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考试> 主题班会>

高水平自然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3:25:52 浏览数:

  篇一

  自然、纯真

  摘要:作为扬州八怪之一,提起郑板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颇有影响力的座右铭难得糊涂,和令人想起他的三绝诗书画,而很多人都停留在郑板桥的怪上,独创的板桥体,六分半书,非真、非草、非隶、非篆,却又是真,是草,是隶,是篆,是一种独创的怪体。人们普遍认为主流之外另辟蹊径,绝不与世俗相妥协的独立精神正是他之所以被安上怪名的根本原因。而实际上在怪的背后是掩盖的郑板桥在官场不能实现抱负之困顿和在艺术上可以实践之真实,和他率真、纯真的性格。

  本文通过分析其画、其诗、其书,通过郑板桥诗、书、画中渗透的思想性格,进一步来探讨其独特丰富内涵,总结其艺术追求与精神境界,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郑板桥,力图探求其艺术指归。

  关键词:郑板桥 ; 纯真 ; 自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一、真实生活与真实艺术

  (一) 真实生活

  郑板桥(1695―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失母,由乳母抚养成人。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困顿,教书的微薄收入已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就以卖画为生,在扬州当了十年职业画家。雍正十年(1752),板桥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板桥到京师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并特作《秋葵石笋图》以自贺。乾隆七年(1742)春,赴任山东范县县令,5年后调潍县又做了7年知县,前后共当1 2年县令。郑板桥为政清廉,节衣缩食,是位颇有政绩的清官。不过性格直率的郑板桥还是因为受不了官场的黑暗和很多官员不作为,最终辞去官员,回归属于他的简单、自然生活。

  (二)真诚仕宦之失败与真诚艺术之成功

  郑板桥在《会宴突泉》里说到原原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难人辨识[1](P370),这首诗里显示出了郑板桥无法忍受官场的肮脏,社会的混杂使得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楚了。只有充满生机的场所,才是他的理想归处。他的这一思想在他的不少诗词当中都有体现。《画兰》中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1](P397)

  这首诗以喻洁身自好,而不同流合污的心境。为仕的困惑加上自身的性情使得郑板桥的退隐之情愈发浓烈。

  在郑板桥看来官使他失去了自由,只有乌纱掷去才能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在他没有做官之时就写下欲买扁舟从钓叟,一竿春雨一蓑烟,体现出了寄情山水、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一贯的追求。可以说,他选择归来,是对人生道路的选定,离开了他渴求过、期待过、甚至愿意为之献身过的仕途,而重新回到不会让他失望,能够发挥他才华的艺术之路上。这是郑板桥在经历了不断选择,内心的斗争和彷徨,在花甲之年,才终于使自己的精神灵魂找到了归宿,安放好自己。一官归去来成就了他的三绝诗书画。

  二、将自然纳入胸怀

  郑板桥适天应性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他在审美趣味方面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从小生活在有竹的环境中让他对自然之美欣然向往。

  郑板桥认为,竭力表现物性为环境所造,以此表达君子当离官场而回到自然、回到民间的思想。题《兰》诗曰:鱼以水为家,无水是无鱼也;鸟以树为家,无树是无鸟也;兰以石为家,无石是无兰也。水愈阔,鱼愈巨;林愈茂,鸟愈多;山愈深,兰愈盛。故兰有百年之根,数尺之箭,有数月之花,有数十里之香。人之过之者,闻其香而莫知兰之所在,此则山中之妙也。为之诗曰:蝶蜂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评说郑板桥曾说: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心,曰真趣;真气代表的是板桥的真性情,真意是就其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而言,真趣是代表了诗中的无限趣味和神韵。其实,真这不仅是其艺术创作的风格,更是其为人的风格。

  而这都源于板桥先生钟情于自然,过着最本真的生活,才有这样的真性情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作品来自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三、郑板桥的文学主张与艺术旨归

  郑板桥的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实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言前古哉

  郑板桥的这一宣言,反映了他文学思想中创新、发展的观点,对当时的拟古主义风气无异于当头棒喝,仿佛是黑洞里的一丝光亮、死寂里的一声锣响,具有振聋发聩的进步作用。

  他的诗文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不仅仅是直面的、追问的,而且是深切的、激励的,这体现出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他敢于直面现实,反映社会,这与他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儒家思想的塑造是分不开的。郑板桥在十六岁以前随父就读,经常收到父亲的教诲并亲炙风范,所以他接受了比较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对他就是不容易动摇的人生信条。他以为最要紧的是能够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劳,剖析圣贤之精义,描摹英杰之疯猷,目的是以达天地万物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他自觉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提出了纵横议论析时事的主张。

  当然,郑板桥的文学思想也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例如他的真,毕竟代表反映了地主阶级之真,其同情民间疾苦,为人民大声疾呼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着剥削阶级趣味的流露。但是,这些局限性,并不能掩盖住郑板桥文学主张中积极的、正面的光芒。他的诗文理论比起当时盛行的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至少在对待人民大众的态度上是更多积极和进步的,在艺术上也有很多真知灼见。

  四、结论

  郑板桥文学思想特点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这些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思想,另外一方面他接受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郑板桥处在那样的风气之中,然后其作品都是从实际出发,师法自然,保持着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没有磨灭自己鲜明的个性――真、所以在艺术创作上,有力的抗争着统治者的文化专制,虽然板桥众多模电无多泪点多的感人肺腑之诗作,在当时可能激不起轩然大波,在正统的文人学士眼中不足道,但诗画文中的真是其生命力所在,有着不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2]郑燮,立人选注。《郑板桥诗词文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3]张树俊.《郑板桥思想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5

  [4]郑燮.郑板桥文集[M].刘光乾,郭振英,编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5]曹惠民.《郑板桥诗文书画全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

  [6]王同书.《郑板桥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4

  [7]胡发贵. 试论郑板桥的思想特征[J].扬州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8]叶衍兰,等.清代学者像传[C]//周积寅.郑板桥[M].长春: 吉林关术出版社,1996.

  [9]郑板桥.郑板桥集诗方超然[M].吴译顺,注.长沙: 岳麓书社,2002.

  [10]朱长文.续书断[C]//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1]郑板桥.郑板桥集论书[M].吴泽顺,注.长沙: 岳麓书社,2002.

  [12]何绍基.跋郑燮道情十首[C]//周积寅.郑板桥[M].长春: 吉林关术出版社,1996.

上一篇:超声诊断论文怎么写

上一篇:按照学科分目前学术论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