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发布时间:2022-02-25 09:49:02 浏览数:

摘 要: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提出“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成为德才兼备、智慧永恒的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作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之一,志愿服务对培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和社会责任担当,以促进志愿服务健康稳定地发展,发挥志愿服务育人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价值观;个人价值

一、什么是志愿者

志愿者是志愿工作者的简称,是出于个人自愿的行为,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以追求物质、利益、劳动报酬为目的的服务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为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而提供服务。

二、志愿者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经过文化的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环境的孕育,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观点,这种主张与观点是积极向上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出新时期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志愿服务活动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力所能及的做出贡献。绝大多数人参加的目的都是无偿性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与此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结交朋友,志愿者是一个奉献爱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人,多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价值观教育。

从事志愿服务活动要增强社会认同感,志愿者内心认同感,只有在认同感的前提下才会自觉践行,正所谓春风化雨润无声。参加志愿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志愿者职责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具有一定的優势,时间上相对充裕,活动形式多样性,可以对教育科技、扶贫济困、帮残助弱、社区服务、文体赛事、保护环境等活动服务。在服务的同时弘扬和倡导志愿者精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确保公共服务体制和服务质量,不断补充和完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倡导良好社会风气、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以促进青年成长为宗旨,通过以志愿者服务、加快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为目标。

有效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素,在校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对“雷锋”精神活动的拓展和创新。

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发展和改革都离不开志愿服务工作,它可以发挥政府不能发挥的作用,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但是许多大学生参加活动是由上而下的,并不是自发组织的,有时更是出自一时的热情,缺乏理性认识,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缺乏培训,是一支零时需要零时组建的团队,没能建立起完善的志愿者培训机制,大大降低了活动效率。因此需要把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政府不断加大对志愿者的支持力度和鼓励,加快政策引导和宣传步伐。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况

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中流砥柱,在我们的调查中参加过志愿活动的达75%以上,仅有25%没能参加活动,未能及时获取相关报名信息及活动时间与自己的时间有冲突造成的。这是与我们的预想是一致的,绝大多数人表示,在未来有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一定会积极参加。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以学校活动为主,但是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不少的弊端,学校的相关活动信息不能及时传播给大家,许多大学生参加活动都需要自己的了解,这是造成大家不能参加活动主要原因。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价值教育是成功的,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当代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周末在学校和社区中提供帮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寒暑假参加“暖冬行动、支教、阳光行动、关爱行动”等各项活动。通过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增加了自己的阅历,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培育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知识能力,弘扬和传承了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能力不足、区域限制等众多原因,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较低,服务内容缺乏多样性,活动过程过于形式主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以上的二点均是现在志愿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

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是整个体系的中枢,应具有较为完善和先进的志愿管理体系,以及对接政府和社会的能力,能对志愿者进行正规化和职业化的培训,承担社会职能,交互性的吸收志愿服务资源。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是整个志愿活动的关键,有效提高志愿服务权益保障程度,加强网络宣传与媒体沟通,提升志愿服务的活跃性,使每次的活动都能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完善志愿者的后期保障,建全志愿者实名登记与时长记录,保证证书和补贴的发放。

参考文献:

[1]张勤.志愿者培育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3

[2]乌兰.青少年品格培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

[3]张晓红.志愿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12

[4]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5

上一篇: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上一篇:创新内容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