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大全> 高二作文>

浅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7 01:19:12 浏览数:

  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摘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近年以来,我国为了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于邻国挑衅常常只是口头谴责,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越来越多的周边小国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对于这些不识抬举的国家应当杀鸡祭猴,搓搓他们嚣张的气焰同时表明我国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放弃和平的发展的历史环境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况且只要我们把战场挡在国家陆地领土之外,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是不大的,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这种局部战争。

  关键字:台湾 南海 钓鱼岛 统一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这种分离是政治军事上的分离文化、主权还是根连着根的。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国际上无可争辩的共识。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政治上,台湾一直是西方国家给大陆政府施压的筹码,也是也是影响国际舆论的焦点。在主权管理上一直都是分裂状态国家没有统一没有一个最高的领导机构来领导整个中国限制了国家的发展进程。在经济上,统一后两岸的关税可以减免台湾向大陆销售的商品销量也会大幅增加。使台湾人赚到的钱更多,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竞争力。加强两岸的企业合作商贸合作,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陆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台湾与大陆统一有了强大的大陆做靠山,如果国际上出现如金融风暴、经济动荡等动荡局势也不用怕。而且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上,大陆可以给与台湾更大的支持。同时大陆与台湾旅游方面,食品方面的合作空间非常大统一后台湾人赴大陆旅游更方便如果台湾民众到大陆看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四川九寨沟、大熊猫就不必办签证手续了两岸的旅游业发展会更具有活力。在军事上大陆是军事强国还有战略核力量台湾有许多西方先进武器台湾与大陆统一后整个中国军事力量大增看谁还敢欺。台湾是中国的门户在军事上跟大陆的对立尤为突出台湾以美国合作严重地破坏了大陆军事利益。美国有了台湾减少了对大陆解放军侦测的难度获得了大量的解放军情报对解放军的指挥作战极其不利。台湾的军事力量从一方面也影响着大陆的解放军。可是一旦统一后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指挥台军使其化敌为友以向台湾为几点向太平洋进发对于解放军的远洋作战以及海上运输将有质的飞跃。所以早一天解放台湾中国就能早一天发展的更快更猛。

  在和平解决问题非常困难的时候可以试着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重点针对台军的重要军队设施进行定点快速打击速战速决。外交部向直接向美国政府告知中国政府要解放台湾为安全起见危险海域请美军军舰切勿进入作战海域。海军可先包围台湾外海防止台军海军逃出外海或攻击大陆本土。晚上空军与导弹部队对台军的军队设施、军港实施定点轰炸。隔天地面部队再登陆台湾对台湾进行大扫荡之后从新组建政府与军队机构。原政界人员可保留原职或撤销职位对于仍然坚持台独者实施专制。台湾与陆的分歧用和平手段解决是需要相当长的。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受到严峻的挑战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虽然会造成一时的损失但从长远上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再次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解决钓鱼岛问题。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民发现、利用和命名。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这是个中国政府所不允许的。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采取抗议只会助长日本的野心我们要让日本知道我们在外交以及军事上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日本如此猖獗我们就拿出点颜色让他们看看。首先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我国的渔民有权在钓鱼岛捕鱼作业渔民在钓鱼岛捕鱼作业必须要有海军或者海监船作为安全保障不能让日本日说抓就抓。对于日本在钓鱼岛及其附近的船只给予驱逐对其海军舰采取跟踪的手段并做好战斗准备。

  我国必须不怕局势的复杂化与军事斗争化用强硬的态度与措施来保卫钓鱼岛。在经济上我国可以采取关税措施限制日货进口等措施来制约日本使其在钓鱼岛问题方面不敢太过强硬。在政治上我们必须坚持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一切中日合作都要建立在此基础上尽量将钓鱼岛问题拿到谈判桌上解决。在军事上我们要加强对钓鱼岛的管理成立钓鱼岛保卫大队专门负债钓鱼岛及周边的安全事务。保证我国渔民能在该海域合法放心的捕鱼作业。同时解决钓鱼岛问题有利于我国海军冲出第一岛链增强我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再苦再累也要解决钓鱼岛问题要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持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来看待钓鱼岛问题。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东南亚国家这些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尊严的行为却没有遭到我国有效措施的压制。而是日益猖狂他们企图把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从中拉拢大国来瓜分中国的南海。这是非常令人愤慨的事情我国一直过于注重和平发展导致东南亚的小国读懂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强国路线不把中国的国家尊严放在眼里。

  南海是我国贸易的海上生命线我国必须对其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与主权。再次南海资源丰富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收复南海。东南亚都是一些小国家他们军事力量与我国解放军力量对比悬殊我们可以强硬出击没有必要担心美国。我们拥有南海主权的决心不只要体现在态度上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我们要对南海做一个主权拥有国应该做的事我们也要对南海进行开发对其他没有经过我国政府同意的非法开发项目我们要严厉制止。而且必须在南海部署我国的军舰海监船的巡航管理方案。

  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体现在经济与军事的强大最重要的是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倘若一个国家的主权完整都无法保障,那么日后怎能保证不会像清王朝那样任人宰割呢所以在主权问题上我们要有决心,有行动。要相信毛主席的话枪杆里头出政权。

  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二:《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摘要: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随着钓鱼岛问题的出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又重新被民众所关注。本文主要从祖国统一的根本利益,实现方针以及科学构想的重要性放方面论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性,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对祖国统一的基本认识和初步了解。

