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25 08:49:38 浏览数:

[摘 要]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变革,是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无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牢固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条件。以此为视角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等,大大丰富了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第一次科技革命 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 发展

人类社会跨入近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科学技术革命足以改变世界面貌,引领社会发展进入新纪元。近代以来的人类思想发展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几经淬炼,已经成为我们的思想经典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既受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又对科学技术革命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两者在相得益彰中共同发展。这里,只探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的影响。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众所周知,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这一重大事件,开始了工业革命的最后的、最具决定性的阶段。蒸汽把那些还压在大工业身上的束缚解放之后,就有可能无限迅速地发展了。”[1]P301确实,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不仅大大推动了纺织、采矿、冶炼、机械加工等工业的迅猛发展,也使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类社会由此跨入了生产力巨大飞跃、社会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剧烈变动的“蒸汽时代”。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由其推动的工业革命,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爆发、并迅速在西方世界扩展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它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巨大威力。因此,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客观地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社会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2]P277哪样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技术革新的重要表现和后果。后来,恩格斯又指出:“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3]P741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为资本主义最终彻底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在西欧国家主要生产部门的普遍确立,使得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随之发生全面的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最终取代了封建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4]P48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正式确立,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才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完美的社会形态的追求和研究,才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第一次科技革命促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普遍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获得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而成熟起来,并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这就使得生产资料从原来由私人使用变成了由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也从分散的个人行动变为许多劳动者共同协作的社会行动,劳动产品不再是个人劳动的成果而是许多人共同劳动完成的社会产品。一句话,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个体小生产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伟大变革。社会化生产的性质,要求由社会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对社会生产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生产,并由社会全体成员来享有社会劳动成果。这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发展,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范围内无法控制的扩张和竞争,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最终于1825年在英国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并演变成世界性的危机。这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构思改造资本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事实依据。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实际的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一种正确的认识。”[3]P223“共产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大工业以及由大工业带来的后果,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由于随之而来的不可遏止的竞争,是由于目前已经完全成为世界市场危机的那种日趋严重和日益普遍的商业危机,是由于无产阶级的形成和资本的积聚,是由于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2]P211列宁也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这一事实为依据的。”[5]P53

3.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牢固的阶级基础。第一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催生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恩格斯指出:“18世纪在英国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由于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2]P37这“只是因为它把工具变成了机器,把作坊变成了工厂,从而把中间阶级中的劳动者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以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的中间阶级,并把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6]P402。可见,工业革命为工人阶级真正成长为一个阶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与资产阶级完全对立的阶级地位,意识到自己不同于其他劳动阶级的独立的阶级利益,由一个自在的阶级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提供了可能和条件。19世纪上半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是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工人阶级及其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在什么地方和什么程度上发展起来,工人运动也就在什么地方和什么程度上展开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它抛弃了关于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条件的议论,而着手唯物主义地分析现代社会关系并说明现在剥削制度的必然性的时候取得成就的。”[7]P52可以说,“工业革命把无产阶级从其他劳动阶级中剥离出来,使它与资产阶级对立起来,并使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种‘剥离’、‘对立’和‘独立’的过程中,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产业无产阶级。”[8]

4.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丰硕成果,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较充分的理论条件。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领域的巨大变革,也促使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发生了深刻变化。仅从科学文化的发展看,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当时社会科学的杰出成就,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批判地吸收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9]P309-310同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生物进化这三大发现和理论突破,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不仅如此,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具体而清晰地剖析了工厂制度确立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变为商品,货币变为资本,资本的生产、增值和分配的生产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无产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必然性。恩格斯认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3]P338,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3]P740。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第一次科技革命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856年,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昧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看到,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2]P774-775在这里,马克思以诙谐但不失深刻的语言概括了技术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要素: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态度和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之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也多次指出蒸汽机等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革命形势的形成,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他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3]P611“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特别是在欧洲,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起初是资产阶级获得了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后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发生阶级斗争,这一阶级斗争,只能以资产阶级的崩溃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灭而告终。”[10]P384-385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具有内在的联系。

2.第一次科技革命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推动的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自然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也是建立在这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1877年,恩格斯在《反对林论》指出:“蒸汽机确实是所有那些以它为凭借的巨大生产力的代表,唯有借助于这些生产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在这种制度下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11]P126恩格斯在这里讲得很清楚,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就有可能实现没有任何阶级差别,具有充足的生活资料和能够谈到真正人的自由的社会制度。同年,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又指出:“由于现时生产力如此巨大的发展,就连把人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最后一个借口,至少在最先进的国家里也已经消失了;……历史的领导权已经转到无产阶级手中,而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整个社会地位,只有完全消灭一切阶级统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才能解放自己;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确立这样一种状态,这时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3]P336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是以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后来,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认识到上述观点的局限性,修正、丰富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需要更高的生产力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需要更长历史时期的理论。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从生产力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中,来认识资本主义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M].杨人楩,陈希秦,吴绪译,商务印书馆,198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聂运麟.近代以来生产力的三次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2).

[9]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责任编辑 马永义

上一篇: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上一篇:电控发动机无回油燃油系统教学探究及引发的思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