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薛家岗文化石料利用特点及产源初探

发布时间:2022-02-13 08:37:31 浏览数:

薛家岗文化自从80年代命名以来,学界对薛家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分期、分布范围,文化因素分析、葬俗、玉石器等方面,针对薛家岗文化石器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佟柱臣先生从制作工艺,功能等方面进行过探讨{1}。张弛先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中讨论长江中下游手工业与贸易时,提出苏皖区的石制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其在手工业和贸易中的重要性{2};在《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的石、玉器工业》一文中较为细致的探讨了北阴阳营-薛家岗的石、玉器制作系统{3}。朔知等人还曾对薛家岗遗址钻孔石刀的定位技术进行过研究{4}。但由于材料的限制,缺乏对整个薛家岗文化石器整体的观察,对于石料利用的研究也没有引起注意。随着薛家岗文化调查和发掘的遗址数量的增加,《潜山薛家岗》和《武穴鼓山》两本报告的发表,其所出的石器也都附有岩性鉴定结果,为薛家岗文化石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材料。在对原料的分析上,本文采用了岩石学切片方法,对薛家岗文化较常见的一些石料,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了岩性分析和鉴定。另外没有切片的部分石器,采用肉眼比对和发掘报告所附的岩性鉴定结果。

一. 薛家岗文化的分布与分期

薛家岗文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近江平原上,沿大别山和长江呈V形狭长条带分布,宏观的地貌为河网切割状的平原岗地地貌,海拔在20米以下,遗址类型主要为台地和岗丘。薛家岗文化的大部分遗址都分布在长江以北,最南不过鄱阳湖,江西靖安郑家坳遗址应该是其南端,最北端到安徽的岳西一带,东端不过枞阳,最西端在湖北的蕲水一带{5}(图一)。

本文对石器的分析是在陶器的编年框架下进行。薛家岗文化的绝对年代为3500-2600年BC{6},本文采取的分期参照朔知在《潜山薛家岗》报告中对薛家岗遗址分期方案,把薛家岗文化分为早、晚两期。薛家岗文化早期的遗存包括:薛家岗早期墓葬;天宁寨下层{7};太湖王家墩第二期遗存;武穴鼓山墓地第一期;尺山早期墓葬;挂玉山墓葬早期{8};靖安郑家坳遗址第一段墓葬;望江黄家堰已经整理出13座墓葬中的8座{9}。相当于北阴阳营文化三期、崧泽文化晚期阶段。

薛家岗文化晚期的遗存有薛家岗遗址晚期墓葬以及与墓葬同时的地层、房址、灰坑;潜山天宁寨打破新石器上层的墓葬;望江汪洋庙第③层和打破此层的墓葬以及开口于②层之下打破第③层的灰坑;安庆夫子城遗址;怀宁黄龙遗址;太湖王家墩第三期遗存;尺山晚期墓葬;挂玉山墓葬晚期;鼓山2~5段墓葬;靖安郑家坳遗址相当于晚期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墓葬共13座包括九江大王岭第三层遗存;太湖何家凸T1;陆墩墓葬。此外经过调查的属于此期的遗址还有望江汪家山,枫岭墩、狗尾山、七星墩、双墩{10}等遗址,还有怀宁王家山、三桥牛桥李小屋、朱山嘴遗址{11}、岳西祠堂岗{12}、太湖阮家嘴遗址{13}、宿松野人湾遗址{14}、何家凸遗址、戴嘴遗址{15}。相当于良渚文化早中期。

二. 薛家岗文化石器原料利用率分析

薛家岗石器工业所采用的石料主要为变质岩和岩浆岩两大类,少量沉积岩。变质岩类主要是一些浅-中变质岩:板岩、片岩、变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玄武质凝灰砂岩)、千枚岩。岩浆岩类有:橄榄岩、橄长岩、辉橄岩、纯橄岩、流纹岩、花岗岩。沉积岩可见粉砂岩、砂岩、页岩。在不同的地区,石料的应用情况不同。为了方便比较,本文选择了不同遗址的薛家岗文化最常见的几种质料的石器进行切片,由北大地质系地矿教研室主任魏春景教授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岩性鉴定(表一)。没有切片的大部分石器采用发掘报告中的岩性鉴定结果,对于没有岩性鉴定结果的材料,笔者采用肉眼对比。

