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浅析民俗艺术中婺源文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8 08:43:28 浏览数:

“民俗”一词来自对英文 “folklore”的解释,该词是在 1864 年由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将 folk ( 民众) 和 lore ( 知识) 二词合并而成的,意为民众的古老风俗、习惯、仪式、歌谣等文化遗留物。“民俗”这一语汇在中国汉代古文献中曾有相关记载。

约于 1926 年中,日本成立了一个由民俗学者、文艺家、美术家、建筑家和音乐家等共同组成的小型学术团体 “民俗艺术之会”,并于次年 1 月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 《民俗艺术》。在该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民俗艺术”已经开始从民俗学中剥离出来。日本 “民俗艺术之会”的成立和《民俗艺术》刊物的创办,标志着学科性民俗艺术研究的发轫。”特别是 1928 年 10 月 “世界民俗艺术大会”在布拉格的召开,使方兴未艾的民俗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我国的民俗艺术研究比日本晚若干年,但有关民俗学的研究在此之前就形成一定的基础了。早在 1913 年,鲁迅先生发表 《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提倡研究民俗和民间美术。1918 年 2 月,五四新文化运动部分骨干成员以北京大学为据点发起 “近世歌谣”的征集运动,被学界顺理成章地视作现代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源头。1922 年12 月 《歌谣周刊》创刊。1923 年北京大学成立 “民俗调查会”,组织民间美术调查。1927 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成立,设立风俗物品陈列室陈列搜集来的民间美术品。1928 年以后在蔡元培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注重收集少数民族和民间的美术品。20 世纪 20 年代钟敬文在杭州从事民俗研究活动,在 《民间教育》月刊上刊发 “民间艺术专号”,组织 “民间年画展”

常任侠 ( 1904 -1996) 是我国当代著名东方艺术史学家、艺术考古学家和诗人。常先生终其一生致力于中国与东方诸国的美术、音乐、舞蹈史研究,特别在中国与印度、日本文化艺术交流史研究领域,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常先生在艺术史研究的同时,开拓了中国民俗艺术学研究的新方向。

民俗”、“艺术”这两个汉语词汇国古代文献中的载录。

“民俗”与“艺术”二词在中国古代未见前后连接形成词组“民俗艺术”四字的连排并中国的民俗艺术研究是从民俗学的研究开始的,当民俗学的研究视域涉及“歌谣”和“民间艺术”的时候,“民俗艺术”的观念实际上就已悄然产生。

其实,在中国民俗学的起始阶段,“民间艺术”、“美感”等艺术概念也早已受到重视。胡愈之 1921 年 1 月谈到了民俗学研究的三个基本事项:Folklore———这个字不容易译成中文,现在只好译作“民情学”,但这是很牵强的。民情学所研究的事项,分为三种:第一是民间的信仰和风俗 (像婚丧俗例和一切的迷信禁忌等);第二是民间文学;第三是民间艺术。

到婺源去旅游的人,都知道婺源文化有“四宝”,即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如今,民俗文化已成为婺源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乡间民俗文化何以保存如此完好,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的“瑰宝”呢?婺源古属徽州,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豆腐架、抬阁、地戏、茶道、板龙灯、婚俗等众多有乡土特色的民俗文化。为让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该县多管齐下加大文化保力度,

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文化保护开发专项资金,成立县乡村三级文化保护管理体制,并出台相关文化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茶文化、砚文化等9个民间文化保护协会和18个古村落保护协会,鼓励群众自发保护挖掘乡间文化,让文化“源远流长”。

民俗文化重新绽放光彩、熠熠生辉。江湾民间艺术豆腐架历经多年,几近失传。该县及时组织民间艺人重新整理挖掘。如今,用“五谷”果蔬装扮成的豆腐架原汁原味,展示古老乡风、重现活力农耕。2007年,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婺源傩舞50年来首次进京,亮相北京民族年俗文化展演会。[2]

2008年,婺源抬阁“水漫金山”以独特的造型和原生态文化特点在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荣获金奖。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这是婺源百姓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

走进婺源,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

至今保存有“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南宋岳飞吟诗的花桥,还有李白、黄庭坚等名人留下的遗迹。

移步皆景,处处文化。婺源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为主的“四古风韵”著称。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的婺源博物馆,珍藏商至清各类文物一万余件。

独具徽派风格的祠堂、官邸、廊桥、亭阁等遍布乡野,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为我国明清古建筑保存得最多、最完整的县之一。西北的大鄣山,《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鄣,秦时,始皇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其中“鄣郡”就是以大鄣山命名。古树群以“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和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江南杉王”著称。

篁岭的秋季,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出现在每家每户的屋顶木架上,形成婺源独有的篁岭“晒秋”农俗景观,篁岭“晒秋”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

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景致奇绝,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壁间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历代名人题墨、诗句2000多处。

结语 对中国的民俗艺术研究,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小结:1. 1949 年以前,我国的民俗艺术研究以常任侠、岑家梧等为代表,他们主要从艺术史的研究出发,较集中在民俗艺术文物的调查与研究方面,而较少涉及民俗艺术的基本理论问题。他们在自己的论著中提出了“民俗艺术”的概念,但對“民俗艺术”、“民间艺术”等又未从理论上加以厘清,概念的混用正反映了民俗艺术研究在初始阶段的学术状况。2. 台湾的民俗艺术研究,在 30 年前基本沿袭常任侠、岑家梧、凌纯声等学者的治学思路和研究方法,在民俗艺术的研究中同时注意田野调查、宗教艺术、山地文化等方面,对“民俗艺术”开始思考并提出“善加保护”和“维护”的问题。近 10 余年来,台湾开始在高等院校设立民俗艺术的研究机构,注意“以民俗艺术为核心”汇集众多相关学科,同时强调本地民俗艺术的调查和理论基础的建立。3. 近 20 年来,中国大陆的民俗艺术研究和民俗艺术学教育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相关论著的出版、民俗艺术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设立、民俗艺术相应机构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等,都反映了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拓展和繁荣。不过,理论研究还略嫌薄弱,“民俗艺术学”急需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和自身学科的建设。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俗艺术学”一定能真正建立起来,并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国际学界。

上一篇:浅谈艺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上一篇:浅议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