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发布时间:2022-02-26 08:38:31 浏览数:

[摘 要]凌云社区是以失地农民、进城民工、城市下岗职工、拆迁户等为代表的位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社区党组织致力于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并对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沟通职能、动员职能,畅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7-0052-03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社区是一个人口导入住宅区。社区下辖28个居委会,拥有28个市、区文明小区。现有居民10.8万人,辖区面积3.5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近2.87万人/平方公里。辖区内以旧公房为主,社区居民以动迁居民和老梅陇镇村民为主。面对以失地农民、进城民工、城市下岗职工、拆迁户等为代表的位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凌云社区党组织致力于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一、社情民意全记录,保持党组织神经末梢的灵敏度

弱势群体更需要党组织的关怀,更需要有人倾听、疏导、关心,收集社情民意方能“对症下药”,“知百家情,进百家门”显得尤为迫切。要保持党组织神经末梢的灵敏度,每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心中都要有一本社情民意的明细账。

在凌云社区,每一位居民区干部手中都有一本社情民意的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目的在于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居委干部经手的事情,都要记录在“民情日记”上。通过及时沟通调解,进行源头治理,将矛盾解决在一线。“民情日记”不仅记载了民生疾苦,也见证着基层党务工作者化解矛盾的艺术和方法。

热心服务居民,打造宜居乐园,成为凌云社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社区党工委对社区中的困难群体深怀关爱之情,孤寡老人的看病求医,单亲子女的日常生活,特殊人员的关爱服务,件件记在心头。

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作为最基层的党务干部,只有脚踏实地服务群众才能凝聚人心。小区下岗失业人员多,书记借用双休日走访在单位里担任领导职务的在职党员,努力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机会;为解决社区老人看病难的问题,积极联系住在本社区的医生。由于辛勤服务,居民区书记很有感召力,他一出面老百姓就给面子,很多问题就能解决。

二、弱势家庭大走访,倾听群众最直接的诉求

为了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凌云社区领导、居委干部通过定期串门走访,了解掌握居民的动态,了解困难居民家庭情况,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困难群众为访问重点的机关干部入户访谈制度。

凌云社区还成立了三支志愿者队伍,第一支是街道、居委会干部队伍,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帮困对象;第二支是地区党员和居民队伍,他们组成关心小组,主要是为邻居中的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三支是社区单位队伍。

通过对弱势群体的走访、帮助和了解,社区党工委注重在民生上下功夫,尤其是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一是就业促进成效显著。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特别援助,定期开展创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介推荐等就业服务。积极有效安置“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几年来认定安置工作完成率达100%。推进大学生创业引导和扶持,以创业促就业。通过开发岗位、职介成功、免费培训、创业转制等措施,以综合考评全区第一的成绩创建成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2008-2010年连续3年成功创建的目标。

二是帮困救助覆盖到底。推进帮困救助常态化建设,2010年统筹使用300万元帮困资金和150万元社区综合帮扶基金开展分层帮困。

对帮困对象的认定方面,由社区党工委、办事处组织街道、居委会干部向全街道家庭发放了《居民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社区居民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街道5114 户需要关心的对象进行家访,排出了20 种需要关心的类型,对其中的427 户重点困难对象设立了“一人一卡”。然后根据志愿者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类型的“结对帮困”。例如,对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安排收入少、生活困难的对象与之结对,提供“经济援助”;对一些以技术性、操作性见长的单位,则安排与下岗、待业的对象结对,进行“技术或岗位援助”;而对各级团组织,则尽量安排与孤、贫、特学生结对,进行“助学帮困”;对个人志愿者,主要安排他们与年老体弱的对象结对,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或援助。

三、“夕阳互帮”促和谐,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凌云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有17110名,占18.95%。老人中独居1370人。 纯老家庭1742户,3484人,占老人总数的28.37%。社区老龄化问题突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空巢老人的孤独无助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由于传统的居家养老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如何让他们在社区提高生活质量成了社区党组织首要思考的问题。从2009年开始,凌云社区在和平小区进行了“夕阳互帮”的实验和探索,即由已退休的、相对年轻的、身体较好的、家务事拖累少的且愿尽义务作奉献的老年人为年龄大的,身体差的,需要代办、陪同、照顾、慰藉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独居、纯老户老人生理、心理问题,提升老年人应对社会和自立生活的能力。在社区老龄委、老年协会的指导帮助下,社区里的老人形成了“夕阳互帮”的局面,这些“老年互助组”结伴外出晨练,一起休闲购物,有困难相互关照,对原有的“社区养老”形成了有益的补充,把社区打造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凌云社区党工委一直非常关心老人的生活,社区老年协会以不断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填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空缺。根据社情民意,悉心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

