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高校中国艺术史教学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08 08:41:57 浏览数:

【摘 要】中国艺术史通过对中国各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讲解、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各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征。如何把中国艺术史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艺术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宏观化、多元化和地域化三个方面谈谈对于搞好中国艺术史教学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 宏观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 地域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56-02

中国艺术史作为全国综合类大学艺术学专业以及艺术类院校学生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对中国各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艺术流派、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介绍、讲解和欣赏,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为日后系统的艺术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拓、潜能的挖掘以及人格的培育,在历史的坐标上寻找艺术发展的参照系,为艺术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但是,面对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纵使艺术史知识博大精深,很多学生仍旧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我国各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专业以及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往往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学生往往乐于接触美术创作实践,接受专业训练,容易深入到美术作品中,但人文知识修养薄弱,是束缚美术史论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把中国艺术史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艺术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应当引起艺术史论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探索,从宏观化、多元化和地域化三个方面谈谈对于搞好中国艺术史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 宏观化教学:在文化领域中对中国艺术史发展各个阶段的总体把握

艺术史学作为19世纪兴起于欧洲的一门全新的人文科学,不仅是在历史的框架中研究和理解视觉艺术,也应该处于开放的文化关系之中。因此,一件艺术品,不论它如何自律,怎样拒绝或漠视社会现实环境,它总有其大量的文化意义,总深深植根于社会历史与文化之中。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广义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在精神文化领域中,又包含着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因此,在中国艺术史的授课过程中,不应将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视为独立的实体,割裂其与诸多文化、历史因素的关系,而应该将其融入所诞生、存在、发展的广阔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

如在讲授“兴盛于北魏时期的我国敦煌莫高窟壁画”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洞窟四壁庄严、神秘的壁画和彩塑,首先要讲述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两者作为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情感、感知、想象和联想等诸多心理因素在各自领域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宗教与

艺术的关系源于其对艺术的利用,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各种艺术的发展。在中国,尤其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宗教对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艺术种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敦煌莫高窟壁画,人物形象夸张的动作、面容、神采均充满了静寂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装饰花纹,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另外,宗教影响艺术的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敦煌莫高窟壁画,借助多彩的壁画形式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大众,使之笃信朝拜。因此,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包括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姻缘故事、佛教史迹故事和比喻故事等,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让大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恰如黑格尔所说:“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其他的观念和目的。”教师在讲授中国艺术史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艺术的发展与特定的历史语境、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探索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 多元化教学:艺术领域的多元化渗透与吸收

艺术史作为透过艺术作品、艺术创造而认知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智性形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除了从传统的美学、社会学理论角度帮助学生研读艺术作品之外,还应该将人类学、文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民艺学等多种学科纳入研究视野,从而引导学生立足艺术现象的复杂性和广延性做深入的思考。因此,中国艺术史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基础史论课程,应广泛涉猎而非单纯局限于美术史、工艺美术史的讲授,以期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不同文化层次和知识层面的学科研究视野,从而提高个人的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如在讲授“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时,《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是其主要艺术代表作之一。该画作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其中阮籍、嵇康、王戎、山涛四人占一幅,刘伶、向秀、阮咸与荣启期四人占一幅,八人均席地而坐,各人物之间借助垂柳、松槐、银杏相隔,既表现了竹林七贤豁达的神采,又体现了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研读画作的艺术精髓,首先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探究造型的严谨、准确性,如各色人物衣褶线条的圆润灵动、阮籍侧身用口作长啸状时嗫嚅忘形的姿态、山涛手执酒碗的放恣神情、王戎手舞如意且不修威仪的直率个性、刘伶手持耳杯斟酒的醉意朦胧之态等。其次,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结合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借助嵇康的“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阮籍的《咏怀》诗82首、刘伶的《酒德颂》和向秀的《思旧赋》等,展现了“竹林七贤”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无法施展才华而崇尚老庄哲学,不能直抒胸臆而转向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生活状况。因此“竹林七贤”不得不借助琴弦、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前提下,多元文化有其共同遵从的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艺术世界的繁荣、拓展。因此,教师在中国艺术史的讲授过程中,要多方涉猎,充分体现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层递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艺术领域探究博大精深的艺术知识。

三 地域化教学:发挥地域优势,实现“大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探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文化、艺术史发展过程中,既形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纵向的艺术特色,又具备地域性发展的横向艺术特征。因此,在中国艺术史的讲授过程中,应从不同角度突出中国各地域文化圈的主要特点及其差异,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保护地域文化的意义。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增加了教学效果的实践性、可观性,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强行灌输带给学生的排斥感和厌倦心理,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学术交流和互动。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将中国艺术史的相关课程讲述与参观当地有艺术代表性的博物馆、美术馆结合在一起,发挥其藏品形态的多样化、设施职能的多重性、文化特征的地域性和内涵的历史变化性等特点,尤其发挥博物馆研究、教育和欣赏的职能,以有效弥补现实教学资源的不足。

例如在讲授“原始时期的陶器艺术”时,龙山黑陶以黑、薄、光、纽著称。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图片、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黑陶的知识,龙山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特征,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市龙山街道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另一方面,关于黑陶的制作工艺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单纯的文字表述难免抽象、生硬。华北、山东地域的艺术类院校就可以利用其地域的便利优势,亲赴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街道附近的龙山文化遗址实地考察遗址原貌,参观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东武源河东岸的城子崖博物馆,实地考察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现场观摩民间手工艺人制作、烧制黑陶的步骤和方法。另外,也可前往山东省博物馆近距离欣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黑陶杯,感受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精湛制陶工艺。类似地域化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各地域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大课堂的互动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基础人文素质。此外,在实地教学环节中,一方面要注重地域文化的宏观历史背景,讲授过程掌握“度”的原则,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另一方面,此类教学模式虽然具有直观化、形象化和立体化的特点,但耗时较长,占用一定的教学资金,应结合课堂教学选取有代表性的艺术资源穿插进行而不宜过于频繁。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明孝陵博物馆、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会编.世界遗产论坛(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庞远燕〕

上一篇: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特色研究

上一篇:高校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建设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