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金羊毛”的寻找者

发布时间:2021-08-06 08:52:45 浏览数:

陶思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同时他也是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省政协常委。陶思炎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神话学、民俗学、民俗艺术学、民间信仰等领域,并形成了他鲜明的民俗学研究风格。

在希腊神话的人神奇境里,建有一套隐喻性的世界观,“金羊毛”像是某种“信物”,象征着通过无数艰险和努力后最终取得的成功和胜利。一代国学大师钟敬文老先生就曾经“决心要去寻找学术上的‘金羊毛’”。可以说,“寻找金羊毛”已经成为一种探索真理、执着敬业的生动的文学表达。而在我国的民俗学界、也有着这样一位寻找“金羊毛”的著名民俗学家,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思炎。

陶思炎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受古都文化和秦淮市井风俗的熏染,他自幼对中国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他曾先后在中国的三所著名大学分别攻读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民俗学。在上大学之前,陶思炎还在苏北农村“插队”当过农民,后来又到工厂做过工人,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的民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神话学尚未在中国学界成为“显学”之时,一篇题为《比较神话研究法刍议》的论文引起了广泛注意,该文还被日本西南学院大学选为教材,其作者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后来的几年,又见到该作者的《神话文体辨正》、《<西游记>是神话和童话的交融吗》、《五代丛葬品神话考》、《试论神话的语言》、《鱼考》、《论水难英雄》等十数篇论文接连刊出。由此,学术界知道了这样一位专注,执着的青年学者——他就是陶思炎。1987年,陶思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师从张紫晨教授。3年后,陶思炎完成了洋洋12万字的《中国鱼文化》的博士论文,该论文也是中国较早一篇民俗学博士论文。

博士毕业以后,陶思炎到东南大学任教,继续着自己的民俗学研究。多年以来,陶思炎一直活跃在国内、外的民俗学研究领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多次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访问、出席会议、合作研究和田野考察。

1996年陶思炎获日本学术振兴会长期项目,于1997年赴日本进行将近一年访问研究,与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和宗教学研究室铃木岩弓教授合作,完成了题为“中日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项目。他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山形县、青森县、岩手县、福岛县等地开展了有关宗教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并在东北大学、驹泽大学、仙台市民俗资料馆做了学术报告,还参加了日本民俗学会的年会、日本印度学宗教学年会等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在印度学宗教学大会上做了题为“中国江南的民间信仰”的学术报告。在日期间,他还和留学生、访问学者一道,受仙台市日中友协的邀请和安排,到乡村农家住宿和参加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推进中日民间的友好关系。

在陶思炎看来,作为一个文化学者,最好的社会服务方式就是向民众普及渐渐被淡忘的民族文化知识,并为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把握方向和献计献策。

陶思炎教授给政府的提案大都旨在留住中国传统文化记忆,推动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当代的文化建设。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借助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发表有关民俗知识、文化保护、文化开发的意见,并对社会上歪曲、伪造、附会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说法和做法提出批评,在一次他主讲的公益性文化讲座上,前来听讲的南京市民竟多达1300余人。他曾在中央电视台4频道主讲“元夕民俗”,受到普遍关注,还在江苏电视台12集的《漫话春节》节目中主讲传统民俗,该片荣获国家级的专题片奖。最近,陶思炎还担任了100集专题片《南京民俗》的总顾问,并任文稿的终审。

近年来,陶思炎教授从书斋中走出来,关注民俗文化的应用。他曾经向南京江心洲乡等地区提出了发展民俗旅游的建议,并为该洲策划了一系列小型民俗博物馆,该景区建成后仅一年即被评定为国家AA级景点。此外,陶思炎还为南京高淳老街、天目湖风景区、江南水乡周庄等地提出民俗开发的意见,为当地发掘本地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陶思炎教授为了保护和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为了自己心中的那束“金羊毛”,正奋力前行,求索不止。

上一篇:艺术中介间性观:当代艺术文化与艺术文化学新探

上一篇:谈戏剧化妆师的文化修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