一是以老年协会为平台,深化爱心志愿服务。在凌云社区范围内,对所有独居、纯老家庭老人全面摸底调查并建立一人一表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组建“低龄老人关爱高龄老人”会员志愿者队伍。现有老年协会会员2692名,其中50—65岁低龄健康会员志愿者1075名,党员480名。协会下设28个分会,实现社区全覆盖,共有78名分会长和联络员。志愿者对服务对象做到四个必访,即“生病必访,住院必访,换季必访,高龄必访”。实行每日一报制度,即老人遇突发事件必报,老人身体不适必报,老人家里水、电、煤等设备发生问题必报,老人与他人发生纠纷未决必报,老人有烦恼解不开必报,子女长时间不来探望必报,子女不履行法定义务必报。志愿者的“每日一报”与特需应急等服务在社区形成一条综合性的服务链。

二是挖掘社区专业人才,开展个性化助老。充分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建立了80名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人才库,其中教师31名、主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3名、高级工程师9名、法律工作者2名、文体工作者29名。按照老人个性化需求,提供一些营养膳食计划、老年视觉调整方案、家庭理财养老计划、老年养生保健方案等特需“菜单”,由专业综合服务小组落实。这些由医疗、家电维修、法律咨询、验光配镜、理发、推拿等特殊服务技能人员组成的技术志愿者服务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社区还根据项目服务对象的特点,组织快乐单身沙龙、阅读书友会、茶友社、游钓小组、老年生态旅游俱乐部等活动,拓展老人的生活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老龄委组织实施,老年协会、大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华东理工大学退管会、房地办等15家社区单位参加的为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各单位、部门职责,商讨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反馈服务情况,讲评服务质量。

四是启动监督反馈机制,实行逐级负责制。成立志愿者管理小组,对服务情况进行走访或满意度调查,将结果反馈至项目工作室;对于结对志愿者无法提供服务的情况,及时为老人调整;对于老人新的服务需求,调整服务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监督反馈机制,实现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性发展。

四、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沟通职能,构建“多元共处,和而不同”的社区居住格局

新一轮转型,对区域化党建提出了新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社区,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今后十年共同追求的目标;社区,让关系更和谐,成为今后十年共同渴求的期盼。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主要指贫富之间)出现结构性疏离,缺乏平等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从长远来看,这是社会矛盾、社会动荡的隐患。和谐社区,应是高中低收入者混居的。

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元共处,和而不同”。在一个弄堂甚至一栋石库门之中,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个性的居民和谐共处。上海本土的人、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海外归来的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各种各样的人组合起来,组成一个个邻里合作的社区。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长期处于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中,市民对差异的包容性,对新事物的开放心态和面对机会的选择能力得到加强。构建“多元共处,和而不同”的社区居住格局,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沟通职能,促进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富人穷人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社区才能更和谐。

(二)发挥党组织动员职能,依靠群众解决部分社会难题

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解决部分社会难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要发挥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职能,发挥基层社会创造力,提高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社区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知礼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在社区里,大家互相认识,有着一份友谊和感情存在,当亲友邻舍遇上逆境时,大家便乐意去援助。在我国农村至今尚存许多互助互济式保障的习俗,一人有难,亲友邻舍都会按着个人的能力去帮忙,或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去尽义务。社区(街道)不再仅仅是一个行政单位,而是一个居民生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有信息共享度大、社会组织成本低、具有或者可以培育互助传统等特点,这使得社区具有综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非行政化甚至非市场化的方式(例如社区中的居民互助等)缓解贫困问题的优势。通过发育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功效。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不同,引起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需求,以及所能接受的领导与协调的方式方法都发生差异,党的群众工作今天面对的是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需要有不同的沟通平台、方式方法。只有调动所有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社会管理,依靠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解决部分社会难题。凌云社区的“夕阳互帮”模式的实践探索无疑证实了这一点。

(三)畅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促进党群互动良性循环

党群关系在本质上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互动关系,为群众谋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对群众来说,就是要让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及时表达,意愿得到及时上达,困难得到及时帮助;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对于基层而言,既处于行政体制的最底端,又必须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出回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的部分职能逐步分离出来,人的社会流动性加大,传统的“单位人”逐渐变成“社会人”,大量离退休人员转入社区,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人们对作为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间的社区的依赖性大为增强。这就给基层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党组织的服务重点就是要做市场不愿做的事情,特别是解决老年人口、失业人口的问题。凌云社区本着“困难群众最需要什么,我就做好什么”的原则,积极探讨社区服务的途径。关注群众诉求是凌云社区最大的群众工作。党组织积极协助和协调社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和组织,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尤其是在就业等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倾力相助,使一些最需要帮助的、陷于困境的人,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们在面临危机和困难时,党组织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倾听、支持并安慰他们。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程度,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对待它的弱势群体与少数群体,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尺度。依托社区,为城市弱势群体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将个体和社区凝聚到一起,社区才会充满文明,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充盈着关爱。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

■ 特约编辑:胡中良

上一篇:热心帮买老人冰糖橙,李玟家人低调行善

上一篇:苏轼母亲巧教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