12件标本均为低度变质的变质岩,所选的鼓山、尺山的标本,有两件肉眼鉴定为板岩石刀的残片,镜下鉴定为千枚岩。一件肉眼鉴定为变玄武质凝灰岩的石环,镜下鉴定为角岩。如果这种误差是系统性的,则其他鉴定为变玄岩和部分板岩产品应该为角岩,部分的板岩质品应为千枚岩和角岩。但是这几种石料都是低度变质的岩石,所含矿物成分相当,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变质程度的差异,岩石自然分布几十米距离就能产生这种差异。

(一) 薛家岗文化石器原料利用特点

1. 薛家岗文化早期

早期阶段薛家岗墓葬随葬石器所用石料主要为板岩和变质砂岩,分别占早期石器总数的48%和24%。另外还利用少量绿泥类片岩和花岗岩。黄家堰遗址的材料没有详细发表,见有粉砂岩制作的精美的石锛和橄榄岩制作的小石斧及变质砂岩制作的石锛凿{16}。鼓山一段墓葬随葬石器所用质料最多为橄长岩,其次为变质玄凝灰岩、板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零星见到辉橄岩、硅化高岭土岩、黑云斜长片岩,绿帘斜长片岩、绢云石榴片岩、绿帘石榴角岩{17}。

通过对薛家岗遗址和鼓山遗址早期墓葬中出土石器石料利用情况来看(图表一),多孔石刀仅在薛家岗遗址有发现,且都用板岩制作,两个遗址制作石钺的原料主要都是板岩,其他的材料也都是低-中级变质的角岩和片岩。石锛、凿的制作原料两地相差最大。薛家岗遗址采用的原料相对单一,为板岩、变质砂岩。鼓山遗址不见板岩用于制作石锛,见有变质砂岩、变质玄武质凝灰岩、石榴石片岩等变质岩,此外占有大部分比例的是橄长岩。另外一个不同是,鼓山在早期墓葬随葬的砺石数量远大于薛家岗遗址,其原料基本同于石锛、凿所用原料。在薛家岗遗址,砺石的原料则与利用率最高的两类石料同。

2. 薛家岗文化晚期

晚期阶段除了墓葬区的材料较多以外,在望江汪洋庙、安庆夫子城、太湖王家墩还发现了生活区的堆积。下面按墓葬区和生活区两类不同遗存来比较石料利用上的差别。

(1) 墓葬随葬品石器石料利用特点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图表二,图表三),薛家岗遗址和鼓山遗址晚期随葬的石器中,多孔石刀的比例较早期显著增加,石钺亦然,这种趋势在薛家岗遗址最为明显,其他的调查材料也支持。制作石刀的材料在晚期绝大部分是板岩,另外还有个别的变质砂岩,辉长岩和辉橄岩制品。用于制作石钺的材料,薛家岗遗址板岩利用高达61%,变质砂岩25%,早期就开始利用的绿泥石石英片岩,石榴石片岩、片麻岩,花岗岩等保持着稳定的比例。晚期鼓山墓葬所用石器原料的种类和早期相同,但是比例有很大变化,橄长岩比例稳定,板岩和绿帘斜长片岩增多,还有较多的变玄武质凝灰岩、辉橄岩{18}。板岩质石钺也达到62%,又出现砂岩和变质玄武质凝灰岩质制钺。用于制作石锛的材料,继续着早期分化较大的特点,但鼓山遗址也能见到个别变质砂岩和板岩质锛,占最大比例的是绿帘斜长片岩和橄长岩,分别占39%和38%,薛家岗遗址60%是板岩,30%变质砂岩,10%是流纹质角岩。

