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10 08:43:06 浏览数:

摘要 为探讨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方法,本文拟对不同区域粮食成本价格、生产价格测算为基础,引入同区域城镇就业人员收入和种粮农民法定休息日应该享有的收入权益等因素,综合计算出该区域粮食产品应达到的目标价格水平,建立起粮食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和目标价格3套测算公式和成本指数、价格指数计算方法,以期为核定不同区域粮食目标价格或设定相应的补贴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目标价格;测算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56-02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food target price calculation method,this paper se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regional food costs and production costs,with introducing the income of the urban employees in the same region and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easants in the statutory rest days,to calculate the target price level of food products comprehensively in this region.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ree formulas for the calculation methord of the food price,food production price and the target price,and set the calculation methords of food cost index and the price index,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pprovement of food target price and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allowances standard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 words food;target price;calculation method;application

粮食是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购买得到、消费得起的特殊商品。在不同的生态、土壤和地形条件下,其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是不同的,形成的产品价格自然有所不同。为了实现在统一市场环境下让种粮者有利可图的目标,需要依据区域实际测定粮食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和目标价格,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粮食生产促进措施,才能调动各地区种粮者积极性,以稳定提高粮食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2]。

1 立论依据与测算方法

1.1 成本价格(P1)

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粮食生产量所需要的一般性货币投入量。主要构成生产成本的投入因素:①必要物化成本(c)。指某一地区单位面积耕地种植测算作物生长期所必要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和易损农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一般消耗性投入资金。②必要服务成本(d)。指某一地区单位面积耕地种植测算作物生长期所必要的用水、农机损耗、植保费用以及农机托管服务等一般服务性投入资金。③土地机会成本。指某一地区流转或租赁适宜种植测算作物耕地所需的单位面积一般应支付的货币资金。表达式为tg/365,其中,t为一般性年度土地机会成本,g为测算作物大田生产占用天数[3]。由此可得:

1.2 生产价格(P2)

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粮食生产量所需一般性货币成本和应支付劳动力报酬的总和。劳动力报酬有2个基本属性:一是无论是招募劳动力还是生产者自行劳动,都应按实际用工量计算为应支付劳动力报酬;二是支付劳动力报酬的标准应当以同一地区非农就业的年收入水平计算,可以将城镇就业人员、城镇非私营单位或私营单位人均年收入作为参照标准。其计算方法为ry/365,其中:y表示相对人群非农就业年均收入,r表示某一区域从事测算作物生产的单位面积一般性用工天数。由此可得:

1.3 目标价格(P3)

指某一區域一个劳动力用1年的劳动时间全部从事测算作物生产,其获得的作物产品数量与应获得的劳动报酬之间的比值。目标价格是一个理论值,也是表达该区域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值。其理论基础在于劳动者以非农就业的法定劳动时间,全部用于在相对区域从事测算作物生产,理应得到与非农就业相同数额的劳动报酬。

为便于测算,本方法以某一区域从事测算作物生产的一般用工需求量为基础,假借1名劳动力在1年时间内的合法劳动日数,计算出其可以耕种的生产面积,综合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和灾害损失率等因素,从而测算出测算作物产品的合理价格。与生产价格不同的是,横向考虑了种粮农民法定节假日报酬,纵向考虑了对象作物在一定历史时期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率。具体测算方法:

1.4 成本价格指数(n1)

表示某一特定区域单位面积粮食生产的一般性货币投入量同生产价格测算区域应支付生产成本总量的比值。公式为n1=P1′/P2。

其积极意义在于,在拟定测算区域内,某一特定区域成本价格指数越低,说明该区域粮食生产效率越高。当成本价格指数≥1时,则该区域不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假如在全国范围只测算统一的成本价格,相对于平坝地区必然有余,相对于生产效率低下的丘陵山区必然不足,需要进一步细分测定范围并落实差异化补贴政策。

1.5 目标价格指数(n2)

表示某一特定区域粮食生产从业人员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同目标价格测算区域应支付生产成本总量之间的比值。公式为n2=P3′/P2。

其积极意义在于,在拟定测算区域内,某一特定区域目标价格指数越高,说明该区域粮食生产利润越高。当目标价格指数≤1时,则该区域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假如全国实行统一的目标价政策,针对平坝区而定,则丘陵山区从事粮食生产必然亏损;相反,针对丘陵山区而定,则平坝地区必然会有过度效益,也需要对不同类型地区测算并执行对应的目标价格。

2 计算与应用假例

2.1 不同地区水稻生产概况

以2013年为例,通过简单咨询省内平坝区、丘陵区、山区3类代表地区的粮食成本消耗和产出情况,查证当地城镇私营就业人员年均收入状况,3类地区水稻生产基本概况如下:

(1)平坝区。667 m2水稻生产必要物化成本280元、服务成本450元、年度土地机会成本650元、用工数量5 d、产量水平600 kg,水稻大田生长平均占用时间为170 d,当地城镇私营就业人员年均收入29 980元,多年来水稻灾害损失率为3%。

