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文书> 上诉状>

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23:34:02 浏览数:

  范文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调查

  摘要:针对《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学院基层党组织、在校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几个角度,对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伴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如何把优秀的高职学生培养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认识,当然,也带来了很多新内容、新机遇、新挑战。为了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申报了《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并根据课题的调研计划安排,设计了《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和学生党支部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问卷整理的基础上,对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把握当前校企合作企业单位对学生党员实习生教育管理的理解,掌握当前实习学生党员在企业单位实践的情况,了解在校学生党员对校企深度融合的认知以及学生党员对学校教育培养、实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两版,学生版又针对学生是在校还是顶岗实习有所区别。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党员的基本信息、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思想状态、职业道德、党员意识、心理健康和企业单位的基本信息、用人状态、对学生党员的态度等方面。对在校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95份;对顶岗实习期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8份;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53份。

  二、调查研究阶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在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普遍介于18-22之间,由于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工科院校,所以男性比例占到71.5%。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入党意愿高涨,对入党动机和身边部分同学不愿意入党等问题能够较客观的回答,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大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职务,对于党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比较了解,认同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能够接受现在常见的教育、宣传、管理的途径和形式,对于组织生活、党组织活动态度比较积极,但提出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活动效果不理想、手段方法不够先进、缺乏生机与活力等问题。原因分析:一是高职院校的三年制学制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普遍集中在大二年级,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或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的分散性、流动性较强,使教育管理的难度更大,问题更突出;二是从学校的角度看,往往把重心放在培养和发展上,相对的教育管理的力量薄弱,这对很多新入党的学生党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三是专职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大多是身兼数职的辅导员、专职教师等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毕业班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所在实习单位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工程一线,调查表明,学生党员调换实习单位的频率普遍低于非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关心程度较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珍视并愿意主动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能够定期向学院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实习工作情况,能够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相信党组织,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并认同针对实习期党员应采取不同于在校学生党员的一些教育管理方式,但存在实施起来效果欠佳的情况。原因分析:一是对毕业生党员的思想状况没有在校生党员的容易掌握,即使通过网络平台传达信息、交流情况,但仍受到一定的约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监督机制;二是教育方式创新不够积极,组织活动受到实习的限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三是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少数学生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弱化,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松懈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毕业生党员由于自身学习、实习及就业压力大,时间分配不平衡,往往忽视党性锻炼、党基知识的学习等。

  3.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集中在工程领域,人员流动性较大,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是扎实的专业基础、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创新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80%的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学生党员,但在面试时,仅有37.7%的用人单位对参加面试的学生党员感觉表现突出、58.5%感觉学生党员表现一般,而在录用之后,86.8%的学生党员工作状态获得用人单位的满意。原因分析:一是学生入党的首要条件是成绩,但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除了看学生的成绩,更看重他们的职业素养,而这些是很难在面试时体现出来的,所以面试的表现不突出。待进入岗位角色之后,大部分学生党员表现出良好的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敬业精神等企业看重的职业素养;二是与学生党员及学校基层党支部沟通交流不畅,有很多外系企业、合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学校基层党支部往往与学生党员及其实习就业单位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与交流程度,很容易造成毕业生党员两头都没有参加组织生活,出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期。

  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1.加强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是构建分级教育模式,注重入党前教育,通过保证充裕的培训时间、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积极引导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二是严格发展中的教育管理,通过抓住过程,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阵地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师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教材建设。

  2.改进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是提高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指导;二是强化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力量,配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管理师资队伍;三是创新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努力拓展教育管理的领域、对象、内容、手段、功能,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四是进一步完善关于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企业的沟通交流。

  3.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一是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党员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二是在校期间,积极营造职业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上岗前对将来的职业环境有所了解;三是搭建校企深度融合交流平台,保障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校企深度融合工作有效衔接。

  四、结论

  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不断升华,才能真正落实好这项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吴加恩.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陈寿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J].文教资料,2014,(32).

  [3]张元元.基于校企共培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订单班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4]刘旭.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4,(06).

