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1-06-28 10:06:16 浏览数:

摘要:为缓解我国能源问题,有效利用风能资源,发展风电产业,我国于2006年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出台了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各种财政政策,过去的几年间我国风电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在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从风电机组制造到风电场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再到风电上网等各环节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何保证风电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能源问题;风电产业;问题及建议

作者简介:

王俊敏,籍贯,河南郑州,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现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投资经济及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6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1-004-04

一、 我国近年来风电产业发展情况

1.我国风电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约为32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为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十五”期间,特别是从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风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为76.4万千瓦,2005年达到126.6万千瓦,2006年达到259.9万千瓦,2007年达到605万千瓦,2008年年底又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一五”风电发展规划,以装机总容量1221万千瓦的规模在世界排名第四,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多。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增长超过100%,每年风电新装机容量都是此前20多年的总和,从新增的风机容量的角度来看,中国排名第二。

同时,我国风电市场的扩大,直接促进了国产风电产业的发展,国产风电机组装备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年底,我国风电制造及相关零部件企业100多家,在当年风电的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占55%,比2006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8年国产风电设备的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达到75.4%,累计装机容量市场份额首次过半,达到61.6%。

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我国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扶持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可再生能源法对风电产业给予支持

我国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允许多种投资主体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从法律上为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该法基本确定了风电发展的3项原则:一是采用特许权招标政策,对风电实行保护型固定电价,在成本上,保证有合理的利润;二是电网无条件收购风电,价差由参加网分摊;三是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2)国产化率指标对设备业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强调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

在市场利好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风电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间取得了“爆发式”增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预测,中国正在进入风电大发展时期,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之一。

2.风电特点决定其未来发展趋势

(1)从长远来看,风电成本是可以预期的,目前,我国已经批复的风电价格为0.5-0.6元/kwh,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风电产业规模的扩大,到2020年之前风电成本有望下降20%-40%,届时风电价格将接近0.4元/kwh,这个价格同常规电力相比是具有可竞争性的。

(2)风电属于资源依赖性技术,目前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及开发潜力基本明确,虽然仍需要精查,但是从未来大规模需求来看,风能资源具有保障。

(3)风力发电对土地、水资源的要求很小,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有限。

(4)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风电低频传输技术、风电直接传送到电网中心等技术,而且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关注程度的提高,长期来看,风力发电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能够达到风电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要求。

总体来看,风力发电在技术、成本、市场上都具有明确的预期,也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资源储量也能保证期大规模的发展应用,因而其未来必将大规模发展。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风电场布局问题

我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以三北地区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如内蒙古、新疆、东北三省等,因而我国许多大型的风电场都建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面对现实情况下风力发电的高电价,其承受能力不强。

这些风力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不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同时其电网建设往往比较薄弱,这就限制了其电力向外输送的能力。

这些地区化石能源比较丰富,如新疆,其煤炭和石油的远景储量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其火力发电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我国大型风电场的建设,需要科研、开发及建设并举,近期内仍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从长远看来,自身的技术发展及创新是必须的,但是这些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技术水平却相对落后。

2.风电并网问题

自火电发明以来,电网设计依据火电属性,火电以外的电力上网,其技术要求非常苛刻,此外,由于风电具有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其电压、频率、相位上有剧烈波动性,一旦并入常规电网,将会给其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大型风电都是通过接入电网系统进入企业,并网发电是我国大规模风能发电的主要形式,确保风电场输出的电能品质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大规模发展风能的重要保证,但是风电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受到电网消纳随机性电量能力的限制。由于技术上的障碍,全国电网可以承受的风电量为总电量的3%,一旦风电电量超过5%,将会对电网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因而很多人将风电称为“垃圾电”,电力公司根本不愿意购买,目前国家采取强制性的购买政策,电力公司才被迫接受,而非按照市场规则,但是这种政策在长期来看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3.风电产业运行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采取特许权招标制,政府承诺按固定电价收购规定电量,主要内容有:

