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云盛世危言

发布时间:2021-07-19 08:55:55 浏览数:

电的应用曾重构了整个社会。方兴未艾的云计算就是下一个“电”。

在当下,“云”影响世界并孕育着重大变革。它让人难以抗拒,又让人无所适从。面对应用“云”引发的挑战,你想好如何穿过荆棘,步入坦途了吗?

历史发展的路径绝对不会简单地雷同,但如果做类比推演,却不难发现太多惊人的相似。

19世纪最后十年,大多数制造商仍然依靠水力和蒸汽动力开动机器,他们不得不为工厂选址抢夺水源附近最佳的位置,以架设水车,或安装上大功率蒸汽机。但不管怎样,他们都需要一套由滑轮、齿轮、轴、皮带等构成的精密系统将这些动力输送到工厂各处。如果不精密,动力就很可能大部分甚至全部消耗在传动系统上,那样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在工业社会,动力的第一种重要来源是流水,第二种是蒸汽机,它们的应用或出现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解放,藩篱被打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行业变革很快发生。而当发电机作为第三种伟大来源横空出世时,工业社会发展再次提速,这可不是想当然的小改进,而是以革命之势影响了经济,进而影响了政治、生活,也就是整个社会。我们虽难设身处地想象电刚被发现和使用时,人们的欢呼雀跃和美好憧憬,但百余年过去,我们已然可以做出评价——电的应用,是推动之前社会重构的重要力量,并且我们至今仍然享用着电的惠泽。

然而,当电气化开始时,电还是一种难驯服的、难以预测的力量。在早期阶段,不要说用各种电器,就连电力直接用于工业生产也是令人生畏的——你要牺牲过去的动力装置投资,改造原有制造设备,自己装上并维护发电机和一整套匹配装置……然而,仅仅在电力成为可替代能源15年后,新工厂建设就把电力驱动当成必然选择了。只不过,当时的工厂主依然满足于设立自有发电系统,不愿把这一关键功能托付给外人。几十年过去,当技术、接受度、制度、商业模式等一切都成熟之后,规模经济主导的电力供应就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成为整个社会必备的基础设施了。

把“动力”替换成“信息”,我们现在所处的场景就类似于那一场划时代转变的高度复制。你难道不认为“云”就是下一个“电”吗?“云”被寄予厚望,引发新一轮热情和激情,但也给各行各业,尤其是IT从业者带来复杂、影响深远甚至令人迷茫的变化。如同早期用电,“云”既让人无所适从,又难以抗拒。

看看我们周围吧,把当前称作“云盛世”当不为过:私有云与公有云建设如火如荼,“云”走向大规模应用。当然,如果要做个类比的话,现在依然是动力混源期——私有云就是当年的小规模发电和直流电,公有云就是后来的大规模电厂和交流电,传统设施与应用就是水车或蒸汽机,我们现在正处于交汇阶段。只不过,各个企业根据各自状况不同,使用“云”的步调有很大差异:有的包袱甚少,直接迈入公有云;有的已将私有云大规模铺开;有的还只是初尝甜头,就像第一次用电取代某架水车;当然也有的还在观望……

简单从技术一端看,类似于远距离传输交流电一样的高速网络,类似于大功率发电机一样的硬件基础设施,类似于旋转变流器(把各地传输来的电流规范成统一标准的电力设备)一样的跨平台软件,类似于电表一样的云计费……各项云技术都在逐步成熟,但背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经济的力量。这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系统,而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系统。正因如此,虽然我们认为,类似于当前大规模电厂的公有云定是最终胜出者,但我们更理性地认识到,这个过程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我们将长期处于这种“混合环境”之下。

这种结论不只是出于技术趋势的判断。技术与社会的进程是彼此融合、相互推进的,我们所处的复杂、快速多变、孕育重大变革的时代呼唤着现代企业诞生,而当前企业要经历转型与提升的蜕变又必然需要以现代化IT为引擎,尤其是与业务紧密相关的现代化应用。面对这种变化,你当然不能不从战略上思考“云”的力量所施加的影响。“云”不管你要不要,它必然会来到,事实上它已经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经济、政治、生活了。

从务实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关心的是,企业如何将“云”用到自己的业务上,甚至重新组织企业运作?当技术已经进步时,你又该如何对付新设备的挑战,以及陈旧甚至不兼容设备带来的麻烦?在当前变化的环境之中,业务与应用如何瞬捷相应,快速应变,并且确保它是安全的,不会因此自毁长城?为此,你需要抱持正确的心态,选择称职的助手,融合一切可以联合向前的力量。

“云”之路有荆棘,但这是唯一之路,无论你自哪条小径穿枝拂叶而来,最终都将殊途同归,让人满怀希望的是,路的前方山花烂漫。

变革的冲动

没人会否认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对于商业领袖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压力远胜以往。