怀宁黄龙可见有板岩钺、刀,变质砂岩石锛,安庆夫子城的墓葬中随葬板岩质石钺,尺山遗址可见有板岩、橄长岩、绿帘斜长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偶见玄武岩,就笔者观察到的51件石器中,较为确定为板岩的有14件,其余的片岩的占少数,大多为岩浆岩类。挂玉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成品)数量不多,其用来制作石钺的深色的有流纹的角岩比较特别,也见有板岩。黄梅地区塞墩窑墩的材料没有详细的发表,陆墩墓地,随葬品的石料也只有板岩和变质玄武质凝灰岩石钺{19}。靖安郑家坳出土橄长岩,绿帘斜长片岩,砂岩、橄榄岩质石锛,不见板岩的原因与没有发现石钺和石刀类产品有关。九江大王岭板岩三孔石刀、石钺,千枚岩石钺,橄长岩,绿帘斜长片岩石锛等{20}。南昌青云谱见有板岩质品{21}。

(2) 生活区石器石料利用特点

晚期生活区和墓葬区石料利用的特点来看,在薛家岗遗址墓葬和墓葬边缘区地层内石器板岩质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变质砂岩,零星见到砂岩、花岗片麻、绿泥片岩{22},所制器物的体量和墓葬中亦无很大差别。房址内发现的产品由板岩和花岗片麻岩质。夫子城地层和灰坑中出土的石器有千枚岩质、角砾岩质石钺,在汪洋庙遗址,生活区灰坑和地层出土石器也用板岩,但是却大都是用来制作石镞,罕见体量较大的板岩产品,几件板岩钺多为改制,石锛很少有板岩质地{23},石料种类多样有绿泥石片岩。橄长岩、橄榄岩、石榴石角岩、变质玄武质凝灰岩等和鼓山石锛一样的石料,也有部分为变质砂岩质石料(图表四)。

其他的调查材料来看,望江新石器遗址采集品中见有板岩、变质砂岩、石灰岩,以及肉黄色的凌家滩常见的用来做石钺的石料,橄长岩和绿帘斜长片岩,云母角闪片岩类石料产品{24}。在太湖,未见薛家岗遗址所利用的石料,却见有绢云母片岩质石料用来制作石环和石英岩质小石片,宿松戴嘴遗址的采集材料中可以见到质地较差的板岩制作的石钺,接近与鄂东所用的板岩材料,采集的一件三孔石刀则是用比较好的板岩石料来制作,宿松野人湾遗址见有变质砂岩和板岩及橄榄岩质石锛,其他的石料有灰岩、辉长岩、砂岩、玉器见有石英岩玉、玛瑙,还有一些绢云母片岩所制石环(璜)与太湖所见相同,在薛家岗文化分布的西端岳西,从仅有的调查材料来看鼓形凸遗址发现有板岩制作的石钺,五河采集一件三孔梯形宽体的板岩石刀和两件板岩石钺为薛家岗石器工业的产品{25}。跳出薛家岗文化的圈子,再往东,枞阳、马鞍山烟墩山{26}、芜湖、繁昌一带{27},板岩这种薛家岗石器工业具有代表性的原料就很少见了,反而出现了一些长江下游常见石料。

3. 小结

综上,薛家岗文化的石器工业自早期之末开始兴起,到晚期的时候达到顶峰。早期遗址间制作同类石器的石料利用习惯差别较大。晚期多孔石刀和石钺的消费突然增加,目前所见到的多孔石刀和石钺所用原料趋于一致,但是遗址间制作石锛的原料分化加剧,甚至是完全不同,这种差距在鼓山和薛家岗遗址表现最强,这其中应有产地间差异。薛家岗文化石器工业兴起是以板岩和变质砂岩这一系统的产品为代表的,这一系统的产品是以石礼器为主,推动薛家岗石器工业发展的动力,是对这些高级随葬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薛家岗文化的石器在选料上比较有规律,主要利用石料本身特点制作石器。板岩因其自然的辟理容易劈裂成薄片,且其质地细腻,用于制作石刀和石钺比较合适。岩浆岩和变质砂岩质地坚硬,适合制作石锛。即便如此,同类石器所用的石料亦有不同,可能是来自不同的产地,这要结合石料产地的分布来分析。

