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齐40块热水驱井组挖潜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6 08:50:42 浏览数:

【摘要】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后期,蒸汽窜流及超覆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齐40块对实验区进行了转热水驱实验,在热水驱中期面对开发中的矛盾,经过综合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挖潜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开采 热水驱 水汽交替驱替 间歇注水 齐40块

注蒸汽开发后转热水驱不但能够起到对油藏续热,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底层中的残余热,增大纵向波及系数,提高稠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1 基本概况

齐40块蒸汽驱转热水驱井组于齐40块中部,齐40-8-22断层南侧。目前有11个热水驱井组,注水层位莲Ⅱ,油层中深:924m,有效厚度:32.2m,总面积0.33km2,地质储量219×104t。2009年9月先导区转热水驱3个,含油面积0.1 km2,地质储量84×104t。2011年3月扩大区转热水驱6个,含油面积0.177 km2 ,地质储量107×104t。 65井组转热水驱2个井组,含油面积0.05 km2 ,地质储量28×104t,共11个井组。

热水驱井组构造为较为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层由北西向南东向倾斜,其中西部地层相对绞缓,地层倾角5°-7°。东部地层相对较陡,地层倾角8°-13° ;纵向沉积为复合韵律。

储层物性为:油层连通性好,连通系数为0.84,孔隙度:32%,渗透率:2.1μm2。莲Ⅱ油层压力系数0.996,原始油层压力9.2mPa。地温梯度3.27℃/m,原始油层温度39.2 ℃。原始含油饱和度70%,转驱前含油饱和度57%。

2 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2.1 开采特点—三场变化

从整体温度场变化情况来看:转驱后整体温度有所下降,但构造低部位温度明显提高,证明热水驱较蒸汽驱相比,低部位受效比较明显。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由53%上升到57%。

从各阶段压力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9年10月8-新27、9-新26、9-新027三个井组转热水驱后,热水主要沿东部低构造部位驱替。2011年3月八井组转水驱后,整体上压力值分部较以前均匀,低压力井获得一定的提升,但局部存在受效较差区域。

2.2 注入量变化

从注水量变化来看,转水驱以来注水量偏高,而相应的注采比为1.1,2011年12月后注水量趋于平稳,稳定在2.9×104t。

3 蒸汽驱转热水驱挖潜效果

3.1 采取大泵增排措施,改善井组开采状况

上半年热水驱井组共实施换大泵措施4井次,日产液增加74t,日产油比较稳定。以8-261C3井为例。该井同时受两口注水井9-新26、8-新27的影响,目前日注水223t。供液充足,具有一定的潜力。 因此该井于2012年3月换70泵开井后,日产液由15t上升到57t,日产油变化不明显,井口温度由48 ℃上升到75℃。

3.2 采取上调冲次提液措施,改善井组开采状况

上半年热水驱井组共实施提液9井次,日增液38t,日增油5t。提液效果明显的7-30井。该井开采层位:莲花。同时受注水井7-029和注汽井6-K030两口井的作用,供液充足,因此4月11日冲次由3.4次上调至4.7次,油井产液量由22t上升到38t。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3.3 长停井复产,效果显著

8-25于2月18日开井复产,开采层位为莲花,关井前持续高温不能正常生产,于2011年4月关井,该井主要受长注井8-K262影响,长注井于2011年3月日注汽量由150t/ d下调为100t/d后至今,分析认为具备开井条件,有一定的潜力,开井后,目前日产液17t,日产油5t,已累计增油705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措施挖潜效果分析

自2011年8月开始产量趋于平稳,2012年初整体产量呈上升趋势。日产液由年初的929t上升到1059t;产油量由年初的51t上升到70t。因此采取检泵、增排、上提冲次、长停井复产等综合提液措施,有效提高了井组的产量,累增油2300t,取得了良好的措施效果。井组油汽比由2011年底0.05提高到目前的0.07;采注比由的1.1提高到目前的1.4。

