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合同范本> 知识产权合同>

声乐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0-10-27 02:42:32 浏览数:

  声乐论文范文一: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音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既然音乐能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地形在于快乐和爱憎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要紧的事情了。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阐述的更加明确: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视唱能力的策略

  1.先听后唱,培养视唱能力

  音高、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歌曲前,首先应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范奏,对歌曲有所了解。在学习歌曲旋律时,让学生多听老师弹奏,注意音准及节奏,熟悉旋律,其中的难点可反复强调,让学生多加感受、亦可用心中默唱法,听析两三遍后便可以练唱了。这种以听为先,唱在其后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唱能力逐步提高。

  2.先说后唱,培养识谱能力

  学习音乐,识谱速度的快慢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七年级开始,就进行找音位的练习,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五线四间的五线谱,从下往上数一数,下加一线就是do,下加一间就是re,一、二、三线mi 、sol、si;一、二、三间fa、la、do.在学生熟记此顺口溜的基础上,我在每首歌的教学之前,都让学生先说出几个小节里各音的唱名,熟练之后,我慢速弹琴,同学轻声随琴演唱旋律,这种方法持续到一年之后,C调识谱对学生来说便轻而易举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3.先读后唱,培养节奏感受能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节奏性强,甚至与歌曲节奏相同,如:八年级歌曲《举杯祝福》的节奏,我让学生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受能力。

  三、通过音乐课堂培养提高知识能力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过程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音乐教育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音乐课教育活动中,加入有限而却是有效的知识技能,音乐教育要求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的艺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究,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技能,获得音乐方面的能力。

  四、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审美能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

  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像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记忆为想象提供材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记忆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最终要通过审美表现才能表达出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中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内化阶段,审美表现是审美的外化阶段,审美创造是审美的升华阶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5.通过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审美热情: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五、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声乐论文范文二:从《琴声中的朝圣》看杨燕迪的音乐评论

  音乐会现场评论是一种狭义的音乐批评,是以文化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工艺形态学等单纯或综合性理论的眼光,来审视音乐的现实事项与历史事项(理念、活动、听觉音响文本与视觉符号文本等),张扬主体意识的一种理性思辨活动。它介于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三者之间不仅承载着驾驭听众与创作者、表演者互动交流间的桥梁,从更深层次来说它更是评论者在听觉感应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而创造的艺术品,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其自己标新立异特色和艺术个性。这就首先要求评论者对音乐具有杰出的理解力和判断能力;其次必须具有卓越的语言发表能力,文笔清晰、明确,富有说服力和艺术魅力;再次就是必须自觉的担任社会性的使命,并忠实于自己的信念,有炽热的创作欲望。基于以上三点要求笔者将杨燕迪先生《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一文作为一个范本,试图从中寻求到音乐评论写作的一些规律。

  一、缜密的逻辑展开

  众所周知行文的结构处理对文章的成功与否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就好比人的骨骼结构是人体的支架一样承载着文章的框架。杨文中对行文脉络的处理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纹理清晰,让人很轻松的就可以跟进音乐会的行进现场,同时又能很有层次的深刻感受作者对音乐会的审美体验,不失是我们学习的一个范本。

  1.一吐为快的语言陈述

  杨燕迪先生的文章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充斥着一种热烈情感体验的感性,同时亦有一种理性的思考。给我印象较深的一点就是杨先生一吐为快的语言特点。他自己在之后发表的《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一文中也提到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出于强烈冲动而不是由于职业任务的写作,也许是音乐评论乃至所有艺术评论的本然状态。

  读文章伊始我就被一种冲动热烈的情绪包围着,作者以一个带有很强自我体验的倒叙方式回忆了自己的创作初衷,道出了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热烈的情感体验。紧接着作者采用了正序的手法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音乐会的现场,比较详细的介绍分析的曲目单,这在中文世界的音乐评论中可以说是较少见到的,让人感觉很新颖。然而,作者对曲目单的介绍并不止停留在简单的曲目名称、作曲家的介绍上而是深入浅出的分析曲目的产生时期、风格特性,总结曲目的共性是这些作品均出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调性黄金时代的经典大作曲家之手,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进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评价它的内在意义,最后从中得到启示把这场音乐会的性格定位为内敛并贯穿始终。

  其后对音乐会现场感受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演奏家演奏莫扎特的《 a小调回旋曲》以及舒伯特的《 c小调奏鸣曲》的表述都用了一气呵成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形象的表达。笔者认为作者语言陈述一吐为快的特点在对音乐会的下半场的描述中尤其体现的突出。总结上半场的整体感受作者用了放电式的现场体验,足以令人昏厥,虽然略显夸张但却足以渲染气氛,使读者有相似的感性体验。当下半场的重头戏在作者形象生动的描述中告一段落时,作者用了一句古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总结整个音乐的过程感受,确是作者心底由衷的赞叹吧!

  自始至终我都被一种热情感染着,有作者炽热的艺术激情,有一种夸张化的语言陈述,还有一种内敛与豪放的完美结合。

上一篇:电大法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上一篇:有关声波测温论文范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