  关键词:完全统一、根本利益、科学构想

  秦王扫六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汉武大帝在前人的基础上开疆拓土,毕生致力于消灭匈奴;唐宗宋祖时期文化灿烂,唐诗宋词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大开大合,横扫欧洲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辉煌,以至于外界的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当英国意大利磨刀霍霍的开始工业革命,她还是在意兴阑珊,最终开始了中国近百年来最为耻辱的鸦片战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一统的大地终于割地四方那么,现在,这头苏醒的狮子,她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中国的完全统一。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个民族凭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分裂的民族最终只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族灰飞烟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民族的存亡一样适用,攻陷一座城池可能灭亡一个国家,泯灭一种文化才能消亡一个民族,而民族文化最容易消亡的时候便是民族分裂的时候,所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几千年来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同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毛主席曾经指出,台湾等地必须收复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名世世代代的任务,不能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

  二、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相比较一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台湾没有处理好那么接下来的便是藏独、疆独。所以政府对待台湾的问题上一直十分谨慎。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於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於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七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八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八二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八三年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於实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他还就两岸统一和设置台湾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

  一系列的政策,从今天的影响来看,中央的这一一国两制政策取到了预料之中的效果。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科学构想的重要性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大陆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

  四、小结

  解决祖国完全统一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只有完全统一的国家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否则曾经的耻辱不仅仅只是历史,还可能是将来的预言,以史为鉴,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百度百科

  [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祖国完全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三:《试论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内涵》

  摘 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先驱,也是祖国统一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他的祖国统一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尤其在海峡两岸人民仍处于人为分裂的状态下,研究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内涵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先驱,同时也是祖国统一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他的祖国统一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尤其在海峡两岸人民仍处于人为分裂的状态下,研究孙中山的这一思想的内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理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高举民主统一大旗,反对分裂和压迫。

  孙中山明确强调中国的统一是要实现民主统一、共和统一和全国统一。他指出我们所渴望的统一,其性质是巩固共和,崇尚法治之统一,而非武力压制之统一[1]。统一的具体内容为民族、领土、内政,军政、财政五大统一,民族、领土统一是祖国统一思想的最主要内容。历经革命磨练,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孙中山领导人民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在就职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中指出要实行民族、领土、内政,军政、财政五大统一的方针,用共和制统一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政治方案。针对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1917年、1921年孙中山进行两次护法运动,为打倒军阀,削平叛乱,统一中国而不懈奋斗。

  2.重视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实现祖国统一。

  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国家的主人。孙中山的革命行动屡次失败与他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军阀、策士身上,及以无原则的妥协求和平统一不无关系。屡次革命的失败使孙中山从革命的切身实践中日益深切的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占有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农民、工人最为痛苦,故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为真正发挥人民大众的力量,孙中山强调全党同志要把工农大众看作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力量,把统一事业作为奋斗目标,并联合各民族力量形成一个大力量,以实现祖国统一。孙中山正是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在他的祖国统一思想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排山倒海的力量,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祖国统一的高潮。

  3.放眼全球,用宽阔、长远的战略性眼光看待祖国统一与世界关系。

  他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把中国的统一问题和世界人民厌恶战争、反对分裂,爱好和平的总趋势联系起来。孙中山始终把中国的独立、统一放在世界范围背景之下,密切联系世界潮流的大趋势。他很早就意识到中国的革命统一运动与世界特别是同处亚洲的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互相支持的关系。他一再强调:中国人民不仅要为自己祖国的命运而斗争,还要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以求得全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中国统一的实现将极大地推动受压迫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他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要济弱扶倾,以尽我们民族的天职[2]。可见孙中山的民族独立及国家统一思想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国家范围内的,而是以辽阔的视野和胸怀要求以中国的独立、统一为亚洲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示范,促进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他晚年认识到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现国家的彻底统一应与以平等待我之苏俄结成联盟,从而确立了联俄、联共的指导方针,使其国家统一思想得到更高境界的升华,更具有实质性内涵和合理性,更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统一。

  4.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统一的方式和手段。

  和平安康是中国人民一向提倡和追求的目标。为了谋求国家的统一,孙中山先生先后曾提出了武力统一、和平统一、法律统一等主张,并为此进行了种种尝试,以求促进迅速实现全国的统一。面临被战争折磨多年而疲惫不堪的中国的劳苦大众,为了使人民少受战争的危害,孙中山主张和平统一。为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12年和1924年两次应邀北上,进行和平统一中国的会谈,这是他为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而进行的两次意义重大的实践。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为了使他的假共和的面目骗局不被揭穿,也为了更好地统治全国人民,于是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共商国事。孙中山意识到在中国当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的危难之时只宜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并希望此次忍辱负重北上能达到调和南北感情,巩固民国基础的目的,伴有以军阀作为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力排众议,毅然北上。随着袁世凯假共和真称帝野心的彻底暴露,孙中山第一次为谋求和平统一的北上努力因此而失败。1924年11月,孙中山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权之后,应冯玉祥邀请毅然抱病第二次北上,并向国内外宣告:这次单骑到北京,就是以极诚恳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3]但由于积劳成疾,孙中山不幸病逝于北京。孙中山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这两次北上充分显示了其积极谋求和平统一的决心和精神。

  孙中山主张和平统一,但并不是刻板的死守和平统一方式而顽固不变,而是主张灵活运用统一方式和手段。如果和平统一的道路行不通,他不排斥在特定条件下用武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在孙中山看来,统一应该是有原则的,这就是要服从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如果违背了这一最高利益,即使动用武力也在所不辞。应力争和平统一但不可为假和平、假统一而放弃原则,妥协退让或停止斗争。争取祖国统一的途径或手段可以是和平的也可以是武力的,决非仅限于和平一种方式而自缚手脚。至于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手段争取统一,要灵活运用,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刻板、老套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 陈旭麓,等.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 孙中山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 孙中山全集:第1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上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

上一篇:关于电大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