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历史的回顾与启迪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3:01 浏览数:

摘要:历史是对往事的回忆与记载,它的本质是顾后而非瞻前,但自古以来人们寄予历史的主观追求却都含有史学必须有昭示未来的功能,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历史的鉴往知采社会功能呢?

关键词:历史 回顾 启迪

正如司马迁所说,写《史记》是“述往事,思来者”。史学的功能在于通过重构过去,把握与揭示人类历史演变的规律,最终服务现实指导未来。要实现其社会功能首先需要重构过去;其次在重构中把握成败兴衰之理;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让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

一、回顾——重构过去,求历史之“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知学然后言其用。所以重构过去求历史之“真”便成为基础。所谓“真”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历史总有前因后果,有来龙去脉。要弄清一个历史事实的来龙去脉,就要根据当时真实情况加以考察。探索日益接近历史的真相。

首先,精通经史即为王者之师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曾说“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中国著名史学家傅斯年也提出过“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论断。可见中外史学家对史料的重要性早已达成了共识。史料是史学的基础。要详细占有史料,扩大眼界,广泛联系。研究历史时一定要全面地去理解,不能只学习别人已整理过的间接材料,主要是要掌握直接史料,特别是新史料、考古发现档案材料等直接材料。只有详细地占有史料才能有所突破。收集材料时不仅要注意各方面的来源,而且要注意比较别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

其次。利用各种相关学科进行考证

历史是人类前进中所背负的行囊。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包含着许多分支学科,例如国别史、考古学、史学史等,同时又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构成各种专门史和边缘学科,例如经济史、民族史、文学史、宗教史等。由于每个时代、每个群体、每个个人在认识上都存在局限性或偏见,因此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如实”。但是我们能够形成一种历史范式。

(即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的有机集合体。)这就需要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各种史料进行考证。甚至文学作品、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等经过考证后也会成为史料来源之一,例如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一些资料上记载各不相同时,就需要从各个侧面深入地进行研究,在广泛收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同时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方法。

最后,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历史

历史不仅指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思想和活动而且还包括我们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历史学是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学无止境。数千年来多少史学家皓首穷经、孜孜求索,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但并没有把所有历史问题都研究无遗,历史真理并未穷尽。这不仅因为在时空隧道中历史仍在不断延伸,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随之深化。历史的宗旨,不仅要在不断发掘新史料的基础上力求最真实地“复原”历史,而且要对历史不断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凭借现代人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现代理论概念和方法手段去感知历史事件的缘由,同时因现实因素的引导,一些已经“死的过去”可能重新成为“活的过去”。

二、思索——探寻成败兴衰之理

历史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挖掘这种精神财富以回应时代的要求。正如毛泽东所说“古为今用”。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将此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向导和依据;或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将此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借鉴,这就是“求用”。我们提倡求真和求用相结合,就是说,要根据真实的客观历史事实,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欲求天下万事之真理。而非一时之真理。

首先。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

如果说史料是一堆砖瓦建材。要建筑历史学上的大厦,仅有史料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赖于史学理论。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仅仅记录以往的历史事实,而是要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就离不开正确的历史理论的指导,所以首先我们必须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它的基本原理,学习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去记诵个别结论或只言片语。其次学习经典作家的论断,同时全面地了解该论断产生的背景。除了历史学理论以外,相关的社会科学包括哲学、人类学等,甚至自然科学的理论都是历史研究者所必须掌握的。

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和处理历史事物。历史事物是具体的、历史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独一无二的个别性和一去不复返性,但同时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培养抽象的思考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揭示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历史现象的本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综合得出结论。

三、启迪——与时俱进,让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所以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昨天、今天、明天衔尾相随,历史与未来正是在现实中交汇。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过去与未来的联系,决定认识过去是理解现在及未来的钥匙。“以史为鉴”并不局限于对历史的反思与总结,还导出对未来的警戒。历史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挖掘这种精神财富以回应时代的要求。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知识是为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服务的,历史学习更要为今天服务。历史学习必须用时代的观念来理解历史。正如历史教学专家李德藻所说.“作为本体,历史指人类经历所创造的一切,它是过去的、既定的、不变的;作为认识,它指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因而它是现在的、不定的、可变的”。所以,用时代的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就成为历史学习的关键。

首先。全面总结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防止片面性

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前人的失误、失败也给后人以警示。王夫之说“故论鉴者,于其得也,而比推其所以得。于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乃可为治之资。”

截取纵观的历史片段不具有普遍性意义。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对历史经验的大规模总结,大多是在新王朝建立之后进行的。所以常常把“以历史为鉴”简化为矫正前代之失,就难以避免产生片面性。借鉴历史,不但注意总结本国的经验,还要从世界历史中寻求借鉴,从国内国外的历史中,求得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丢弃其糟粕与不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历史借鉴的内容除了政治以外,经济、文化、科技的兴衰变化也是历史借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与时俱进,戒刻舟求剑

历史本来是对往事的回忆与记载,它的本质属性是顾后而非瞻前。所以借鉴历史要和分析历史大势联系起来。历史的借鉴不只是注意到一些具体的历史经验教训的价值,还要善于从历史大势看历史的经验。认识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又应当着眼于古今的时势变化。正如西汉严安所说“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每一个时代的强弱,都有其具体的原因,应当将借鉴历史和分析历史大势联系起来,审时度势,做出具体的分析。史学之经世致用,正如李翰所言,“参古今之宜,就终始之要”,将历史的借鉴与通变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实现历史鉴往知来的社会功能。

在当代社会只有以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眼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的社会功能,正如王夫之所言“所以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上一篇: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课的影响与对策探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