(1)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商,承诺最低上网电价者中标。

(2)风电特许权项目特许期为25年。

(3)省电网公司要按照与中标人签订的购电合同,收购风电项目全部电量。

(4)风电与常规电源的电价差在省电网内分摊(2006年起在全国电网内分摊)。

(5)项目执行两段制电价政策。第一阶段(风电场累计上网电量在等效满负荷3万小时以内)执行中标人的投标电价,在此之后即第二阶段执行当时电力市场中的平均上网电价。

(6)招标条件要求风电场规模与风能资源状况等条件相协调;风电场址距电网相对较近,电能易于送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

国家采取这种机制本意是通过一定数目的招标进而确定不同地区电价的标准水平,但是,究竟以多少项目为基础才能满足电价标准制定的要求?如果项目招标产生的电价差异较大如何处理?此外,由于国家采取低价中标并以此作为政府核定电价的依据的方式来确定价格标准的形式,容易引起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实际电价低于合理电价范围,进而投资商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会压低风电建设成本,影响到整个项目质量,最终影响到风电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4.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

中国近几年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为风电设备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而国内涌现出大批的风机设备制造商,有数据显示,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有70多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再加上国外风机设备制造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中国风机设备制造市场严重过热,而且,不仅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风电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目前,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之后不久,国家发改委网站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其中,“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已经从《目录》中删除。此外,“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也已从“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删除。

尽管风机设备制造企业大量涌现,但是在关键零部件以及核心技术方面仍采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式,这些技术和我国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如何,是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企业利用这些技术生产的设备的适应性和安全性没有保障。其次,企业自身究竟能不能消化这些技术,未来一段时间内能不能通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降低直至取消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仍是个未知数。再次,企业重复引进技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内部利润率普遍较低,而且很多地方政府急于项目快速上马,而不考虑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最终造成资源浪费。

三、我国风电开发应用模式选择

1.风电与其他发电系统相互补

风能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风力发电能量具有不稳定性,因而风电技术与其他发电技术相结合是风电应用的重要途径,我国近几年在小型风电机组与其他系统结合发电的应用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这些地区中很大一部分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但是电网系统薄弱,这就需要风电与其他发电系统互补,提供稳定的电源,如新疆地区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可以采用风气互补的发电模式,由大型电厂和几台小型单轴燃气轮机组组成的风气互补发电系统,通过内部负荷调度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输出负荷,调节燃气轮机或煤气机的输出,使得整个发电系统有良好的可调度性。西藏和青海地区,则可以采用风水互补的发电模式。

2.风电直接应用

我国东、中部以及内陆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土地资源紧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西北地区而言较为迅速,很多企业用电负荷较大,同时对电力质量要求不高,因而在这些地区可以采用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耗能企业的模式,将风电就地消纳,避免风电上网引起的一系列技术和经济问题。

3.风电“非并网”应用于大规模储能技术相结合

鉴于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这些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我国西部地区及大量海岛大电网无法覆盖,而风电并网技术在现时情况下并不成熟,因而发展大规模的蓄电系统,并将其与“非并网”应用相结合,调节发电与用电之间的时差矛盾,提高供电质量和调峰能力。具体来讲:

(1)非并网风电供电—蓄电调节

风力发电总量与企业总用量平衡,风电所有波动由大规模蓄电装置平抑。

(2)非并网风电—谷电供电—蓄电调节

风电“淡季”,企业使用风电的不足部分,在夜间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白天用于生产,在节省电费的同时,帮助电网消化“谷”电。

(3)非并网风电—蓄电—网电相结合

风电旺季和电网相配合,蓄电平抑风电昼夜波动有余,过剩的部分风电通过蓄电池部分容量用于调峰。

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风电价格机制调整

虽然在近几年的时间内,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其仍属于新兴产业,在长期来看,其发展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在近阶段风电产业发展中应该调整现行的风电价格机制,采取长期性保护电价的方式,保证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电价水平,吸引投资者和制造商向风电产业投资和发展。