做决策时,有关经济前景的各种预测充斥在周围,用户需求越来越难以用传统手段来满足,稍一疏忽就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现在,“一招鲜吃遍天”的那一套行不通了。不改变,无以生。

变身现代企业

作为经济社会的最活跃因子,在“波动”、“复杂性”、“不确定性”这一系列令人焦灼又不得不面对的词汇背后,是对“现代企业”的渴求。

这种变革后的企业应该如豹子一般敏捷,如大象一般有力,如猴子一般灵动……它们与用户和公众的联系更为紧密,更敏锐地洞察客户需求,之后,现代企业将对源源不断的机会和竞争做出即时响应;它们拥有更多有用信息,因此决策更科学、更快速,提供产品、信息和服务也更快捷、更可靠、更实用;它们还敢于打破常规,从海量数据分析中淘金,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合理调度资源,灵活运营,同时预知风险并未雨绸缪……

经济形势多变的外因和企业进化成长的内因,共同构成了企业现代化变革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此过程中,这样的企业将把技术融入业务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更具创新性、更敏捷应变、更优化与增效,还是科学地管理风险,技术都将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就如同人延展了思维,伸长了手臂,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企业也将因之确立先人一步的差异化优势。

近期一项由惠普主导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地区,79%的企业和政府高管以及高级技术管理人员认为在当今世界24×7全年竞争无休的环境中,上市时间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关键是,在上市时间的赛道上,你能跑在前面而且不会摔跤吗?

混合式IT

“企业在CIO不在场的情况下做出任何战略决策都是极端愚蠢的。”美国普渡大学克安奈特管理学院助理院长Gerry McCartney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道出了技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技术处于不断革新之中,对于技术的前瞻性把握,将在客观上决定着企业能否进化为现代企业。

2005年10月,比尔·盖茨在写给微软高级经理和工程师的《备忘录》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下一场巨大的变革正等待着我们。”数年间过去,这场变革已经到来。毫无疑问,掀起这场变革的云计算早已被企业纳入最为关注的视野之中。

云计算既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服务模式的进步,这种“公有经济”的力量推动着商业模式的演进,它会催生一些新行业,当然也会摧毁或重塑一些行业。它正大步前行。惠普软件与解决方案业务执行副总裁Bill Veghte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已经有76%的企业开始追求私有云,预计2014年云计算将成主流,用户业务采用云技术的进度比IT业界预期的快5倍。

尽管云交付方法被证实是一种重要的范例,但这并不会一蹴而就。因为可控和安全上的考虑,使得传统的本地IT应用模式还不会消亡。大多数组织机构选择的最佳模型是使用多种来源的混合体,企业客户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做出传统IT、私有云和公有云的选择。一项面向中国企业、政府和技术高管的调查研究表明,到2015年,他们的 IT 交付中有22%将通过公有云实现,22%通过私有云实现。这样,剩余的IT交付就将依赖传统的交付方式——通过内部管理、外包或者二者兼有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将长期身处这样的“混合环境”之中。

环顾四周,我们正处于不同寻常的变化时期,来自移动性、虚拟化、云计算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交付模式在不断变化;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并表现出更大的破坏力;企业在多年信息化的建设中拥有了海量数据,但越发感觉到难以挖掘出更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这些问题在艰难的经济周期中不断加速累积。

如果你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云计算,那么很遗憾,它并不是万能钥匙。与云计算相关的部分虽然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混合环境下,虚拟化和云计算也增加了IT管理的复杂性,让本已不堪重负的企业IT运维丝毫不敢松口气。混合环境下的应用交付也成为难解的新课题,把企业战略翻译成技术,业务变,应用就要跟着变。在混合数据中心,混合应用同比呈数倍的爆炸性增长。如果企业不能掌握在云计算环境乃至整个混合环境下的一整套应用变更方式,没有现代化IT应用,想转型为现代企业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变化要一步一步来。

破茧的路径

应用紧密联系着业务,业务有变化,应用理所当然要与此相适应。但在大多数企业中,硬件设施常换常新,应用却未必如此。在注重创新和竞争激烈的领域,应用却呈现出蔓延和爆炸的迹象。

应用添烦恼

由惠普主导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超过半数参与调查的中国组织机构仍然在使用8年前的应用。其中,甚至有5%仍在使用 16 年前的应用。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更新和维护老旧应用所需的成本、资源和时间对他们快速交付新服务的能力具有消极影响。从当年上线到现在,应用没有变,但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只能看着迟钝、僵化的老旧系统一面占用着技术预算,一面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

