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发布时间:2022-03-11 08:48:10 浏览数:

zoޛ)j馟wm5]m5OiM}xm5ӎ5ӽy~iM<MMםM4M^駍?~t~t}4Mvi}M|t׏|׭vӞ4߯94}:~ߝ7馟]M;}Mӭߞii]_:}xۭvζ^;}w_7ߎ8}t}M^^ͻ׎7]}^uӏoim9m:vӮ߯im9~6N4]uvӎ]۽zM=?vmmy<im9MMMiiMt㽼N=m5im?O7m4ov]7zttw]^۾经营管理两个专业适用性较强,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但是120个重大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量有限,主要由于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投资主体多是大企业、大集团,他们对这类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较高,本科以上学生比较有竞争力,高职层次人力资源人才比较适合一些中小企业,需开拓更加合适的方向和定位。

二是拟新增的16个专业和方向:这16个专业中涉及制造业11个专业中的10个专业都与120项重大工业项目直接相关,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与服务组群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节能技术管理与服务和新能源应用技术4个专业,航空航天技术与服务组群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天器制造技术两个专业、先进制造技术组群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自动化技术组群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和汽车交通技术与服务组群的汽车造型技术,完全符合工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间接相关性较强的是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条重要措施,更是企业适应工业信息化特别是物联网发展趋势的需要,因此,该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四、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目前,职业院校是天津市企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2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和122所中职学校,每年为企业输送近2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充实到企业的技术人才中有94%来自于职业院校。

分析思路依据: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是衡量工业和企业规模的三个主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投入、产出、用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我们进行人才需求预测主要考量的指标。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行业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分类(通常说的产业都是由这些基本行业组合而成的),是一切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因此,对120项重大工业项目人才需求预测,主要是通过对工业行业投入、产出和用人规律的分析进行的。通过对调研情况、经验数据和不同产业用人规律的综合分析对比,并充分考虑了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正常流动等因素使不同时期的同一产业用人情况不同等情况,提出了120项重大工业项目的用人需求预测。考虑到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大部分在2012年前全部竣工,时间预计到2015年。

具体方法是:根据“十一五”工业39个大类行业的从业人员、固定资产净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实际情况,分析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人均投入)和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人均产出)“十一五”期间的变化情况(平均增速),对“十二五”期间每个行业的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的平均增速及2015年的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值做出预计;将120个项目按行业归类,再根据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和新增销售收入及项目所在行业的2015年的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分别预测出每个项目的用人总需求和新增总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预测出120个工业重大项目技能人才需求总规模(总量)和新增需求总规模(增量)及行业分布。

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做出了以下分析和预计:

(一)120个重大工业项目的行业分布

按照国家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120个工业重大项目根据其产品属性,基本分布于22个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19个,采掘业1个(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及各行业从业人员预计

一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及全部国有企业)从业人员连续多年保持在120万人左右(2008年为119.7万人), “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为-0.69%,“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预计为0.79%,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27.7万人。

二是“十一五”期间从业人员呈增长态势的只有10个行业,其余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增长最快的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4%),其他增长行业依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18.36%)、通用设备制造业(13.2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8.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3.43%)、 饮料制造业(2.6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27%)。预计“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从业人员总量变化不会很大,主要是在不同行业的调整,呈增长态势的有13个行业,最快的依然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0%),其他依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6.36%)、通用设备制造业(5.22%)、饮料制造业(2.6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4%)、饮料制造业(1.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1.4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7%)、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74%)、食品制造业(0.2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08%)。

到2015年,37个行业中,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的由2008年的两个行业增加到4个行业,用人最多的由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改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依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43万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40万人)、通用设备制造业(15.2万人)、专用设备制造业(12.97万人);用人在5—10万人的有4个行业,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96万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8.76万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65万人)、金属制品业(5.3万人),有14个行业从业人员在1—5万人,其余行业在1万人以下。

可以看出,从业人员多且呈增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中,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下一步吸纳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

(三)2015年120个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总需求和与中德学院专业对接人才总需求

按照上述分析方法,我们对120项重大工业项目(223个子项)到2015年技能人才总需求、新增总需求及行业分布做出了预计,同时,根据专业对接情况,对学院关联需求做出了预计。

到2015年,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总需求88.1万人,新增技能人才总需求39.3万人,分别占届时全市规模以上从业人员的69%和30.8%。其中,与中德学院专业关联较强的共133个子项,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与维修、汽车(其他车辆)制造与维修、其他装备制造与维修、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等,相应涉及的技能人才总需求21.3万人,新增总需求11.3万人,分别占全部项目总需求和新增需求的24.1%和28.8%。

