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遗产价值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4-06 08:42:35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遗产的价值研究是中国大运河相关保护规划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多样化统计分析;并通过数据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对遗产构成及价值研究的时间分布特征、研究的阶段性特征、相关研究机构、支持的基金等方面进行了阶段性的回顾与整理。中国大运河遗产价值及遗产构成研究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但关注度一直不高,而且主要是伴随着大运河的申遗活动而出现研究的热情,其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特征和阶段性特征也随大运河的申遗进展而呈现相应的变化,相关研究机构以各大高校、文化遗产及水利等研究单位为主。本文对当前遗产构成与遗产价值研究的内容与方向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得出有关遗产构成的研究主要是从与运河的空间相关性、遗产要素的属性以及个别其他视等几个方面展开的。大运河遗产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从申遗的视角进行价值探讨;(2)从文化线路的视角进行探讨;(3)在我国《文物保护法》对文化遗产普遍价值阐述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4)针对大运河特定河段或遗产类型或价值类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当前学界针对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以期能为明晰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的研究历程与研究成果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对大运河遗产价值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大运河遗产;遗产构成;遗产价值

DOI:10. 16397/j. cnki. 1671-1165.201903070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始建于春秋时期,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大部分组成,全长2 700 km(含遗产河道1 011 km),跨越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包含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中国大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水道。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由国家开凿、政府管理的巨大水利工程体系,它体现了以农业立国的集权国家高度建制化下独有的漕运文化传统,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一、背景与意义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运河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同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作为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其保护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运河是具有超广时空尺度的连续性工程,体现了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结果,且至今仍生生不息。如何保护这样一条巨型活态遗产,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也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目前,大运河沿线各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各地发布的课题指南中不乏有关大运河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相关项目。然而,笔者在查阅大运河相关研究成果及规划编制时发现,对于大运河的遗产构成和遗产价值这样的基本问题在学界仍存在很大争议,这也是导致大运河保护工程缺乏焦点和立足点的关键问题。

在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议题早已成为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巴拉宪章(1999)》、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许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都实施以价值为导向的遗产保护方法,该方法旨在使价值在保护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希望通过价值使遗产保护与其他领域和社会整体有更多的互动。对大运河遗产价值的认定既是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行有效保护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笔者梳理了国内学界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构成及价值研究文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资料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数据源选择

本研究以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为研究数据来源,首先,将检索选项设为“篇名”,检索词为“大运河”,选择“并含”,检索词为“价值”;然后,检索选项仍为“篇名”,检索词为“大运河”,选择“并含”,检索词为“遗产构成”,时间不限,共检索出59篇,其中期刊论文37篇,学位论文11篇,国际会议3篇,中国会议2篇,报纸文章6篇(图1)。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侧重于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基于CNKI中国知网远程数据库,对文献发表年度、机构、获得资助等信息输入EXCEL,从而分析数据信息的统计学特点。定性分析侧重于文献研究内容的总结归纳及纵横向比较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大运河遗产价值研究时间分布特征

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篇名“大运河”并含“价值”和“遗产构成”进行检索,得出研究成果数量的时间分布规律(图2)。资料显示,有关大运河遗产价值及遗产构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2年至2006年的15年时间涉及大运河遗产价值研究的文献总共2篇。可见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大运河遗产构成及价值的研究很少受到学者的关注。

2008年是一个拐点,2008年当年出现了3篇关于大运河遗产价值研究的文献,2008年之后有关大运河遗产价值及遗产构成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并在2014年达到阶段性高峰。2014年当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是11篇,2014年以后相关研究成果每年5篇左右。

由大運河遗产价值研究的时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大运河遗产价值研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考虑到论文发表的时间滞后性,笔者分析2008年陆续出现大运河遗产价值的相关研究,其背景是2006年国家作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中国大运河申遗经过了自2006年至2014年的8年准备,笔者整理了其间相关具体事件(表1)。

上一篇:打造长三角北翼新兴增长极

上一篇: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标准技术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