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从推手到舵手,消费金融变身经济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04-11 09:04:25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银监会定调,消费金融发力于2013年早春。

2月19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显然,这是监管部门释放的一个信号:即银监会通过完善游戏规则,要求银行业积极进行消费金融创新,除一二线城市以外,更要向城镇、农村市场延伸。

稍早些时候,2012年11月举行的十八大报告亦明确表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与国家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战略同时强调的消费金融,正面临着一个转折点。如果说过去以信用卡、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为主体的消费金融把一二线城市当成主战场的话,未来消费金融将会“双轨并行”,除城市继续巩固以外,城镇和农村将是着力打造的另一个支点。

《通知》来得正是时候。在过去的2012年,基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启动消费、推动消费金融的呼声此起彼伏。同年12月14日,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论坛表示,相对于实体经济,中国目前更应该重点发展金融市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太低,必须要对国有企业国进民退的趋势加以遏制。

其实,即使未以《通知》的形式要求商业银行推动消费金融,因市场需求和银行机构自身的创新冲动,消费金融也在积极酝酿破茧而出的环境。只不过,《通知》成了银行业消费金融创新的助推器。

作为典型的消费主导经济增长模式的美国,消费金融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样本。从19世纪初,美国民众的消费原则从“一个人绝不应该让开支超过自己肯定能够得到的收入,哪怕一分也不行”,到19世纪后期“人不负债不富”、“节俭对社会有害,消费才是一种美德”的消费流行语,这种颠覆性消费观念变化的背后,正是基于美国成功打造了消费金融语境。重要的是,由于消费金融受到民众热捧而推动美国经济成为世界霸主。

一次金融创新,完全改变美国命运的消费金融,能带给中国怎样的启示?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鼓励消费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消费金融需要怎样的生存环境?消费金融能否肩负中国经济转型时从推手到舵手的重担?本期我们邀请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女士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市场普遍对消费金融认知低

数字商业时代:据我了解,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一直致力于消费金融创新,你们对市场长期研究之后,有哪些可以和我们分享的研究成果?从这些研究中有发现消费金融的趋势吗?

戴兵:首先有两个数据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两个数据,对“消费及消费金融”的解读有深刻的意义。一个数据是公开的,另一个数据是我们自己调研、未正式对外公布的结果。

第一个数据,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这表明消费市场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消费意愿进一步放大。

第二个数据,这是我们在北京和河北范围内,针对不同群体发放的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结论是:28.2%的受访者根本不了解消费金融;22.6%的受访者比较了解消费金融,49.2%的受访者对消费金融了解很少。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49.2%的受访者提示“信用卡也是消费金融”后,受访者才表示对消费金融了解很少。如果剔除提示因素,超过五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消费金融不了解。这意味着,消费金融这一概念,市场认知度普遍偏低,从侧面反映出,启动消费及消费金融,更需要加以引导。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地区受访者对消费金融的认知、使用比例明显更高,而河北地区由于人均收入、市场环境等因素,受访者对消费金融了解普遍低于北京。

数字商业时代:这次调研对人群和行业有界定吗?通过这些研究能发现未来的一种趋势吗?

戴兵: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调查,实际回收425份,有效问卷达85%。选择北京和河北两个地区,主要是基于我们问卷的可实施性。本次调查涵盖行业和人群广泛,包括金融行业、IT、电信、传媒、物流、家政、商业零售、电子商务等。在人群选择上,包括公务员、金融从业者、大学生、教育、IT从业者、家政人员等;受访者年龄从20~56岁不等。

一个值得欣慰的调查结果是,虽然28.2%的受访者根本不了解消费金融,但在问及是否愿意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时,这一群体中有9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这对于未来推动个人信用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美国经验表明,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推动消费金融最重要的基石,上述28.2%的受访者在不了解消费金融的前提下,都有意愿建立信用档案,这是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消费肩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

数字商业时代:2012年以来的系列信号表明,启动消费市场,用消费金融撬动内需,渐次成为一股热潮。在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逐渐失衡。

戴兵:中央强调用消费提振经济增长的背景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遇到瓶颈,因此要保持“三驾马车”的平稳运行,必须要通过消费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析消费市场之前,我们先来看出口、投资这两驾马车的市场表现。

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外贸出口157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2011年外贸出口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012年,外贸出口20498亿美元,同比增长7.9%。

投资下滑是近几年的特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降。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比2011年回落3.4个百分点。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降至13年来最慢速度,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出现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首次下降——外商直接投资下滑,总额达到1117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3.7%。

投资、出口在2012年相继回落,因此启动消费则成为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渠道。

数字商业时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消费对经济有起到提振的作用吗?

戴兵:从历史上看,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人民大经济学院刘元春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性质分析》一文中提到了一组数据:1978~2006年中国国民消费占 GDP 的平均比重为 61.4% ,但随后几年消费占比快速下降, 2005 年消费占 GDP 比重仅为 51.9%,比平均值低 9.5 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 1981 年的 67.1%低 15.2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近年来的平均水平低 30 个百分点。虽然消费一度占据经济比重较高,但随着“三驾马车”格局的变化,消费贡献率却从 1999 年的 76.8%下降到 2005 年的 36.1%。2009~2012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5%、37.3%、51.6%、51.8%,尽管消费贡献率有所回升,但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仍有接近10个点的差距。

应该说,中国市场挽救经济颓势,消费将会肩负重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投资贡献率为50.4%,这是自2001年以来,消费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贡献率。

信用卡对经济贡献越来越大

数字商业时代:提到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作为消费金融的代表性金融产品——信用卡,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多大?