从技能人才新增需求行业汇总情况看,需求在1万人以上的有7个行业,依次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7个行业合计新增需求32.3万人,占全部新增需求的82.1%。这7个行业也是与中德学院关联较高的行业,每个行业我院的关联需求都在5000人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高达3.7万人。

五、结论与建议

(一)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天津工业总量规模增加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才需求增量的主要来源

120个项目总投资5736.2亿元,设计新增总产出1.2716万亿元,2012年全部建成发挥作用。按照天津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7万亿元,2015年达到3.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5年净增1.8万亿元,120项重大工业项目的新增总产出占“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业新增总产值的70.6%。目前,全市工业全社会从业人员大体在210万人(2008年实际数为218.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19.7万人),技能型人才大体占40%左右(84万人),随着天津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普遍提高,按照全市人才建设规划,技能人才比例将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劳动力的主体力量,技能人才比例增加到60%左右(130万人,届时全部从业人员按220万人预计),净增约50万人,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新增总需求39.3万人将占全市技能人才净增总量的80%。因此,服务对接工业重大项目是今后一个时期学院专业建设与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中德学院制造业及制造业服务业专业组群的定位,不仅与天津工业发展需要完美符合,也符合天津的城市定位

从工业自身结构看,天津市工业的主体是制造业,产值占90%以上。重大发展的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基本都在制造业行业范畴(除石油化工产业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属于采掘业以外),2010年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达到91.6%。按照工业布局规划,到2015年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所占比重将继续提高到94.3%。

从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看,目前工业在全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二、三产业共同支撑天津经济发展。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6∶53.1∶45.3。研究表明,根据天津城市定位(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资源禀赋和国家的总体部署,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天津都将是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按照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判断,天津市于2007年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标志是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工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到“十二五”末(2015年),基本完成工业化阶段(标志是三产比重超过二产比重)。“十三五”期间(2016—2020),天津市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虽依然是天津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转变,形成以战略性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将达到45%。

从第三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看,与工业发展相衔接,天津市的第三产业(服务业)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即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0%。

因此,站在天津经济发展的视野看“中德”,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定位,为将学院发展成为高职旗舰院校、百年中德、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专业优势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是否适应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建设的意见,在对120项重大工业项目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调整优化现有优势专业,巩固制造业专业优势。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涉及到的产业(或领域)与我院现有专业关联较强的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项目的投入比重大,共有58项(102个子项),总投资2537.3亿元,占44.23%。技能人才需求也很大,总需求31.8万人,占全部总需求的36.1%,新增需求20.2万人,占全部新增需求的51.4%。同时,石油化工产业由于其装备水平的高度先进性和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机电类技能人才也有很大需求。在“十二五”专业建设中,要抓住机遇,把调整改造、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专业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升现有优势核心专业水平、围绕需求拓展专业组群,巩固并形成更大的优势。

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新专业建设,不断丰富完善专业组群。天津市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8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重点。这无疑为中德学院专业建设指出了方向。但不是有什么新产业,我们就发展什么新专业,而是要统筹考虑,突出重点,扬长避短,稳步推进,实现传统优势专业做强、新专业做优。航空航天专业组群的建设应依托现有专业优势、根据企业真正需求选准定位,航空航天产业随着“三机一箭一星”等龙头项目落户后,下一步航空产业要重点发展飞机零部件、发动机、机载设备、机场空管设备、飞机维修、物流配送等,航天产业要发展导航终端产品、航天功能材料等,建议航天专业定位于部件制造与维修、总装,航空专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飞机维修方向;新能源产业中天津是全国风电产业的领头羊,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近三分之一(风电设备)由天津制造,因此,我们的新能源专业组群应在风能专业上下大功夫,围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扩大和丰富专业组群(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直至进一步扩展到发展风机中的叶片复合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等),风能专业的发展还可以充分发挥我们机电专业的优势并带动其改造提升。与此同时,依托汽车专业的优势,增加新能源汽车方向。

三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新专业要不要建、建哪些、怎么建、课程如何设置、师资从哪来,老专业怎么改,都要坚定不移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这些企业参与是不可能做到专业建设高水平的。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如何创新合作机制,这不仅是长期以来全国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也是摆在中德学院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应该说我们有机遇,天津这一轮发展是国家战略,大量国家资本投入优势产业、战略产业的发展,而且这些投资主体都是行业龙头,无疑给中德学院与这些企业深度合作进行新专业建设和传统优势专业改造提升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把基础功课做足,利用一切资源、创造一切条件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这是学院“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为“天津工业重大项目与天津高职院校专业对接及人才需求分析实证研究”(VE2011)阶段性成果——中德学院案例分析报告〕

(周泓,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兼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工业发展战略、高等职业教育)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转型与发展

上一篇:纪念陈肇和教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