黎世购买3套公寓,以租金支付米列娃和孩子们的生活费。领奖有段插曲:他乘船赴日旅行,没有收到诺贝尔得奖电报。因为得奖人无法出席,必须由国家代领。结果,德国和瑞士都站出来。奖章被德国领走后,瑞士代表拂袖而去。虽然取得美国国籍后,阿尔伯特也没有放弃瑞士国籍。但瑞士政府却因为这段领奖罅隙,当战时阿尔伯特求助瑞士解除纳粹冻结的账户时,瑞士没有响应。

犹太血液,反战情怀

“反犹”情绪已从火苗燃烧为烈焰,纳粹上台,阿尔伯特下定决心离开德国。1933年10月,他到达美国,定居普林斯顿。写给米列娃的信中,阿尔伯特建议她回到南斯拉夫与父母同住,米列娃没有同意。

研究之外的时间,他竭尽所能帮助逃离战争的欧洲人、犹太人。航海和音乐会是阿尔伯特寻求宁静的选择,他不会游泳,却从不穿救生衣,船上也从没有应急马达。

可是,军事铁蹄的践踏,让阿尔伯特不能不担忧。1939年8月2日,他致函罗斯福,建议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当广岛蘑菇云轰然冲天时,人间炼狱的场景深深震撼了阿尔伯特,他坚定的成为反战者,呼吁和平,电视演讲针对美国研究氢弹。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他的言行引起FBI密切注意。

1952年,以色列政府邀请阿尔伯特担任第2任总统,他拒绝了;而遗嘱上,他却把信件和手稿捐给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因为身体里流淌的犹太血液。

Tips:

展览时间:2012年3月2日-6月17日

展览地点:武汉科学技术馆(江岸区赵家条104号)

展出票价:免费

看点提示:1、现场有50多件原件、10多件互动展品,以及其他影像资料及复制品共计200多件。3件重量级展品值得特别留意:诺贝尔奖牌、爱因斯坦的怀表、爱因斯坦的瑞士护照。

2、光速自行车,当屏幕显示速度接近光速时,影像中的空间会扭曲。

3、宇宙小剧场,体验仰望星空的浩瀚,重温宇宙诞生的时刻。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浅议

上一篇:交叉的视野:文艺学创新的学术平台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