(2)丘陵区。667 m2水稻生产必要物化成本300元、服务成本580元、年度土地机会成本620元、用工数量10 d、产量水平580 kg,水稻大田生长平均占用时间为280 d,当地城镇私营就业人员年均收入30 400元,多年来水稻灾害损失率为5%。

(3)山区。667 m2水稻生产必要物化成本320元、服务成本 640元、年度土地机会成本600元、用工数量12 d、产量水平550 kg,水稻大田生长平均占用时间为300 d,当地城镇私营就业人员年均收入30 050元,多年来水稻灾害损失率为7%。

2.2 价格测算结果

根据3个价格运算公式,得出以下结果:

(1)平坝区。计算过程如下:

成本价格P1=(280+450+650×180/365)/600=1.75(元/kg);

生产价格P2=(280+450+650×180/365+5×29 980/365)/600=2.44(元/kg);

目标价格P3=[29 980+250/5×(280+450+650×180/365)]/[(1-3%)×600×250/5]=2.84(元/kg)。

(2)丘陵区。计算过程如下:

成本价格P1=(300+580+620×280/365)/580=2.33(元/kg);

生产价格P2=(300+580+620×280/365+10×30 400/365)/580=3.77(元/kg);

目标价格P3=[30 400+250/10×(300+5 800+620×280/365)]/[(1-5%)×580×250/10]=4.67(元/kg)。

(3)山區。计算过程如下:

成本价格P1 =(320+640+600×300/365)/550=2.64(元/kg);

生产价格P2=(320+640+600×300/365+12×30 050/365)/550=4.44(元/kg);

目标价格P3=[30 050+250/12×(320+640+600×300/365)]/[(1-7%)×550×250/12]=5.66(元/kg)。

根据上述测算,以2013年国家统一的保护价和惠粮补贴合计价格2.98元/kg为假定目标价格,平坝区粮食成本价格为1.75元/kg,生产价格为2.44元/kg,目标价格指数为1.22,种粮农民在无托管服务支出情况下获利11 070元/hm2,在全程托管情况下可获利润4 860元/hm2;丘陵区粮食成本价格为2.33元/kg,生产价格为3.77元/kg,目标价格指数为 0.79,在无托管服务情况下获利5 655元/hm2,在全程托管情况下亏损6 873元/hm2;山区粮食成本价格为2.64元/kg,生产价格为4.44元/kg,目标价格指数为0.67,在无托管服务情况下获利2 805元/hm2,在全程托管情况下亏损12 045元/hm2。

3 推行粮食价格及价格指数测算的意义

目前,我国一方面出台多项惠农补粮政策,力求保障和调动各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直补政策、价格保障和经营市场“三统一”政策环境下,客观上必然促成优势区域粮食效益叠加,而劣势区域反而受到优势区域的粮价冲击,无法获取合理的生产报酬[4]。推进粮食价格及价格指数测算的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3.1 在宏观上调节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优势,营造让种粮者有利可图的发展环境

从全国层面,可以通过对各类区域的粮食价格及价格指数进行分类测算,依据各类区域的面积计算出全国加权平均后的价格和价格指数,以利于统筹确定粮补政策或目标价格标准,适用分区分类落实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全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总量提到提升。

3.2 在就业上缩减城镇务工人员与粮食生产者的收益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共富裕

当前,尽管多数地区的农民纯收入主要来自务工收入,但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其主要原因就是从事粮食生产没有得到与进城务工相当的收入报酬。如果种粮农民以测算的粮食目标价格进行销售或享受补贴,再进一步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让愿意种粮者有地可种,才有可能使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3.3 在区域间平衡种粮农民利益,在国家“三统一”购销体制下形成稳定的粮食供给机制

通过分区测算粮食生产成本价格、生产价格,实质就是将不同区域的生产成本调节到同一水平,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城镇务工的收入水平制定出更具引导力的目标价格,在各个区域都能形成相对平衡的利益标准[5]。同时,建立起全国粮食统一对外贸易、统一跨省调运和统一工业供粮的“三统一”购销体制,促成进口粮价转化为国内粮价、调出地粮价转化为调入地粮价、消费粮价转化为工业粮价,从而根本上消除市场竞争对种粮农民带来的影响。

3.4 在微观上调动各类适粮区域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深挖粮食生产潜力

粮食农民在预期目标效益的激励下,必然调动其充分利用耕地、改造耕地、保护水源,实行精耕细作,运用先进科技和生产装备等各方面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恢复非粮耕地、外出人员返乡、城市资本种粮以及规模经营全面发展等重农种粮的辉煌景象,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 参考文献

[1] 罗丹,李文明,陈洁.种粮效益:差异化特征与政策意蕴:基于3400个种粮户的调查[J].管理世界,2013(7):59-70.

[2] 王亚苗,宗春丽,刘思.浅析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18-19.

[3] 伍世安,刘萍,付兴.论中国粮食目标价格的目标及测算:以玉米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8-27.

[4] 付兴.我国粮食目标价格的构建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5] 许梦博,高飞.种粮补贴绩效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141-147.

上一篇: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贵州省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现状分析

上一篇:中职院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技能发展的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