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国企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3:58 浏览数: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社会比较有特色的企业,它的管理与创造和谐一直是个困扰国企管理人员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国企的特点,找出管理与和谐的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企;和谐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10(b)-0000-00

1、国企的特点

第一,历史使命不同:国企是国有企业,第一是国有,从资产到职工都是国有,不能完全按一般企业看待,在更多时间,国企对待自己创造的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更重视;国企是企业,和一般企业一样,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效益。在国企的效益划分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某些时候社会效益=和谐》经济效益,所以国企国企更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第二,资方、劳方追求不同:一般企业职工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工作,或者说为了自己的经济目的,拼命工作,追求的是实现企业和自己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效益,企业和职工基本不会去开展相应业务,可以说是无利不早起。国企职工在实现自我价值中为国家做贡献,更多时间国企职工更是为了使命而非个人收入,比如中铁、中邮等,在很多偏僻的地方,无利可图,我们见不到企业,但为了国家的使命,为了政治需要,也只有国企职工在奉献青春。

第三,管理方式不同:一般企业和职工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他们的管理更多着眼于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等,为了经济效益企业在各个生产销售环节更加注重加强管理。国企更多是官理而非管理,国企由于在某些时间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国企要注重各方利益平衡、社会协调发展;国企的领导更像是官员,中国特色官理=国企管理:第一层意思是官员治理,第二层意思管的合理。最终目标是创造和谐。

第四,收入分配方式不同:在一般的企业里,员工做的贡献越大,相应的收入越高,基本政策是按劳分配,主要目的是利用企业贡献和职工收入挂钩来提高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带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无法为企业做贡献的职工,企业一般不会白养的。国企收入分配不是完全按劳分配,因为国企一般不能开除职工,就算因病无法工作,还有扶贫帮困等政策照顾,为了创造和谐,国企更注重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

由于上述四点原因,国企更像是一个微缩版的中国社会,因此国企管理最终目的是创造和谐。

2、国企管理与创造和谐如何协调

从人的本性来看,无利不早起,因此影响国企和谐的因素是:收入、公开、公平、职工满意度(自我价值的实现)。

内部收入是否公平公平或者大多数员工是否满意,是影响国企管理和谐的第一因素。系统科学的工资体系是否与企业员工价值观一致,是企业分配原则能否被员工认同,以及员工满意度能否被提高的重要基础。如果多数意见来自于员工价值观的不同,就应该逐步加以引导。

首先应加快对员工市场经济观念的引导,尤其是竞争性行业的大部分岗位的价值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其次应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的关系,只有企业搞好了,个人收入才能提高;再次要处理好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的关系。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只有十几年,对于工作二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也要对老员工给予适当地照顾,这是体制改革必须支付的成本,企业领导应有这方面的意识。新老员工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了,企业就和谐多了;最后要关爱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体现。企业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考虑到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企业内部的长期病休职工、退养职工以及长期待岗职工等这部分弱势群体。

调整收入分配须谨慎:由于谈管理的越来越多,因此部分国企领导把管理看的更重,一上来首先想到的是进行利益分配方式调整,从展望理论中的价值函数图上,可以看出:

部分工资增加后的职工获得的幸福感增加量远低于被降工资的那部分职工所感受到的痛苦。因此,采用拿走职工的既得利益去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法,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和谐创造力。在此可以总结为创造和谐的首要原则:既得利益不能动。

创造和谐需要物质基础,鉴于既得利益不能动的原则,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必须要有物质奖励,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国企管理人员也必需的能力,必须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根本目标,要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物资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为和谐打好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国企是特殊的企业,企业管理更多是为了创造和谐,要遵从两个原则:第一是既得利益不能动,第二是提高效益,打造好和谐的物质基础,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中奉献青春,让国企进入职工收入不断提高、企业越来越和谐的良性循环发展中。

参考文献:

[1] 黄慧馨,林小驰. 从战略到执行:商业银行的平衡计分卡——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现状评述及改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

[2] 刘亚莉,胡志颖. 自然垄断产业信息与激励微观规制探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 刘运国,陈国菲. 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 2007,(09) .

上一篇:“善行河北”形势下图书馆如何为弱势群体服务

上一篇:献爱心,靠大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