3.5 蒸汽驱转热水驱效果分析

从整体上蒸汽驱转热水驱的效果,以八井组为例,八井组2011年3月转热水驱,2011年底产油量出现小幅回升,说明热水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若继续蒸汽驱必然会导致高温气窜、关井等情况的发生。热水驱产油量较预测蒸汽驱的日产油26t上升到43t,高温井由蒸汽驱阶段的26.7%下降到13.8%,转水驱以来热水驱井组实现累增油0.9×104t。

4 下步潜力分析及调整方向

4.1 下步潜力分析

4.1.1完善井组的注水井网

9-新027于2011年10月停注,该井组目前共有生产井8口,注水井停注后由于生产井先后采取了检泵、上调冲次等提液措施,井组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井组内8-027、10-027、9-更27先后因供液原因关井。

4.1.2优化水驱三井组注水井的注水参数

由于水驱三井组内的8-新27、9-新26的注水量偏高,导致井组含水达到95%以上。目前两口井实注水量223t与方案相比日超注37t。

4.1.3优化注水方式

优点:在注采平衡的情况下,可维持一定的地层压力和温度;利用热水连续的冲刷油层底部剩余油,从而得到持续的产能;

缺点:注入量大,目前热水驱井组已处于突破阶段,大量的热水会延原蒸汽腔通道进入井筒,导致注入的热水未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导致高含水。

4.2 下步调整方向

4.2.1水汽交替

研究表明,在蒸汽驱后进行水汽交替驱替的效果好于直接热水驱。

对于正韵律来说,水汽交替注入的采出程度要比热水驱的采出程度高出1.98%,复合韵律为3%,反韵律为3.47%。由于热水驱井组是复合韵律油藏,实施水汽交替注入,效果介于正韵律和反韵律之间。不同韵律储层蒸汽驱后转水汽交替的采出程度较好。

4.2.2间歇注水

间歇注水是周期性地改变油层注水量,在油层中造成不稳定的脉冲压力状态,使之经历地层升压和降压两个过程,从而促进毛管渗吸作用,扩大注入水波及效率,达到降低含水、提高油层采收率的目的。

根据热水驱井组实际储层情况(复合韵律)。在注水井注入时,高渗层升压快,低渗层升压慢,注入的热水会缓慢向底层渗入,注入一定时间后,使高低渗层压力基本稳定;停住时,高渗层降压快,低渗层降压慢,在油层纵向上形成压差,同时,由于油水重力差异,水下降、油上升。底层油上升,下轮注水时采出。

间歇注水的优势:提高热水利用率、降低产出液含水、降低生产成本。

4.2.3措施评价

此两项措施皆可提高蒸汽驱后续水驱采收率:

(1)水汽交替注入:该注入方式有助于维持地层温度,提高热利用率。

(2)间歇注水技术:应对后期含水过高有一定的效果,但生产井会表现为一段时间的低产。

5 结论及认识

(1)热水驱井组由蒸汽驱转向热水驱后,注入的热水温度低,使油层整体温度有所下降,但构造低部位温度明显提高,油层受热均匀,制止了蒸汽超覆现象的出现;

(2)通过分析热水驱井组的现状,先后采取了多项、多井次的提液措施,提高了井组的产能,从而实现了井组的稳产上产目标,开发了井组潜力,改善了井组的开采现状;

(3)应对热水驱井组开采后期,产油量、产液量下降的状况,研究采用更为灵活的注采方式,挖掘井组潜力,为齐40块蒸汽驱后转热水驱提供生产经验及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付崇清 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开发实践与认识 [J]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21(2):98-100

[2] 王中元 齐40块蒸汽驱蒸汽波及规律研究 [J].特种油气藏 ,2007,14(4):65-67

[3] 吕广忠,陆先亮.热水驱驱油机理研究[J].新疆石油学报,2004,16(4):37-41

作者简介

李德福(1985-),男,助理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齐40块蒸汽驱开发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运用

上一篇:空分项目的汽轮机安装的技术要点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