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本溪评书艺术活态传承与保护现状

发布时间:2022-03-03 08:40:26 浏览数:

摘 要: 本文对本溪评书的传承现状,及传承与保护的实施与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以创新推进本溪评书非遗保护传承方式的变革,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让非遗更好的“活”下去。

关键词: 本溪评书;活态;传承;保护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评书艺术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L17BZW001。

一、本溪评书的基本情况

评书是一门古老的说演艺术,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是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用普通话说演。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通过制造悬念,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使其表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本溪评书(北京评书)以田连元为代表,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之一。是北方评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田连元早年随父学书,后师承天津著名评书艺人王起胜,尤其是播讲的电视评书,更是家喻户晓、声震九州,田连元以长篇传统评书《杨家将》、《刘秀传》和新评书《欧阳海之歌》、《血溅津门》等享名于书坛。1985年3月,他率先在辽宁电视台连播电视评书.田连元的电视评书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他努力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寻求今人与古人在心灵上的契合点。由于故事翻新,语言出新,动作出新,从而使他的说书魅力不同凡响。

2008年6月,本溪市非遗保护中心通过积极申报,本溪评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增多以及大众传媒手段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逐渐削弱了人们对本溪评书这一艺术门类的痴迷。目前,本溪评书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匮乏、新作短缺、观众日寥等困难和挑战。

二、本溪评书活动现状

本溪市相关部门在1995年—2010年期间,组织人员对田连元评书艺术进行考察、研究,已撰写、编辑出版了《田连元的评书艺术》一书,对本溪田连元评书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保存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珍贵资料,使之得到较好的静态保护。

2015年本溪市非遗中心拨付专项资金翻录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早期播录的田连元评书作品《水浒人物转》、《隋唐演义》、《津门传奇》、《镜花缘》等,并将《水浒人物传》音频资料编辑成文字, 10月由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省文联、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政府联合主办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本溪评书》传承与保护论坛暨田连元从艺60周年研讨会。

2016年11月,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本溪评书”走进联丰小学,此次活动特邀本溪评书传承人田连元学生裴冠红为学生们授课。课堂上裴冠红讲解了评书的历史起源、表现手法、表演技巧等知识,并现场演绎经典评书选段。用风趣幽默的讲解和表演,让学生们感叹传统艺术的魅力。

2017年7月,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与本溪市非遗保护单位联合成立了《本溪评书》传承工作室,并以《评书艺术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为课题获得了2017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支持。项目主持人带领全体成员多次开展研讨会;到本溪市非遗保护单位、鞍山市非遗研究中心、辽宁科技大学(评书表演艺术专业)等地进行调研;协调并成功举办了2018年5月21日在辽宁科技学院“曲苑流芳”本溪站的评书巡演;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为项目保护单位加强传统剧目整理、公益性演出以及进校园等活动来培养后继人才和扩大宣传。

三、本溪评书活态传承与保护的实施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说书场已经没有了。评书艺术讲的是互动,这样使评书艺术的传播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若不及时抢救,失传在所难免。所以,培养评书演员、评书观众、评书听众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所在。高校可以把评书艺术作为一门选修课引入课堂,培养评书艺术的观众,使评书艺术步入活态传承的轨道。

(一)明确活态传承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重视与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无论是英雄史诗、民间传说的讲述者,还是口传身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家,可以说,技艺就在他们身上,没有他们,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生,是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综合环境造成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就是要激活一池春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文化生态保护的大环境中得到整体性保护。

第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性保护,使得这些非遗项目能够在商品市场中生存,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这一项目的学习与传承,让项目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田连元是第一个把评书艺术移植到电视上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如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了寻常百姓家,一种文化的消失,注定会有一种新的文化方式来替代。

(二)持续开展本溪评书系列的传承工作

1.传统曲目整理。对田连元评书传统曲目《双镖记》(约40万字)、《小八义》(约60万字)、《田连元短篇评书集锦》进行整理。 全面搜集、整理与本溪评书相关图文、声像资料,并将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完善项目档案。

2.基础性传承工作。建立1个传承基地,每年组织传承人到传承基地开展传承活动6次;同时,邀请2名代表性传承人举办2期本溪评书培训班。目的是扩大传承队伍,进一步促进本溪评书的传承与发展。

3.以演代训,开展展示展演活动。举办4次评书专场展演,邀请评书老中青三代艺人20人同台献艺;开展本溪评书进校园、进社区.目的是加深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本溪评书的认知度,使本溪评书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保護成果出版。2011年9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田连元自传》出版发行;在2015年10月由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省文联、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政府主办,本溪市文化广电局承办的《田连元从事评书艺术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本溪市隆重举行。拟出版田连元评书理论专著《田连元论评书表演艺术》(教材)书印数1000册。

(三)发挥高校产教融合优势传承保护本溪评书艺术

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与本溪评书保护单位之一的本溪市群众艺术馆进行了联合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播途径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如果仅仅局限于博物馆式的保护,加上传承人年老力衰,力不从心,受众群体后继乏人,难免陷入窘境。如何辐射面广,发挥利用高校服务地方,应积极实践。

评书艺术进校园,是活态传承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摆脱了以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方式,创新了传播途径手段,开辟了评书艺术传承的新领域.大学校园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场所,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热爱;对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国家文化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本溪市相关部门已经与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田连元作品集》《田连元从艺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等出版物。为评书艺术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评书艺术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立项,志存高远方能风行天下。

参考文献

[1]本溪文广局.艺海泛舟,田连元先生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M]2017(3)64-65.

上一篇: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划分储层类型

上一篇:试从语言角度分析《呼兰河传》的评书性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