薛家岗文化生活区出土石器运用的石料种类比墓葬区丰富,但是遗址间的差异很明显。总体来看,板岩质石料产品比较特殊,在薛家岗墓地消耗最多,甚至是石锛的制作也大多倚重此类石料,此类石制品常见改制,在薛家岗遗址和汪洋庙遗址这种边角料还用于制作箭镞{28}。生活区堆积中没有发现完整的多孔石刀和石钺,尤其是板岩质石钺很少,在汪洋庙遗址发现的都经过改制{29}。可见遗址间对板岩材料获取能力的不平衡,高利用率也显示可能存在长途运输。

(二) 石料的来源

寻找石料的来源对区分产品的产区有着重要的意义。薛家岗文化的遗址均分布在河流或湖泊沿岸的台地或者岗丘,北部为大别山,南部为近江平原。石料的来源可能自河滩砾石,遗址附近风化岩块或者岩石出露地点,以及原始岩层开采{30}。不同的遗址石料的来源可能不同。本文结合1:150万长江中下游地质图和岩石地层方面的辞典进行寻找薛家岗文化石器常用石料的资源分布(图二)。

1. 变质岩类石料

板岩是薛家岗文化石器所用最多的石料,本文涉及的主要是由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变质而来的板岩。薛家岗文化的遗址都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或者湖泊沿岸,这样的河滩出现的多为细碎砾石,而薛家岗文化墓葬随葬的板岩质刀、钺、锛器体积均较大,数量也多,其所需原料不是附近河滩砾石可以提供的。排除板岩石料河滩来源,薛家岗遗址所在的皖河-潜水流域,均没有板岩石料的原生地层,如果薛家岗遗址制作石器,其原料必然是经过长途运输的。在《潜山薛家岗》报告中,安徽地调院的同志提出板岩这种石料有可能来自黄山地区。黄山祈门一带的中元古界上溪群板桥组有板岩夹变质砂岩或者千枚岩夹变质砂岩的韵律{31}。这种岩石组合与薛家岗遗址所用最多的板岩和变质砂岩组合同,这里可能是薛家岗遗址石料的来源地之一。皖西南属于扬子地层区的下扬子分区,武穴就处在下扬子分区和枣阳-随州-大别山分区的交界位置,武穴东部中元古界的冷家溪群有砂、泥质板岩、炭硅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地层。赣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有板岩、千枚岩、片岩、橄长岩、纯橄榄岩的地层,修水流域一带计林组出露粉砂质板岩,紫红条带板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够提供板岩石料的地方有三处:一处是皖南黄山地区;一处是赣北;再一处是武穴东部及黄石地区{32}。目前发现的板岩质产品从肉眼上能够作出区分的是泥质板岩和砂质、粉砂质板岩。薛家岗遗址比较特殊,其获取板岩原料必须经过长途运输,究竟是从皖南获得还是从鄂东目前还并不清楚。笔者也把粉砂质板岩产品的碎片和泥质板岩产品的碎片切片的结果并不能区分两者产地的差异{33}。

片岩类, 包括绿泥石英(云母)片岩,石榴角闪片岩、绿泥云母石英片岩、绿帘斜长片岩,此外还有石榴石角岩、片麻岩。这些石料产地较为清晰,是采自北部大别山地区下元古界宿松群。大别山在湖北和安徽都有分布,两地的石料可能均是就地取材。

变质砂岩:这种石料目前仅发现在薛家岗遗址有较大的消耗。在薛家岗文化范围内皖南的上溪群有这种原料,且黄山祈门一带有板岩和变质砂岩及千枚岩间隔的韵律。这种组合也是薛家岗遗址最常用的石料的组合,薛家岗的板岩和变质砂岩及部分千枚岩很有可能就是采自皖南。另外还有一类变质玄武质凝灰砂岩,其矿物成分和变质砂岩(长石石英)不同,在赣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有较多分布。

千枚岩: 在赣北双桥山群和皖南上溪群、大别山一带的红安群有较多分布。

2. 岩浆岩石料的来源

薛家岗文化消耗的岩浆岩包括橄榄岩、纯橄岩、橄长岩、辉长岩、闪长岩等。赣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和鄂东大别山及梅川一带随县群、红安群均有这些原料提供。