  范文二: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挑战;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研究生比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本科生,这给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生辅导员缺乏威信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是社会生活的历练,研究生已经不像本科生那样思想单纯,他们已具备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思考问题比较全面。研究生知识结构多元化,学术思想活跃,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具综合性。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从年龄结构上来讲基本与研究生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由于工作经验匮乏,思想意识和工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所以高校的研究生辅导员在研究生心目当中缺乏威信。

  (二)教学科研与教育管理相脱节

  目前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主要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研究生辅导员为辅,实际上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重心更多地偏向学术科研,而日常教育管理容易被忽视。此外,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是思政专业出身,缺乏所在学院学科的专业背景,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理论支撑,导致教学科研与教育管理平行共进,缺乏交集。

  (三)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化

  目前研究生群体的结构趋于复杂化。[1]首先是生源分布广泛,学生类型多样,应届生和往届生,定向生和非定向生,本专业学生和跨专业学生,等等。其次是年龄层次跨度大,目前研究生群体呈现多年龄层次结构,有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层次,从而导致社会阅历的差别,婚育情况的不同。再次是入学动机不同,有的读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有的是为了提高学历。研究生科研压力较大,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集体观念淡薄,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在对待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与合作意识。[2]

  (四)研究生心理问题多样化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群体结构的复杂、就业形势的严峻,加上大部分研究生都到了适婚年龄,使得研究生不仅要面临学业上的压力,还要面临就业、婚恋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1]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可见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不少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也确实帮助了一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但对于那些不愿意向陌生人袒露心声的研究生来说,还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尤其是研究生辅导员在平时给予关心和帮助。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普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出现问题之后往往需要向外界求助。

  二、破解研究生教育管理难题的途径

  (一)研究生辅导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丰富的生活阅历,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心,这些都是优秀的研究生辅导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研究生辅导员要想做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其次,高校要重视研究生辅导员的职业培训,加强经验交流,注重专业知识培训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研究生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改进工作方式,注重情感管理

  首先,研究生辅导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情况,例如学生家庭情况、学习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工作要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形成共鸣,消除与学生的距离感,增强他们的认同感。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要拒绝填鸭,应点滴渗透。研究生在接受新事物时往往带有批判和审视精神,他们从主观上不愿意接受说教式的思想灌输,对于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比较抵触。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与他们平等地进行交流,切忌一刀切和下命令等方式。总之,研究生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合理而细腻的情感润滑剂来克服刚性的管理制度带来的冷漠。

  (三)重视和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研究生面临着学术科研、就业、婚恋等各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经济资助和思想帮扶,引导他们自立、自信、自强;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要给予心理辅导;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为其提供专业学习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对缺乏目标、迷茫惆怅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让其迅速定位,确立目标。研究生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通过日常观察、个别约谈、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对于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要及时干预。此外,还要进行研究生新生心理普查,对于普查中显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亦可举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或开展心理团辅。

  (四)以新媒体为载体,丰富研究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研究生,在学习、工作、交流过程中已越来越依赖网络。研究生辅导员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合理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交流,通过QQ、博客、飞信、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构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同时以网络和新媒体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以缓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做到在情感上与学生相互交融,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通过近距离接触,可以深入了解研究生的品行、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这样研究生也能理解和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将辅导员视为知心朋友,愿意接受其教育和管理。

  (五)学校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结合

  在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研究生辅导员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管理,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生活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过去以教育管理者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变观念与工作作风,以学生为本,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相结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各种学生组织的功能,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党建带班建,以科研促学风,为广大研究生营造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学习生活氛围。

  (六)把握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目标

  由于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社会化程度高、学习任务重、流动性大、集体意识淡薄,导致班委会、党支部功能弱化,致使其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格独立,主要是指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往届生,体现在对学生管理的免疫、浓重的利己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二是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使得导师成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更直接;三是学习生活压力大,突出表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研究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针对研究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辅导员要引导其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导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帮助研究生摆脱学习生活压力。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新时代的辅导员队伍来推进,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辅导员,我们要顺应教育的改革发展,在工作中准确定位、完善机制,通过加强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注释]

  [1]刘科荣,唐竞瑜,邱瑞玲.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7).

  [2]徐莉炜.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矛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贡献研究论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