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情况又有不同。应用数量快速、大量增长是企业变化的最直观体现,以中国移动某省级分公司为例,2010年,该公司上线应用发生的变更就高达1000多个,这类企业不得不面对应用蔓延或膨胀的挑战。

快速变更的应用是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决定的。在股票高企的时候,一个新的理财产品晚上线一天就能给证券公司或银行带来巨额损失;某项政策出台后,一个新险种推迟上线一天就坐失良机。频繁的新业务上线给IT应用的质量带来了挑战,也给底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压力。几乎每个企业都在IT运营上有着惊骇故事。

2010年6月,世界杯“搞垮”了Twitter。由于内部的技术错误,再加上世界杯足球赛带来的庞大流量,导致Twitter出现多次宕机。根据流量监测网站pingdom的纪录,6月8日到6月16日的9天时间里,Twitter仅有一天完全正常,其中有四天宕机一小时左右。Twitter为了维持服务,6月9日暂时关闭搜索、Hovercard、趋势、朋友数目、上传个人照片等功能。

这样鼎鼎有名的大企业也一样会被IT重重地绊一跤。这并非孤例的教训引发了企业的IT思考,在硬件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虚拟化技术,构建硬件资源池,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性的融合基础设施。但硬件层面的进步并不能解决应用上的困境,而应用才是与业务最密切相关的。当应用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时,谁来保证应用的性能、安全与质量?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的应用测试理所当然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对安全和稳定性要求高,与时间的赛跑也让CIO心力交瘁。中国联通测试与保障中心冯立华坦言,在对业务系统的测试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过于紧张,“测试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软件的全生命周期都进行质量控制和测试的时候,会涉及更多的测试流程和测试项目,需要大量时间”。

可现实留给你的时间往往远没有那么多。如果与重大赛事相关,测试工作就更紧张了。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评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亚玫在2010年世博会开始前,就经历了争分夺秒的“测试战”。作为上海世博会选定的第三方软件评测机构,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为世博会11个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易用性做测试。“系统一直开发到4月26日,5月1日就要上线接受志愿者报名,我们组织了两个测试小组,24小时轮班倒,终于赶在5月1日凌晨之前把系统测试完了。”

测试借力云计算

在目前的混合环境下,测试是最先试水云计算的IT应用之一。在传统环境下应用离不开测试,混合交付也同样需要与此相匹配的测试手段。在时间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下,云计算的优越性凸显。云计算可以减少测试环境的部署时间。企业测试环境的部署可以从之前的数周时间降低到现在的数小时,甚至几分钟。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大型企业CIO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虽然对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之上还心存顾虑,但对于测试与云计算结合却有着十足的热情,就连对安全性要求极端苛刻的银行也是如此。

银行没有在生产环节应用云技术,但在开发、测试、建立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开始酝酿尝试云技术。“银行的应用软件都是专用的,通用性太差,不同银行之间的系统都不能通用,将服务抽象出一个软件做成云没法办到。但现在,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已经完全脱离了业务逻辑,只是系统上线的压力测试问题,这种工作已有一定的抽象度。”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云生表示,云计算在银行测试工作中可能会有重大突破,这种尝试是有积极意义的。

云计算在测试应用中开花,不仅因为它相对安全,更是业务需要。新业务迫使企业在测试环节热烈拥抱云计算。

然而,有热情并不等于盲目。实验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差异性仍然是测试中的重要问题。企业很难搭建与实际运行时一模一样的环境,况且还要考虑到以后两三年数据30%~40%的增长,还有网络环境以及用户的使用行为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测试环境测出来的结果跟生产时的数据背离,这必须要倚重先进工具来加以克服。

软件测试是保证应用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仅仅关注产品质量还不够。从早期的问题定义及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到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应用管理更为行之有效,不仅可以变革老旧应用和流程,还能对新上线应用提供质量、性能和安全保障,加速应用上线,为企业赢得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

这样的理念在惠普应用生命周期管理(HP ALM)产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也是70%财富500强企业的选择。作为2010年12月发布的最新版本,HP ALM 11承载了惠普的瞬捷测试理念,除了延续以往的技术特色之外,它通过高度整合把与应用相关的各类团队全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全应用生命周期内的沟通与协作,并且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在混合环境下确保应用的质量、性能和安全,并且通过增强测试的敏捷性缩短了上市时间,真正实现把企业应用全部管起来。