(三) 小 结

综上,薛家岗文化石器石料的来源主要是北部的大别山和武穴东部及黄石地区,以及赣北的武宁修水一带,皖南地区也可能是其产源之一。除了上述较常用的石料以外,还有少量流纹质角岩的石锛应是来自太湖流域的产品。

三. 产地的分析

目前经过发掘确认为石器制作地点的遗址并不多,但是还是有线索的,薛家岗遗址发现有被商周的地层叠压在新石器黄土层上的石料堆,并且在石料堆同一层位不远的地方发现有较大砺石。石料堆中没有能够拼合的个体,这些石制品大部分为未加工石片(第一、二类),从石核的边缘打掉呈贝壳状或者长条形石片,这些石片大多是背部和台面保留有石皮。还有经过整形与初加工阶段的石片(坯材第三类),长条形,不见自然台面,在石片堆中亦不见石核,也不见打击石片要用的工具石锤,其实整个遗址上也没有发现石锤,可能薛家岗人是只把石片坯材搬运到遗址上进行加工修整。石料堆附近发现几块砺石,这与坯材的进一步加工有关,在坯材中见到有修成尖状柳叶型石坯,似柳叶型石镞的雏形,坯材的体量在8~10厘米左右,与石镞的体量相当,薛家岗遗址晚期的墓葬中出土的柳叶型石镞的岩性与石料堆的石料岩性相符,推测这些石片坯材是用来制作石镞的。石料堆的年代不能确定是薛家岗晚期还是张四墩类型时期,张四墩类型时期遗址上亦发现较多石镞,岩性亦相当。这些石片大多在背部和自然台面上保留石皮,显示石料的利用率高,获取并不易,可能存在远距离的原料运输。那么这些石片有可能是制作石刀、钺等大型器物时打下来的边角料,为了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石料,故再次修整。薛家岗遗址还见有石芯,砺石,石杵,不见有石料初步加工阶段的工具和产品,推测薛家岗遗址不是原料初加工的场地,薛家岗人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石坯运回遗址进行修整,制作成品。

挂玉山遗址调查显示应是一处石器制作地点,在地表和断崖上散存很多石制生产工具和打制的石坯、加工剩下的钻芯,并发现石器制作不同阶段的产品。

武穴鼓山遗址生活区的揭露不全面,其墓葬随葬大量的砺石,有的墓葬还随葬有制作石锛的橄长岩的边角料。TS5E4烧土层内还发现钻孔未成的半成品石钺的废坯,探沟的第④层也发现有改制的钺{34}。推测鼓山也在遗址上制作石器。

九江大王岭发现了确切的制作石器的地点,属于薛家岗文化时期的第三层堆积中发现有石钺坯子、石斧坯子,石芯和砺石。以及钺、斧、有段锛和三孔刀{35}。钻芯的直径亦有5厘米,但是遗址上不见有如此大孔径的成品。石钺坯子所用的材料也是其他薛家岗文化遗址所不见,具有本地特色的浅绿色有丝绢光泽的千枚岩。

结 语

薛家岗文化范围内石料资源丰富,薛家岗石器工业的匠人们,根据石器特点,选择优质石料,且在石礼器的制作上有着较为一致的选料趋向。在石料资源的开发上,结合石器产地分析,我们发现石料资源丰富的地方均有产地的线索,说明就近取材是较为常见的模式,同时薛家岗遗址的情况说明也存在着长途运输石料{36},还可能存在着石料贸易的现象。产地之间在石料资源的控制上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板岩质石料。薛家岗石器工业产地多是造成薛家岗文化同类石器石料并不单一的原因,尤其是石锛的原料,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薛家岗遗址所见的流纹质角岩石锛应是由长江下游地区的贸易而来。

