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杨维祯书法自我舒展下的传统与继承

发布时间:2021-08-06 08:52:09 浏览数:

摘要:杨维祯是元末明初著名书法家,为松江书法隐逸群体中的扛鼎人物,作书奇古疏狂著称,充满破坏与反叛的基调。但是在他笔墨自我情性展现的同时,他笔下也存在对古典循规入矩的痕迹。他的用笔方法,用墨习惯,结字规律,乃至审美心理的构成都离不开传统土壤的滋养。

关键词:杨维祯;突破;传统;继承

杨维祯,亦称杨维桢。(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十二月二十五日即西历公元1297年1月19日)①字廉夫,初号梅花道人。别号颇多,如东维子。铁道人,铁笛,铁史,抱遗道人,,嬉春道人等,多达数十个之多。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诗以“铁崖体”著称,后有铁雅诗派。传世著作有《东维子集》,《铁崖文集》,《复古诗集》,《春秋合題著说》等多种,通音律。作书疏狂,自章草脱胎,笔墨奇绝。代表书作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城南唱和诗卷》,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沈生乐府序》等。

少时颖慧,其父杨宏筑楼铁崖,轱辘传食,苦心研读五年,以《春秋》入乡试,次年举进士第。授承事郎,天台县尹兼劝农事(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后因杵恶当地“豪民”权贵而去官。(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后转官任钱清场盐司令(至圣五年公元1339年)因双亲去世,去官丁艰。,养既终,吏部不调者十年,自至圣元年七月丁艰去官,直至至圣十年(公元1350年)十二月补杭州四务提督。其间十载以塾师其为业,隐居钱塘,松江等地生活窘困,故格外珍视得来的禄位,“日夜爬梳不暇,骑馿大府谒大府,尘土满衣襟,有识者多怜之,而君自若也”②。后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而为人狷狂,仕途阻碍不顺。此后兵乱迭起,战祸连绵,避乱富春山,松江等地。以书画文章自寓。明洪武二年,明太祖重金招之,入仕修礼。杨维祯以“老妇不理嫁”,谢绝不应。次年,复诏之。杨维祯进见太祖,事毕而归,计一百一十日。宋濂赠诗“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③。气柄高概,归家卒,年七十五。

杨维祯七十五年的人生中留下很多作品。以《真镜庵募缘疏卷》《题邹复雷春注意卷》《城南唱和诗册》,尽为五十岁以后得力作。吴宽《匏翁家藏书》则称其书作为“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笺。倒载而归”在书法评论中普遍将杨维桢看作书法创新的典范如陈振濂先生讲到“元代大部分作者都遵守古典风范,但少数作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如杨维祯”④较少有人讲及在杨维祯“粗头乱服”之下对传统书法古典内蕴的承继。我们可以观察到杨维祯至圣九年书作《竹西草堂记》至圣十九年《杨上卿墓志铭》至圣二十五年《张氏通波阡表》整体上格调比之《真镜庵募缘疏卷》《题邹复雷春消息卷》《城南唱歌诗卷》更加温润雅正,应规入矩。

他的楷书《周上卿墓志铭》用笔劲峻,结体稳健。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法出欧体,由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脱胎。是为周文英所作墓志上石的纸本底稿,作于至圣十九年(公元1359年)杨维祯时六十四岁,多年临古,继承传统的功夫浮于笔端。可以明确的看出在“点画狼藉,有乱世气”之间也有“如灯取影”的痕迹。用笔清劲,气韵疏朗,颇具文人气质,翩翩然。

他的行书《竹西草堂记》作于至圣九年(公元1349年)时五十二岁,主要内容是以二三子争辩引出“竹西”之号的来历,抒发其对隐逸之士的推崇。书法清虚灵动,隽逸潇洒,与其晚年豪迈不羁的风格大相异趣。颇具杭州赵氏书风之遗韵。如(《清江贝先生诗集》卷五《小蓬台志》载):“先生晨起。披鹤氅,冠铁冠。燕坐其间。客至不下楼……观者以为谪仙人”颇为合恰《竹西草堂记》此书作。观字中风味,二王,赵氏笔墨尽在如此间。

