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高二作文>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04:15:46 浏览数:

  范文一:浅谈当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学历教育逐渐扩大,高等院校数量和规模也日益增加。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把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办的成功、成熟并逐步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那么如何做好高等院校的行政化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机构研究的重点。作者认为搞好当今中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理清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文章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只有将高等院校行政化管理才能使高等院校长治久安,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意义策略;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的传递、传播和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代表着社会良知、提供了人文关怀和可以坚守的精神家园。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

  提高教学质量是各类高等院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此后每年都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还即将启动规模更大的教学质量工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20年教育发展纲要》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可见国家政府部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但是,如何把这些有益于高校发展教育质量的文件和理论贯彻执行到位,特别是在当今教育理念多样化得人时代,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地位凸显地尤为重要。 一、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一)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含义

  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的辅助性的、但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在对高校行政管理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过程中,本文是将教育本身的目标及行为进行了模糊与抽象;而将保障教育行为和功能的非教学科研系统作为一项具体的科研命题来展开。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a href="//www./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裕姓芾淼闹魈迨谴邮路墙萄А⒖蒲谢疃南喙匦姓其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二)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内容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按日常工作的组成内容可以分为:教育工作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几方面的内容。

  1.教育工作计划

  所谓计划就是为本校师生员工确定长期和短期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任务、措施和大体工作进程等。长期计划是指一个周期的计划,如三至五年的规划。短期计划是指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及周计划。运用计划来协调教育、教学、后勤等各个环节的和谐动作与相互配合,使学校教育日常工作正常、健康、有序地开展,做到条理分明。

  2.组织机构

  组织的职能包括机构的建立,各类人员的配备,规章制度的制定,各项活动的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及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机构体制,一般指管理对象构成系统的手段。有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接着就要根据计划把学校教育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合理地组织起来,即把人、财、物、教、导、学、服务等都组织好,指挥它们和谐地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率,使教育工作能够协调而有秩序地进行,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3.指挥

  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下级为实现计划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导给以具体的指导,帮助下级出主意、想办法,使他们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并注意调动下级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在此期间,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要防止凭长官意志瞎指挥、强迫命令、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不闻不问、听不进下级合理合法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下级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防止包办代替。总而言之,要做到敢于指挥,善于指挥,校长要对整个学校行政管理做到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不受或少受外来各种因素的干扰。

  4.监督

  所谓监督,指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执行进程中的偏差和错误。一个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从中发现各种矛盾,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监督也包括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这个监督,不一定就是监督人和考核人,还包括对计划、制度本身正确与错误的检验和调整。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少受损失,必须建立灵敏的、准确的、有力的反馈信息系统。

  监督的主要手段就是检查、评比、总结、考核和教育、鼓励。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是一个重要手段。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

  1.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辅相成

  高校内部事务可化分为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与之相对应,高校教育管理可以划分为性质不同,但二者又有关联的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高校是知识的殿堂,学术性是大学的灵魂。学术管理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学术管理的主体包括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学术管理的客体是学术事务,包括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就业、招生等事务。高校具有学术属性的同时,还具有行政属性。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层制结构,有了自己的行政体系,具有行政属性。高校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人行政机构,其客体是行政事务,主要涉及人事、组织、宣传、基建、后勤等事务。

  2.高校行政管理主体呈现专业化趋势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的工作。这些部门一方面履行着指挥、组织、协调等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一定程度的评价、认定工作,比如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评估,对科研成果的筛选、鉴别,对教材、图书资料及实验器材的选择等。这些工作都对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化要求。因此,高校各级管理人员除具备一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外,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换言之,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具备双重职务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以此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高校行政管理客体具有多样性

  高校行政管理客体涉及到学生、教师和职工三大群体。学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就业愿望等既是行政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信息,又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学术、科研的承担者。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学术氛围、工资待遇、深造机会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校职工的主要职责是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

  二、我国高等院校实施行政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一)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管理是学校的关键,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影响大学生培养、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加强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健全和完善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相关机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大学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问题国务院在其转发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曾有明确的规定。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也越来越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机构所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因此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我认为高等院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高校行管中总务职能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后勤管理是对高校整体后勤工作的规划、实施、指导以及监督的过程。其对后勤工作的开展、校园基础设施的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高效的德经营与发展中,后勤工作对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在现代高效扩招的今天显得极为重要。这一工作将影响高等学校学生的住宿与教学活动的政策开展、影响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扩招后造成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使得现代高效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教学、住宿的需求。这就凸显了高效行政管理工作的后勤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2. 高校行管中采购职能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高效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采购职能监督职能对高校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科研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院系实验课程、科研项目的开展中,相关器材与试剂等材料的才有权对划归为院系自行采购。而在进行院系采购中更过的是依据实验室教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所提出的采购清单以及供应单位进行采购。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教师虽然能够按照具体需求进行采购质量与需求的控制,但是由于这部人缺乏足够的市场经验,常会造成预算资金的超支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效所采用的采购管理与监督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负责人提出品牌、型号、数量、详细要求等清单后由高校行政采购部门进行统一谈判、采购,极大的降低了采购的成本,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经费的使用、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奠定了基础。