本文最后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同类石器所用石料有不同,在形态上亦有差别,制作工艺上亦参差不齐。这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如果存在,则这些产地的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认识,产地间在资源控制和技术系统上应该有分化。并且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多关于薛家岗石器工业生产组织结构的信息。对于薛家岗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研究亦有帮助。此外,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石器制作产地的信息,这依赖于未来的考古发现,产地的确定,我们便能够讨论各产地产品的流向,建立其在薛家岗文化内部以及外部地区的贸易网络。

注释:

{1} 佟柱臣:《中国新石器研究》,巴蜀书社,1998年。

{2} 张弛:《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

{3} 张弛:《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的玉石器工业》,《考古学研究》(四),科学出版社,2000年。

{4} 朔知、杨德标:《 薛家岗石刀钻孔定位与制作技术的观测研究 》,《历史文物》2003年第6期。

{5}、{16}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潜山薛家岗》,文物出版社,2005年。

{6}、{9} 魏峻:《皖西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北京大学硕士论文,1999年。

{7} 简报中称为下层中的6座墓葬,应该是开口在③层,打破④层和生土层。

{8} a.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1989年,文物出版社;b.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穴鼓山-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 望江县文物管理所:《望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88年第6期。

{1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宁县文物管理所:《安徽怀宁县皖河流域先秦遗址调查报告》,《文物研究》第十四辑,黄山书社,2006年。

{12} 朔知提供的器物照片。

{13}、{15} 朔知提供的调查材料。

{14} 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太湖、宿松古文化遗址调查》,《安徽文博》总第3期,1983年。

{17}、{18} 赵令湖:《鼓山墓地出土石器、玉器质料鉴定》,《武穴鼓山》附录, 科学出版社,2001年。

{19}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队:《湖北黄梅陆墩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91年第6期。

{20} 江西省博物馆及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实物材料观摩机会。

{2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调查的材料。

{2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潜山薛家岗》之石器岩性鉴定表,文物出版社,2005年。

{23}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望江汪洋庙和安庆夫子城的发掘材料。

{24} 望江县博物馆库房。

{25} 未见到实物,朔知先生提供的照片。

{26} a.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叶润清老师提供烟墩山遗址发掘的材料。b. 杜和题、黄双喜:《历史的馈赠-马鞍山文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

{27} 繁昌县博物馆库房,荻岗洞山的石器。

{28} 薛家岗文化发现的石料堆虽然年代不能确定是否晚到张四墩时期,但是其石料的岩性和薛家岗文化石器常用原料同,石料中部分为石坯,在坯材中见到有修成尖状柳叶型石坯,似柳叶型石镞的雏形,坯材的体量在8-10厘米左右,与石镞的体量相当,薛家岗遗址晚期的墓葬中出土的柳叶型石镞的岩性与石料堆的石料岩性相符,推测这些石片坯材是用来制作石镞的。这些石片大多在背部和自然台面上保留石皮,显示石料的利用率高,获取并不易,可能存在远距离的原料运输。

{29} 薛家岗遗址晚期的地层内有一些成组出土的完整的石器和陶器,亦可能是出自没有辨识出的墓葬。

{30} 王幼平:《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1} a.高振家 陈克强 魏家庸主编:《中国岩石地层辞典》,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b.《长江中下游地质图》、《安徽省地质图 》,《中国地质图集》第98-99页、第193-200页,地质出版社,1996年。

{32} a.高振家 陈克强 魏家庸主编:《中国岩石地层辞典》,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b.安徽省地质矿产局:《长江中下游地质图》,《中国地质图集》, 第98-99页,地质出版社,1996年 ,《安徽省地质图》,第193-200页。

{33} 魏春景老师的意见为:两类石料所含的矿物主要成分一样,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微的差别只是在岩石自然分布几十米距离就可以产生的,不具有区分产地的意义。

{34} 武穴市博物馆提供观摩鼓山发掘资料的机会。

{35}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九江沙河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36} 还不能确定薛家岗墓葬出土的石器是否在本地生产,如果不是,则大量的成品获取可能与贸易或者对资源的控制有关。

{37} 改自安徽省地质矿产局:《长江中下游地质图》1:1500000,《中国地质图集》,第98-99页,地质出版社,1996年。

上一篇:北疆鸿羽

上一篇:地质勘查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