戴兵:从整体而言,尽管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开始下降,但消费金融的贡献度却是连年上升。以信用卡为例,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信用卡的交易金额在中国消费零售业的占比从2007年的11.2%到2011年的41.72%,提升了30.52个百分点。

虽然增速很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总额占GDP 70%以上,其中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额的2/3以上;而我国2010年消费总额仅占GDP的38%左右,信用消费仅占消费总额的12%。

数字商业时代:在你们收回的问卷当中,不了解消费金融的比例达28.2%,这会影响消费金融的发展吗?

戴兵:问卷显示,不了解消费金融的比例达28.2%,尽管如此,他们当中70%的人希望市场有更多的消费金融产品出现,这显示出他们渴望对消费金融有更多的了解。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消费金融了解的越多,他们对消费金融创新的期待就越高。

调查结果显示,22.6%的受访者了解消费金融,他们当中87.5%的受访者期待消费金融产品多样化;49.2%的受访者了解消费金融很少,这一群体中有77.5%的受访者期待消费金融产品多样化。

不了解消费金融的群体中,他们希望商家或金融机构向他们推荐消费金融产品的比例最高,达72.5%;了解消费金融的受访者中,有56%的能够接受别人推荐消费金融,了解消费金融很少的群体中,70.8%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第三方推荐消费金融。其实,让消费者合理利用金融杠杆,让财富增值保值,是我们推动消费金融的初衷。

启动消费需要完善的社保体系

数字商业时代:美国经验表明,有消费热情才能推动消费市场,而中国市场目前储蓄居高不下,但民众似乎缺少消费热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戴兵:去年11月,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透露了一个数据是,中国居民人均储蓄过万,储蓄率达52%,世界第一。中国人向来储蓄偏高,再加上消费金融创新不足,缺少消费文化的引导,因此民众缺少消费热情。当然,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启动消费还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正是美国启动消费的成功要素。

有需求才有动力,有消费才能推动市场,作为消费主导型的美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联合国统计,2007年美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为71%,最高年份2005年达86.5%,个人消费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数字商业时代:中国目前最成熟的消费金融是信用卡、房贷和汽车贷款,这三个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市场需求和消费金融是正比例关系吗?

戴兵:以汽车金融为例,比较能说明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宝马金融的渗透率达到了25%;奔驰金融2011年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为15%,未来希望提升至40%;奥迪同期的金融渗透率也在15%左右,它的目标是达到60%~70%;大众金融的2018年战略目标是达到25%的汽车金融渗透率。

汽车金融正成为外资汽车巨头在中国发力的筹码,是因为需求旺盛,两者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需求越大,消费金融越发达;消费金融越发达,需求则会持续。

消费文化改变美国民众消费观

数字商业时代:目前市场上存在对消费金融的曲解,一提起消费金融,部分消费者会认为就是银行想办法赚消费者的钱,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对消费金融的推动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戴兵:目前中国启动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最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确市场上有一种误区,认为信用卡就是诱导别人、汽车贷款就是赚消费者的钱,这不利于消费环境的成长。启动消费及消费金融,需要社会共同推进,同时需要出台相应的规则,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要对金融机构予以立法保护。

欧美国家消费金融做得成功,除了完善的游戏规则以外,早期通过引导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很成功的。

数字商业时代:如果以美国为例,在研究他们消费金融和信用体系建立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学到什么?

戴兵:美国消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消费文化的引导。美国人并非天生喜欢消费,是消费文化引导了美国民众的消费观念。

19世纪中叶以前,美国消费者和目前的中国消费者大同小异,他们以勤俭持家、家有存款为荣。但为什么美国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掀起消费主导,并最终演变为现在的消费主导型经济模式?这和美国工业经济的高度发达以及当时倡导的消费文化密不可分。

18~19世纪,勤俭持家成为美国消费文化的核心,并强调通过个人的勤俭致富来拯救灵魂。当时盛行的清教主义反对过分享受,过度享乐和铺张浪费被视为犯罪。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的一句名言“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成为当时消费环境的注解。

潘海林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一文中这样描述过美国消费景象:进入20世纪,美国人认为,节俭对社会有害,消费才是一种美德。当你30岁时,你应该有1万美元的财产;当你40岁时,应该有2.5万美元的财产;当你50岁时,应该是5万美元。

数字商业时代:美国经验表明,在农业对经济贡献超过工业对经济贡献时,消费金融属于欠发达,反之,工业经济高度发达时则驱动消费金融,会引发消费高潮。

戴兵:美国消费文化的盛行,究其原因,是美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民众经济收入快速增加,必然会影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美国的消费方式由量入为出到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舆论引导对消费文化的普及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到消费驱动转变的过程中,消费文化是一个无法抹去的影子,早已渗透到民众的细枝末节,如影随形。在当时的环境下,超前消费、信贷消费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潮流。当然,进入19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兴衰起伏在一定程度上和消费过度有关,这也是我们未来要着重防范的。我们不对美国消费金融做是非标准的判断,仅从消费文化的引导考量,这种消费文化成功改变了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上一篇:再论产能过剩

上一篇:对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几点认识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