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基于“评价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1-07-28 08:42:15 浏览数:

zoޛ)j馟i8]Ӎ{׽|i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一个三年学生写了这样的一则数学日记:“我的鞋子坏了,今天妈妈带我去商场买了一双漂亮的运动鞋,回到家后,妈妈问我:‘你知道36码是多少厘米吗?’我说:‘不知道,但我可以量一量’。我找来一把尺子量出我的脚长是23厘米,然后又量了量鞋底是25厘米,减去鞋帮和鞋的前面多出部分2厘米,算出鞋内长度是23厘米,我考虑了一下说:‘36码是23厘米’,妈妈说:‘算对了,那么再问你如果不适脚的话,你知道鞋穿得进去吗?’我想了想说:‘可以,因为我的脚长是23厘米,鞋子里面也是23厘米,所以穿得进去。’这时妈妈对我竖起来大拇指。”或许有时学生的日记会比较幼稚,甚至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不断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学数学

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所差别,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我创设了一个商场的抽奖活动: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级别的奖,请每位学生都抽一次。同时让学生到黑板上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把一、二、三等奖的次数记录下来,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抽出每一个奖的可能性的大小。然后再反过来让学生设计一个抽奖活动,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再如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依据《评价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组织一次“买文具”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几名学生办一个小小的文具店,在黑板上贴上各种文具商品的图案,并用小数标上价钱,其他学生则充当消费者,用预先制作好的“钱币”进行交易活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到小数的读与写,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的相关知识,联系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小数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理解小数的概念。

三、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时、分、秒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作息时间表,或算一算自己每天上学用的时间,一天里在家的时间有多少,在学校的时间又有多少,爸爸妈妈每天上班的时间又是多少等;学习了年、月、日,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是多少天,或设计一个未来的年历等;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算一算课室的面积或自己房间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及魅力,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社会实践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成为真正有用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数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0).

[2]刘兼,孙晓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3]吕菊芬,沈龙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01).

[4]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01).

上一篇: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上一篇:技工学校数学教学的有效实践探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