元代存在书法上的两个群体;一个以赵孟頫为代表的杭州官方书法文化圈子,大家众知,不做赘述。另一个则是以杨维祯为代表的,以赵孟頫弟子顾信儿子-顾瑛建筑的玉山草堂为基地,陆居仁,倪儹为主要成员的松江隐逸书家群。他们之间互相映照。以赵氏孟頫为代表的杭州书法文化圈形成于宋末元初,在赵氏去世以及赵氏书学交游的成员辞世而去之后,整个兴盛至极的杭州文化圈。逐渐走向一个消沉的境况。当时湖北徐寿辉与邹普胜等在嶄州发动白莲教起义以红巾军为号,次年七月占据杭州,周边战火不息。杭州成为一片焦土,而常州无锡、平江、昆山等地则免于战火,众多著名书家多流连其间,诗词唱和,艺事为之兴盛。逐渐造成隐士书家群的出现。

赵氏书风群体与杨维祯为代表的隐士书家群存在如此紧密的社会联系与接触,他们在书法风格的承传上自然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诸作以《竹西草堂记》的风格特征最为明显,在用笔用墨,整体章法上与赵孟頫的《归去来兮辞》等在章法,结体上都存在莫多的相似之处,赵氏书风的遗存依然在松江隐士书法风格上得以体现。杨维祯反叛的外衣下是隐藏的“去古未远”他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于仕途崎岖,官运不畅,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遇下产生了对艺术强烈的反叛心理,以粗头乱服,不理资容示人。如(元史《杨维祯传》)中“杨居小蓬台时,榜于门口。客至不下楼,恕老懒,见客不答礼。恕老病,客问事不对,恕老默,发言无所避,恕老迂。饮酒不辍乐。恕老狂”他独特的处事状态与个人性格奇崛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在至圣二十五年作的《张氏通波阡表》不同于他的代表作所表现的“粗头乱服”真行草相交互杂,“其行书间孱入了章草笔法与结体,显然受其前辈康里子山的形象。并远法汉晋的张芝,索靖”⑤,頗见奇古之势。而是一派平正典雅,温和清迈之气,章法更是传统格局。“他自皇象章草《急救章》与西汉章草,张芝一路化出,用笔劲健,用笔跳荡,挑笔出锋,清劲古朴,挺硬冷峭”⑥“用笔每逢捺脚,必迅速趯出,取其横势。笔法精到而丰富。通篇既有隶书的方势,篆书的圆转,更有行书和楷书的笔意。……融汇各种笔法,互不冲突。协调而自然。”⑦是学古面目的一种集中体现,彰显的是在“笔墨横飞,铅粉狼藉”极度张扬的风格特征下的笔笔不苟,带着镣铐起舞。书必贵精,他真正得意的还是自己的这一路作品。“艺必贵乎积,积而后化,化而后神”⑧的艺术学习观点,决定了他的艺术学习,必然是根植于传统,根植于深厚的学养中。杨维祯书法乃至艺术的根基在于深厚的学养。是传统士大夫的综合修养。为诗,为文。音乐,画画。在当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他冷酷。拙拗如《真镜庵募缘疏卷》”等作品中蕴涵更多的如八大,徐青藤一样体现一种人处乱世,身如浮萍的飘零感。

他的破坏与反叛,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丰富了中国书法史的一隅,以他为代表的隐逸书家群,以其个性奇崛,笔墨淋漓的艺术风格显露书林。但是在鉴赏他的拙拗冷峭同时也不能忽略他对于书法传统笔墨韵味的吸取。

杨维祯的书法成就,除了创新一路的书法外,也有其临古的元素存在,通过对《周上卿墓志铭》《张氏通波阡表》《竹西草堂记》诸作的简要评析。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杨维祯在皇章,欧楷,赵氏行草等传统书法艺术元素上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更加可贵的是;,在元末动乱世局下,杭州官方书法文化的气若游丝。是以杨维祯为代表的隐士书家群传续了传统书学文化,这种继承是中国文脉得以薪火续燃的重要因素,是传统书法面目百易而书学千载不衰的首要因素。

注释:

①孙小力,杨维祯名字及生年考辩。晋阳学刊2004年四期

②《上宝相公书》东维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

③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④邱振中,《书法》28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⑤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第78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⑥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第134页,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⑦边学兵,《狂怪不经,散僧入圣-杨维祯行-草书的再认识》

⑧元.杨维祯,《东维子文集》卷十一《陈生彦高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郝鑫钰(1998.01-)汉族,河南安阳人,学士学位,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书法学。

周自恒(1997.07-)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学士学位,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书法学。

上一篇:当代语境下湖南省艺术区功能及发展现状

上一篇:新笔墨 新线条 新内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