  3. 高校行管中安全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室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高校扩招过程中,高校的开发性进一步增大。这也造成了高校校园内外部人员的增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职能将直接影响了校园的安定与学生的人生安全。因此在现代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突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建设,依次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安定的校园环境,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4. 高校行管中人事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事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师资力量的构建与调配更关系到高校师资力量的合理理论,也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偶醋精高等教育工作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高的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新时期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

  1.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在依法治国 已成为时代必然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纳入重要议事日 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财务、后勤等诸方 面的行政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用法制手段处理、化解高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促进高校事 的持续健康发展。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在于推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要严把入口 关,按照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的原则,把优秀人才吸收、引进到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之中,并按照科学管理、大胆使用、积极培养的原则,通过岗位轮岗、脱产培训、社会实践、校际交流等方式,提高在职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要引入竞争机制,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环境,完善 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加强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督 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最终指向和归宿是保证高校培育人、发展人和完善人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为保证行政权力服务于这一目标,促使行政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遏制官僚主义作风,就应当重视校内纪检监察、工会、教代会等传统部门的建设和工作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快捷与透明,深入联系基层群众,通过如实映行政权力运行走向,及时纠正行政权力产生的不良后果。

  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要进一步推动学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把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应用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改变单纯通过文件形式的政务处理方式为现代网络技术处理方式, 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应用,以网络充当信息 载体和传递管道,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开展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 互联互通,一方面实现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打破时空、地域局限,及时收发、处理、发布和传递信息,保证信息畅通,以实现高效、有权威的学校信 息服务。另一方面,建设一个跨部门、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可以避免数据收集的重复,减轻工作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有序、有力的开展。

  5.高等院校行政化管理才能使高等院校长治久安

  高等院校行政化现象普遍存在,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实利益的驱动和学术权力的弱化,由此产生败坏高校的风气、扼杀教师的积极性、影响高校的培养质量、滋生腐败、学生世故化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应该从落实和扩大学办学自主权等多方位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小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第7期

  [2] 王凯.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3] 陈国芳.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2008年4月

  [4] 张樵..职业时空.2011年6月

  [5] 张红梅.高校管理体制的讨论.2004年第2期

  [6] 王庆雨.高等院校行政化的思考

  范文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各个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行政权力也不断的得到提升,涉及到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大。而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有些地方已呈现滞后趋势,若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将极大地影响行政监督的力度和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对策,加快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

  【关键词】行政权力 监督体制 思考 完善

  引言

  众所周知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权力没有制约就容易失衡,没有监督,就会被滥用。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

  1.行政监督的内涵

  关于行政监督一般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坚持依法行政所进行的评价、检查、督促及纠正的活动。行政监督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政党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各法人团体、群众组织和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在实施行政管理时运用或行使行政权力的一切公务行为,即行政行为;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检查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公正有效;行政监督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以及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的防止和纠正行政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促使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严格依法行政、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更好地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2.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现状分析

  2.1我国目前行政监督体制的类型

  我国的行政监督产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四十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现已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系。该体制是由行政组织的外部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自体监督有机组合构成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主体为保证行政工作的合法性、正确性及社会效益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现今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纵横交叉、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主要有:

  第一,政党监督。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包括国家行政首脑在内的担任国家行政公职的所有党员的行为实施监督制约。其主要形式是日常性监督和党的各级纪委的专门监督。此外,政党监督还包括各民主党派对政府的监督。

  第二,权力机关的监督,即立法监督。主要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在内容上可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前者是指人大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审查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合乎宪法与法律;后者指人大监督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包括计划、财政预算、人事任免监督及总体工作监督等。

  第三,司法监督。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监督。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主要通过行政法律监督权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进行法纪监督,目的是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活动,使其严格地遵纪守法。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监督行政机关,督促其活动严格依法办事。

  第四,社会及舆论监督。主要指社会各界即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等,以及新闻媒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国家行政管理上的具体表现。

  与外部监督相并列,我国行政组织内部也建立起了系统的自我监督机制。这种监督主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中心任务。主要形式有:一般监督,即各行政机关按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所产生的直线监督或纵向垂直监督;职能监督, 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有关部门实行监督。如财政部、计委、人事部的监督等;专职监督, 主要是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对其他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我国的国家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机关有权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进行监察;特种监督, 指除专职监督以外的普遍适用的专业性行政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这是一种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的监督。

  2.2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和优点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和优点:第一,监督主体多元化。行政监督的主体不仅是行政组织自身,还有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及社会舆论。监督主体多,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的人民主权原则。第二,监督内容广泛。由于监督主体多,监督的机构和渠道就多,从而使行政监督纵横交错,幅射面广,各种监督客体都处在一定程度的监督之下,基本消除了监督的空白地。从监督客体活动的领域来看,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权力的行使都受到广泛监督。第三,监督具有统一性。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对政府实行监督,同时,它作为监督的领导核心,统一组织各种监督力量,相互协调,行动统一,有利于提高监督效能。第四,自体监督和异体监督有机结合。行政监督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相互结合,它们依靠国家法律制度的内在联系,互相衔接,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行政监督制度的整体。实践证明,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是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的。几十年来,它为保障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督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政勤政,预防和纠正工作的失误和偏颇,促进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体制面临的问题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从总体上来说,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在促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缺位、滞后和监督不力的问题仍大量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的正常发展。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3.1行政监督的法制化不到位

