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29 09:23:21 浏览数: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院电牵专业在如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深化课程改革,“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就业率;双证型;订单型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1-0144-02

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中提出“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我院电牵专业对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将所获得的点滴经验体会介绍给职教界同仁,以求抛砖引玉。

一、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推进课程改革

(一)转变课程开发主体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开发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我院电牵专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先后增设了《PLC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及应用》等课程,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更好的满足岗位的需求。

(二)推行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以就业为导向主张通过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增强课程弹性,对职业化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某一专门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就业方向性课程。我院电牵专业设计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技术》、《组态技术》、《电力机车检修》、《牵引电器》、《机车控制与线路》、《机车牵引与运用》等课程为核心模块,《电力机车检修》、《牵引电器》、《机车控制与线路》、《机车牵引与运用》等课程为就业方向性模块。核心模块相对稳定,体现专业特征;方向性模块灵活多变,体现就业方向特征。整个课程结构因核心模块内在结构和方向模块的多种选择而富有弹性,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三)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设计高职课程内容,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首先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一般是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其次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调能力的培养,其能力可以被结构化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我院电牵专业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材建设和实训建设等几个方面。

(一)实施“双证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电牵专业在“双证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结合,以掌握核心技能为目的;(2)以综合训练带动技能水平的综合提高,主干课程所对应的实训课程以综合单元的形式进行,并且模拟工厂车间工作环境,同时建立实训工作档案;(3)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把毕业设计与工厂实践挂钩,让学生带着任务上岗实习,培养学生勤思考、善归纳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和融合,提高就业档次。

(二)配合“双证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为配合“双证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的改革,电牵专业组织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编写了《牵引电器》、《电力机车检修》、《机车控制线路》等多本专业教材,基本覆盖了除基础理论课之外的所有科目。这些教材具有实用、针对性强,对电牵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实训工作建设,保障“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实训是高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的重要基础,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提供了物资保障。在电牵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中,学院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引进SS9型电力机车技设备.,电力机车模拟仿真台,牵引电器等大型设备,建立了电气控制实验实训室、模拟仿真型实验室,牵引电器实验实训室等和3个校内实训基地,涵盖了“双证型”培养模式的所有课程体系。目前我院电牵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具有以下功能:教学计划所列出的专业课程全部配备相应的实训;能同时实现学历教育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术的训练,以及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鉴定大纲所要求的技能训练项目;可以仿真模拟工厂的实际作业环境。

三、实行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应不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的层面上,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建立校企利益的共同体,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

(一)紧密依托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具有多层含义,面向学生是教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工程师。要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就要建立教师能深入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机制,营造教师形成“双师型”人才的氛围和条件。我院电牵专业依托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师资互聘机制。学院教师到公司挂职,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和工程师,参与公司的管理、生产、研发;公司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承担学院实践性、经营管理性较强的课程的授课以及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院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走开放办学之路,不仅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对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与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零适应期”人才

所谓“订单型”培养,就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成为“零适应期”人才。我院电牵专业在如何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人才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跟踪企业,吸收行业专家,编写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特色教材;(2)根据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等特点;(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学与企业培训结合模式,以及各种仿真教学手段;(4)建立弹性学制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我院电牵专业已连续多年与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该公司输送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2005年与广州地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拿到了“订单”,2007年电牵专业城轨班毕业生已全部与该公司签定就业协议。“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企业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但是,“订单型”人才培养不能过于强调或过早地让学生顶岗、实习甚至变相就业,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知识和技能不扎实,职业变换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欠缺,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谨慎。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2]赵精兵,同勤学,王景红.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黄尧.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4]阳妮.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8).

[5]陈玉玲,李玉贵.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07,(1).

作者简介:姜凤武(1971—),女,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方面的教学。

上一篇:高速铁路平台式桥梁检查车构架强度分析

上一篇:浅谈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