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沈阳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08:45:25 浏览数:

摘要:沈阳我国的工业基地核心城市,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动力。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所造成的发展瓶颈驱动了旧工业区的拆除重建过程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面貌改善,但是也造成了沈阳文化底蕴的流失。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沈阳工业发展历程,评价了沈阳工业遗产价值。探索了在城镇化的推动过程中对于沈阳工业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及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引言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作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是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中流砥柱,其中沈阳属于东北重工业区的核心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工业遗产成为当前主要改进目标,大量的工业遗产被简单的拆除并以土地的形式支撑其经济增长,这种以牺牲工业遗产转而获得 高额的经济效益的背后对于城市的长久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均衡,使得管理者对于工业遗产的投入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沈阳作为老工业城市,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城市工业遗产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探究了如何对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将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一、沈阳工业发展历程

沈阳的工业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中国第一家工业企业奉天机械局的成立标志着近代工业的建设历程的开始,后来在奉系军阀的经营之下,沈阳依靠着奉海、京奉等铁路扩建了铁西和大东两个东北的主要工业区域,一举确立了沈阳的交通枢纽的地位,成功将沈阳转型为近代工業城市,在近代时,沈阳工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新中国建立及一五,二五计划的实行,在重工业领域沈阳成为了我国的龙头企业,在当时国家的156个重点工程中,有6个位于沈阳,在当时的沈阳工业建设过程中,存留了大量的工业遗产。从晚清直至新中国的建立,沈阳目前还保存着大量的,形式丰富的工业遗产,例如生产车间,铁路线、化工制造设备及生产线等,其中重工业遗产占据工业遗产的主体地位,各种生产工艺具有代表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约、混合的特点。

二、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反思

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起步较晚,相关部门对于沈阳的工业遗产价值认识不明确,在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势下,例如废弃的车间,机器,厂房等成为了经济倒退的标志,被地方政府大量的进行拆除重建或者进行房地产等新兴虚拟产业的建设。

选择工业遗产集中成片的地区,强调混合开发模式,先行由政府结合地区发展,如将城市缺乏的影剧院、表演空间、排练厅甚至教育建筑或者图书馆安排在其中,进行工业遗产空间方面的更新利用。在企业的角度上看,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因而许多企业对于工业遗产抱有一种抵触的态度。但是近年来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呼声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开始注意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开始向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倾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实现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如何做到工业遗产的利用和发展经济建设之间的均衡。作为沈阳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沈阳冶炼厂尽管在大量学者、专家、人民等反对拆除的呼声之下,仍然不免于被强拆的命运,被改造成了化工厂和味精厂这一代表性事件可以看出“拆”“留”问题成为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问题。

2.在新经济条件下,对于不具备生产功能或者生产工艺过时过时的工业遗产如何进行保护。对于不具备生产功能的工业遗产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原有的老旧产线目前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3.如何建立起多元化的工业遗产的投入产出机制。当前沈阳市对于工业遗产的投入产出机制的形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博物馆等形式实现其再开发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遗产投入产出机制的建立,但是效率较低。

针对以上对于沈阳工业遗产的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当开展对沈阳市的工业遗产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普查建档,明确沈阳市的工业遗产数目和规模;其次再制定对于工业遗产区域的保护和利用等相关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应当率先组织城市编制的规划,制定处城市的发展的设计方案。其次以优惠政策带动企业进行工业遗产的规划管理,明确管理方式。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于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利用。部分工业遗产仍然具备生产能力,在对这一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过程中,注重明晰保护范围和细则,引入多元化的市场机制进行工业遗产的再生产再利用工作。总而言之,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应当要将政府和企业相结合,双轨制管理,从而推动沈阳工业遗产的建设。

三、结论

当前我国关于工业遗产的认证、保护、利用等工作尚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和研究,而对于市场化前提条件的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有着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也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模板,因此探究出一条符合沈阳的工业化遗产的保护路径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从而完善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帅.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模式分析[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02):62-64.

[2]乔治,范文鹭,马军. 共生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文化传承及创意系列化设计[J]. 包装工程,2019,40(08):141-150.

[3]胡斌,梁蕤,王轶楠,严雨桐. 当代重庆工业遗产地“空间复兴”设计研究——以重庆“特钢厂”城市工业遗产地保护更新设计为例[J]. 重庆建筑,2019,18(05):48-56.

作者简介:

胡晓宇(1984.4—),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设计与艺术系教师,硕士学位,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课题项目:"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8061Q)

上一篇:数字科技视阈下艺术教育的跨界思考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