政府可以参照生物质能发电的定价政策,通过“在当地脱硫燃煤电厂标杆电价的基础上,每度电补贴0.3元”的方式制定固定电价;也可以采用按大区划分的方式,去掉一个最低和一个最高价用大平均的方式分区确定固定的电价;此外,虽然长期看来风电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国家应该采取补贴等方式,保证风电价格水平始终高于煤炭等火电上网电价,在2015年以前,不能低于0.5元/kwh,以期促进风电产业加速发展。

2.财政税收鼓励政策

目前我国对风电产业征收8.5%的增值税,但由于风电发电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总投资的80%左右,按照我国增值税抵扣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不能抵扣。而其他能源企业例如火电厂,燃料费抵扣后增值税最终税率在4%~8%之间。风电按8.5%减半征收增值税,但因为没有燃料等方面的抵扣,依然比火电的税赋重,不利于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国家应降低风电产业的增值税水平或者允许风电产业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金。

此外,在现时风电产业环境下,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并给予开发商和制造商优惠贷款和专项财政补贴,为风电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财政税收环境。

3.建立、健全风电产业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中国企业的思维模式还是规模制胜,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很多企业只要购买许可证和零部件就可以进行生产,但是产品质量却得不到保证,机器维修频率大大高于欧洲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但是许多地方政府仍然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最终造成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无序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因而提高风电产业设备质量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家应该建立健全风电设备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推动风电技术进步、保证风电产品质量、促进成本降低。建设大型风能实验设施,支持新产品的实验和检测认证,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产业进入门槛,调整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结构,保证风电设备制造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支持“智能电网”发展,统筹规划电网建设

风电若要获得长足发展,智能电网的配套建设已成一大前提,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更为强大的兼容性,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智能电网发展在我国将分为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个计划的发展虽然值得期待,但是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计划,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在整个计划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强规划编制、标准制订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对智能电网建设给予必要的财税、资金和电价等政策支持,以保证该计划顺利实施。

此外,国家应统筹规划电网建设,以及将风电规划、建设、管理和电网规划、建设、管理,其他电源负荷规划统筹考虑,在华北地区的内蒙、张北、河北西部、西北的甘肃、宁夏、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华东沿海的江苏地区进行高电压等级主干电网建设,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将东北三省、内蒙古和京津唐地区作为试点,实现网间自动调度,为风力发电大规模产业化以及风电并网做好电网建设上的硬件支持。

5.提供资金保障

风电技术研发以及风能产业持续发展都需要资金支持,由于我国风电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利润率较低,企业自身资金能力不足以支持其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因而国家应提供资金支持风能资源详查、电网评价研究,并建立起试验风电场以及公共试验平台,保证企业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和发电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6.加快人才培养

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近期来看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但是从长远来看,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是必须的,但是就目前国内教育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是欠缺的,因而国家应该加快风电产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选择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风力发电相关专业,培养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支持高校开展风能研究和研发工作,加速我国风能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五、中国风电产业前景预测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风电产业在未来40年内将持续高速发展。而中国作为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会以更高的速度带动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全球风能委员会年度报告都会对未来五年内全球风电产业发展作出预测,而美国和中国在过去几年间的表现都好于其最乐观的预测情况还要好,未来1-2年间,美风能产业的发展会因为其实体经济的下滑而受到牵制,但是中国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制定了非常具有进取心的政策,加强了风电的快速发展,支持电力供应的多样性、国内电力行业的增长以及对电力输送的重大投资,预计到2020年,中国预计增加将过20GW,而且据电力专家预测,从当前中国风电发展的形势看,在2020年之后,中国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2050年后甚至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概览2008》

[2]顾为东,《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新战略与风电非并网理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时丽,《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化学工业出版社

[4]钟银燕,《风电产业仍将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报,2009.10.12

[5]余维洲,《我国风电产业化发展的难点与前景》,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2009年第06期

(特约编审:李北伟)

上一篇:韩国KDX系列新型导弹驱逐舰

上一篇: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粗煤气冷却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