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寻找陌生感

发布时间:2021-08-19 09:50:37 浏览数:

艺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的确值得思考。

艺术家的创作,假如不触及到“未知领域”,假如没有思想性,就不具备成为大师的条件。只有具有了哲学意味的思考的作品,才更有价值。

崔自默近期的油彩作品,的确令我欣喜并惊讶,因为从其中,我看到了思想性,读出了一种“陌生感”。

崔自默说,他一直在作品里寻求一种“陌生感”,那是出于传统,具备了传统视觉美学的积淀,但又完全超越开来,上升为一种新鲜的意外的东西。崔自默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的国画已经很好,有绝对的优势,但他敢于打破自我,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开辟艺术的新境界,这的确是大师的做法。

当然,要开辟就要有风险。有大风险,才会有大收获。必须抉择,崔自默喜欢冒险、探索、寻求,他具备真正艺术家的素质和天性。

探求,需要牺牲精神,这种牺牲,存在于艺术家自己的不属于传统的另一半头脑中,他要与自己争斗,在矛盾的冲突中升华。

“似曾相识”——这是崔自默近期作品的一个系列的题目。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容止若思”、“若有所思”、“坐忘”,这些词汇里面的境界,以及莫名其妙的内涵,都令他神仪。他说,毕加索、达利等西方大师的作品里,都有这种令人思考的东西存在。就是我们东方的伟大的艺术家们,比如八大山人,在作品里已经不完全是既有的东西,已经具有了现代的构成意识,尤其是其中充满着一种奥秘、玄虚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难以说清楚。他说,可以随便获得的东西,探囊取物,太简单,就没有意思了,寡然无味。

很多画家简单地重复自己,崔自默不愿意这样干,那样不是有出息的艺术家,更不是艺术大家、大师、巨匠。

艺术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幅幅作品,更是他人生与艺术扭结在一起的发展线路,那是一条值得品味与欣赏的道路。

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不同时期的特有的图画符号,不仅仅标志着他的生存现状,更显示着他不同时期的思考。崔自默的作品,就是这样,有鲜明的思考痕迹——他的进步之大、之快,一日一境界,的确是杰出艺术家的本色。

崔自默使用色彩的技巧,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感受,那是有别于“学院派”的简单的和谐的颜色,那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美——这种美,是一种大和谐。

线、肌理、笔触、色彩、光影的运用,正负型、大块面的对比,大虚大实,共同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独有的识别符号,这就是崔自默的油彩作品。

尤其重要的是,崔自默的油彩作品具有“陌生感”,那是在两维空间中,产生出的多维的意识、意象、意思、意义——这是在后工业的时代,所传递出来的意外的信息,除了刚硬之外,便是梦幻般的美感。

崔自默能柔软和刚硬并举。他在工业文明之外,毫无虚华地主张淳朴的自然。这也许与他的文化观念有关,“走近大众”、“有用的文化”,这些,都是他的基础。能在这样一个实在的基础上,一跃而上升为纯粹艺术之美的境界,的确非凡。

具体中带有抽象的造型形态、灵动的大面积的色彩对比,共同营造出一个似乎传统的梦,但又绝对是“陌生感”的,这属于崔自默。他独特的人生路线,独特的学术基础,符合型的,加之独特的艺术家气质,才有属于他的产品、品牌。

我把崔自默近期的作品,叫作属于他的“崔自默现代作品”,不过,那不属于传统的大家,而是属于他自己的。他的感受,连结着历史的积淀,那是他的“另一只手”在工作。比如那画面的陶瓷的机理感,偶然的色彩感、笔触感,那难以琢磨的痕迹,属于他自己。有独特审美意识和精神思考的“陌生感”,从中生发出来。

崔自默是想握住灵性的“上帝之手”,然后落到实处,道路之一,就是寻求陌生感。视觉的“陌生感”,经过审美经验的引领,获得心理上未曾感受过的东西。这样,无形寄于有形之中,艺术品的价值才有了广泛而崇高的外延。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未来,现在的崔自默正朝着更广阔的未知领域,前行。■

(责任编辑 赵忠范)

崔自默艺术简历:原名崔宏勋,另署崔祝语,号无言、三士、三学、粥公、大弓氏等,室名柷敔堂、信芳楼等。1967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师从国画大师范曾教授。主要从事学术学、艺术史学、美学以及中西文化对比、交叉学科的研究,主张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艺术研究科学化,提倡“有用的文化”、“积极而健康的艺术”,艺术要“走近大众”,实现“产业化”、“国际化”。理论联系实践,艺术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以及诗歌、散文、随笔、摄影等。被媒体称为“复合型人才”、“通才画家”,当代哲人国学大师文怀沙赞誉之为“五百年来一奇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主要著作有《从前》、《章草》、《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崔自默篆刻集》、《余心有寄——崔自默书〈文心雕龙〉句》、《崔自默水墨情怀》、《文怀沙崔自默书画作品集》、《美术学研究法》、《批评学》、《莫得忒什》等。(详细资料可查看“自默文化网”:)

上一篇:书情印意入画来

上一篇:从“记忆之宫”看利玛窦的传教方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