运维之困

混合环境带来的压力除了集中在应用上,在IT运维上引发的困境也尤为明显。如何维护混合环境下的复杂系统稳定运行,保证整个IT系统不间断?有预言甚至称,解决了IT运维问题,云计算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虚拟化技术是令IT管理者又爱又恨的技术。“由于众多服务器运行着不同的业务系统,服务器设备故障造成宕机带来的灾难性很大,尤其是发生在工作时间的服务器故障,更是给系统维护带来了困难。”一汽大众管理服务部部长欧爱民说。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信息部副部长吴劲浩也有这样的烦恼:“虚拟化技术颠覆了传统物理层面的IT运维,运维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实际的物理网络,而是时刻变化的虚拟机,这样的变化让很多有着多年运维经验的网络运维专家也要从头学起。”吴劲浩介绍说,IT运维策略是长安汽车IT部门的工作重点。

在采访中,受访企业IT部门负责人把对于IT运维的关注度仅仅排在IT证明其商业价值之后,位列第二。他们依然在摸索并思考IT运维如何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业务为中心”转变,如何快速精确定位并解决故障。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计算机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春对此颇有感触:“我们曾经因为网络出问题,尤其是在加油高峰期出现过堵站,由此造成的纠纷非常麻烦。”这对企业的IT运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中石油信息系统庞大,从最初的油田开发、管道建设,发展到如今产销链条相融合,业务激增促使集团信息化快速上规模,运维压力也随之上了数量级。与其他内部管理系统相比,加油站管理系统面向中石油客户群体,是中石油的对外窗口,因此运维需求通常都需要马上得到支持,否则对生产和品牌的影响都大。

“点多面广”的现实给中石油的系统运维带来不少难题。这样一套系统有些应用在海拔5000米的雪域高原,有些应用在繁华都市。运维范围不仅涉及系统本身,还包括其他外围设备及业务应用。除了运维任务紧急、范围广泛,数据集中的架构设计、系统多元化、服务复杂化和相关方繁多都是中石油IT运维面临的挑战。

“建立一套适合类似于中国石油加油站管理业务需求的统一运维平台,目前国内外都少有先例。”中国惠普软件及解决方案部技术总监于志伟提出两点建议:设计统一运维平台必须要对系统实现统一监控,了解导致业务系统问题的故障根源;自动化是一个大前提,在运维中要尽量减少人为环节,避免非规范性的个人操作行为。

新起点

给IT运维带来挑战的不仅是云计算,物联网出现后,更多非IT资产也要纳入管理中,世界将变得更加互联、互通并可量化,企业将会迎来数据、能源、安全、效率等各方面的挑战。客户在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业务水平时,必然会考虑如何管理和整合新技术,云计算当然是其中之一。

现代企业的雏形已经出现,它们的一大共性是通过以技术为支撑服务,为用户和公众创造和交付价值。

在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彻底再造技术应用,以此实现在企业价值链中的每个关键点上实现创新。

IT环境的复杂性,用户对应用转型和运维可视化、可控化、自动化的渴求,使得他们对软件工具和服务的要求也在提升,这种要求往往要被合作伙伴锻造成硬件、软件、服务及知识产权等一整套产品的组合来满足。

在技术时代,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在云计算引发的困境背后,其实是更多的商业创新和企业脱胎换骨的机会,这个机会不应被错过。

记者手记

困则思变 求变则进

关于云计算,道出优势的好话已说得太多。当越来越多企业用户为了拥有差异化优势,谋求以此来架构未来IT基础设施时,他们在尝试中遭遇的困境更值得关注,而这种困境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共性。

业务和应用不过是采用商业和IT两种语言的不同说法,企业当前的压力主要是经济形势要求业务与应用必须快速应变。如果说过去的IT交付相对循规蹈矩,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从传统静态环境到现在应用生命周期快速演变的动态环境,应用交付的压力急剧增大,这使得本来就因为企业业务规模增长导致应用老化的险象更显得岌岌可危。

而云时代的到来,虽然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益处,却也使得“混合环境”成为普遍并长期存在的现象,其本身必然要增大管理上的复杂性和运营风险。现状是:很多困难过去容易被克服,如今呈数量级增长般被放大;还有很多困难,根本就是前所未有。因此,在有别于传统IT环境的混合环境下,应用传统方式做IT已很难适应,现在是改变IT策略的时候了。

从哪里做起呢?不妨从压力最大的应用如何快速、合规、安全创建和如何进行涵盖整个IT资产的合理化运维入手。

企业应该认识到,纯手工的高手时代已经远去,现在系统过于复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必须要为分工明确且紧密合作的IT员工配备融合最佳实践的有力工具,并在一套正确的流程框架下工作。在混合环境下,出于对跨平台统一性以及底层协同的考虑,整合式工具显得更为适用。

用户选择软件工具的同时其实也选择了背后的合作伙伴。考量这个“同路人”的前瞻性和技术实力尤其关键,因为它对未来的判断已经融入产品之中,进而影响着用户的现代IT进程甚至企业命运。

上一篇: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上一篇:棉花与鸦片:19世纪初叶广州中英贸易的货品易位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