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反思,只为更好防护

发布时间:2021-07-31 08:49:12 浏览数:

对于当下乃至未来的中国,对地震等天灾的反思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从灾后追责开始。我们至今不能忘记汶川地震中,倒塌得最彻底的公共建筑之一是校园,损失最大的就是学校。

关系到家庭、社区和国家未来的孩子们,那么多无声消失在没有钢筋或者很少钢筋的废墟底下,根本没有任何缓冲的自救和逃生空间。这样的豆腐渣建筑,真可谓人神共愤,但遗憾的是,拥有无可置疑无可挑战的正义追责,至今还是空白。

这样的局面,很难说,不是雅安地震中学校再次出现垮塌的激励因素,不是中国公共建筑整体建筑质量令人担忧的直接推手。而汶川5年来,那些车轮完好却让大桥“侧滑”、大风吹垮了在建的立交、建成的大楼整体倒塌、减速到已非高速的“高速铁路”、被车载鞭炮“炸塌”的高速公路桥,等等,屡屡发生的垮塌事件暴露出来的豆腐渣工程,不乏“重点工程”。

不仅这些垮塌的工程难以追责,事故调查往往归结为所谓的“超载”和“天气”等完全无法自圆其说、挑战人们生活经验和物理学常识的原因,更多成为断头新闻而不了了之。简直无法想象,在遭遇到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的时候,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将会付出多少生命代价,将会造成多少财产损失。

中国的地理多样性,环顾全世界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国,都无出其右,俄罗斯、加拿大就不必说了,即使美国,也难以匹敌。高山大河、沙漠草原、山地丘陵、平原三角洲、滩涂谷底,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地理多样性,滋养哺育出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这样的地理多样性也是有代价的,就是在遭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救灾策略可以援引。即使同是地震,也必须采用不同的救灾措施。

当代乃至未来救灾,必须依赖技术进步的力量,切不可还以人海战术为主攻方向,专业的救灾力量和精当的救灾设备在黄金72小时才是性命攸关的。不可想象,在动辄十吨数十吨的建筑預制件、在成千上万立方米的倒塌面前,血肉之躯能有多大的救援效果。专业的救灾力量可以稍微扩大构成,除了国内外有建制的地震救援队外,结合中国实际,可以考虑动用空军,将通讯兵、工程兵和战地医院,迅速投放到合适地点,也可以补充一些民间资深户外活动志愿力量,采集最需要救助的灾区信息,通过权威的救灾指挥平台向外发布,以方便外来救援力量准确接入。而最为重要的,在外来救援力量到达之前,灾民的自救能力的培养和自救设施的配备——地震构造带上的居民,必须有日常的避灾训练,必须有普及性的逃生自救互助演练,至少,以家为单位,得配备包括食品、饮用水、常备药具、通信呼救装置等在内的家用救灾包。

地震,以及地震之类的天灾,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至少,我们应该将每一次造成重大损失的灾难,作为不可放过的个案,做最细致的解剖,不能让血白流。反思,还远远不够。

【摘自《看世界》2013年第9期】

上一篇:当风筝飞累了的时候

上一篇:豌豆皮的科学史八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