  行政监督立法是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的前提和保证,但是我国监督权涉及的一些重要领域尚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部分相关保证监督机构行使职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特别是对行使监督权的形式和程序、监督对象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置方式等都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监督立法的这种滞后,直接导致了行政监督工作程序不严格、标准不细致、弹性因素强等问题的产生,造成了监督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同时又使得监督机构对腐败现象的监督或惩罚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制手段,极大地影响了行政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3.2监督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地位

  行政监督体现着监督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种制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监督主体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力。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内部行政监督机制中,行使监督权的专门机构如监察部门,大都设置在政府机关内部,在领导体制上,这些部门受双重领导,既受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在双重领导体制下,专职监督机构受到的控制比较多,尤其是受制于执行权。在组织上,监督机构的负责人,不是由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行政机关任命。在经济上,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从同级行政部门那里领取活动经费、事业费、工资和奖金,从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这样一来,监察人员很难独立的开展工作,处处要受制于人,影响了司法独立公正。

  3.3多元化监督力量缺乏有效整合

  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监督主体多,机构多,方式和渠道多,这是一个优点,但如果不把各种监督整合好,这种优越性也难以发挥出来。但目前的时间情况来看,各种监督间的关系尚未理顺,各种监督主体又都不同程度的地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等不够明确,尚未形成一个严格有序、分工明确、协调互动、运行高效的有机整体,这样会严重的影响行政监督的效率,甚至会使一些违纪人员逃脱法律的惩罚。

  3.4缺乏预防性行政监督机制

  目前的行政监督偏重于事后监督,当出现问题,造成了重大损失了,监督机构才开始介入。根据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不同发展阶段,行政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行政监督应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地进行,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但是目前,由于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不完善,以致造成行政偏差出现过多,行政监督机构整天忙于应付查错纠偏,陷入被动消极的不利局面。预防为主应是行政监督工作的根本目标,应以防患于未然为主,同时加强过程中的控制,建立起全方位的监控机制。

  4.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对策

  4.1尽快完善行政监督法律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对于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改善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行政监督立法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既是对行政监督权力及其行使的规范,又是对这种权力及行使的保障。所以,加强行政监督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体系,能为积极有效的行政监督提供基本的规范程序,做到有法可依,减少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我国要从法律上明确规定行政监督的职责、地位以及工作程序等,使之更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依法实行行政监督提供基本的规范程序和保障。

  4.2保证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目前我国的内部监督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实践证明,由于这种内部监督体制的不独立,地位不高,容易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大打折扣。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建立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外部监督体系,这样一来,外部监督地位独立,自成体系,无关系网的影响,不用担心打击报复,比较容易做到公正执法。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实行了监察权独立,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新加坡、瑞典等腐败现象很少发生,就与监督权独立有关,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那么怎样建立独立的外部行政监察体系呢具体设想如下:首先在组织上让其独立于,行政部分,提升其地位,使其与同级行政部门地位平等,赋予其相应的职权,监督同级行政部门和行政首长。独立出来的监察机关自上而下成垂直领导体制,下级监察部门只受上级监察部门的领导监督,干部的任免由上级进行,最高监察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对其负责。与组织上独立相适应,经济上也要独立,监察部门应有自己独立的经济预算,下级监察部门从本系统的上级领取经费。这样使监察机关在经济上不再依赖同级行政机关,从而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进行监督。这样既能保证其独立性,又能保证权威性,提供监督效率。

  4.3建立行政监督协调体系

  针对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多元无序,各类行政监督体系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协调的弱点,应该建立简化的行政监督体制统一的领导机制。只有行政监督机关保持独立,才能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为此,应该建立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外部监督体系。在组织上使现行的监督监察部门从行政机关独立出来,不再隶属于行政部门的领导,并提升其地位,赋予其相应的职权。要给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行使监察权,而不至于受到其他权力不合理的干涉,影响监察效果。然后通过立法出台有关协作方面的制度,有力地保障监督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建立综合性协调机构,负责对各监督主体的监督目标和活动过程进行总体把握、具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严谨的监督网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便利条件,互通信息,联合合作,增强我国行政监督的整合性。

  4.4构建全程行政监督体系,注重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督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要改变亡羊补牢的做法,在实际的监督活动中,要把好入口关,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行政监督的根本任务所在。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结合,既做好预防工作,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最终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

  5.结论

  行政监督涉及到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对行政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有积极指导和震慑作用。行政监督体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健全、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对发展民主政治与建设市场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体制建设,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制度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相继了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在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金鉴.行政学典范重印第四版[M].台湾:台湾行政学会,2000年版,第10-12页.

  [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113页.

  [3]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1页.

  [4]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21-222页.

  [5]朱光磊.以权力制约权力[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147页.

  [6]王寿林.社会主义权力制约论[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119页.

  [7]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80-181页.

  [8]陈其星.行政监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9页.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期末论文

上一篇:文科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