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03:44:26 浏览数:

  范文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一、 中国梦萌发于民族的危亡时刻

  中国人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梦,是在中国遭受世界列强侵略而不能自保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直到1840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枪炮胁迫下,先后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受尽耻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开双眼看世界,反思自己的落后和积弊,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工业化知识的救亡主张。

  二、 中国梦历经了几代中华儿女的辛苦探索

  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大量编译国外图书,介绍西方国情,并展示新的西方侵略者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格局和局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生存的危机感。寻求富强的思潮开始吹袭,进而在中华大地掀起了探索民族复兴的新潮流。

  洋务运动。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对中国、世界大势有较多的了解,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和重要。于是,在他们的发动、主持下,开始了中国的第一个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由于洋务派主要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未对封建制度本身进行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阻碍下宣告破产。

  维新变法。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被瓜分的厄运,光靠在器物上进行革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出了改革制度的呼吁,并最终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鼓励实业、改革科举、整顿机构等一系列变法举措,引发了广泛反响。但维新派将改革的希望过多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快速推行的改革措施严重侵害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最终改革因发生政变而失败。 辛亥革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让清政府财政陷入全面危机。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至1911年施行新政。但在此过程中,清政府大搞皇族内阁,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致使汉族官僚军阀集团开始离心,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立宪党人开始认同革命党推翻帝制的主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承载着国人复兴民族希望的中华民国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宣告成立。不久,清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最终被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了。此时的中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三、 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希望之路

  尽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

  范文二:中华民国国旗风云

  但结果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华儿女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开始出现曙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巩固了中国人民争得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成果,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施行了改革开放,在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如今,经过6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经济上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全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正如所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接近民族复兴这个目标。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一、 中国梦的提出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了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九次提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透过的这两次讲话,我们对中国梦的内涵也有了更清晰深刻的理解: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从国家层面上来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人层面上来把握,中国梦是人民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这两个层次的内涵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最高境界

  中国梦既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两层内涵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梦想,具有很强的个体梦想包容性。回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之所以任人宰割,中华儿女之所以饱受屈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而这也正好说明了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存在和独立,就没有个人幸福可言,正所谓大河没水小河干。所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的境界,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

  于一切,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党领导下的中国梦,最终目的必然是要回归到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层面上,即实现人民生活幸福。

  另外,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的梦,而是一个具有现实感的梦想。这样的现实感就要求我们的中国梦要具有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就在于其获得的价值认同要具有普遍性,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能够获得他们支持的梦想一定是能够让自己生活幸福的梦想。由此,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就必然成为中国梦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四、世界共享,是中国梦特色内涵

  中国向来奉行和平互惠式的发展道路。从郑和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到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从周恩来同志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北京奥运会传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从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再到党的报告中坚定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友好、互惠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尤其是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这一点,从中国在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上就可窥一斑。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发自内心的期盼,也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贯穿始终的原则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梦的实现将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均衡发展、和谐文明的人类家园。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诞生的中华民国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当我翻开泛黄的书页,徜徉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时,国旗展开了身躯,舞动着,似乎在诉说着她们曲折的身世。中华民国的国旗经过多次更易,从五色旗最终演变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纷繁复杂,却鲜为人知。

  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的国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在北洋政府时期,据说五色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但是北洋政府采用五色旗的缘由,多是因为李鸿章的北洋派阀早在满清时期就使用五色旗,北洋陆师、北洋水师均不使用满清的黄龙旗而使用五色旗。而北洋政府多是北洋系的军人,所以使用五色旗不过是一种沿袭。在清朝的北洋和新军所采用的五色军旗,又有代表五行一说,代表五方的颜色;又有五色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说。

  江苏都督程德全及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等认为:五色旗之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寓义甚当。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

  孙中山却对五色旗恨之入骨,他说:民国成立以来长在四分五裂之中全因为这面四分五裂之官僚旗,此民国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夫满清之黄龙帝旗我已不用,而乃反用其武员之五色旗,此无怪清帝之专制可以推覆,而满清武人之难以灭绝也。天意乎人事乎这也是孙中山后来激极力推崇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抵制五色旗的原因。

  五色旗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06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编撰《革命方略》。在讨论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各路与会的民主精英不顾孙中山力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提出了十八星旗、五色旗、井字旗、金瓜钺斧旗等若干方案,会议开得煞是热闹,结果却莫衷一是,最后只能将各种提议作为悬案存档了事。

  1911年12月2日南京为江浙联军克服。在大好的革命形势下,12月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部分留沪代表与江、浙、沪都督等人在上海开会,研究筹组中央政府,国旗问题被再次提出。此时尚在海外的孙中山自然无从置喙,与会者翻出东京旧案,最终确定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旗,武昌首义所用的铁血旗为陆军旗,同海军本不沾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大元帅黄兴因当年与孙中山在旗帜上有过争论,迟疑不肯决定。而上海各报已将有关消息披露了出去。黄兴道:既经露布,用不着我核定,况国旗应由法律定之,只好待诸异日。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归国抵达上海,欢迎他的是街头巷尾的五色旗。12月3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急令从上海调运500面五色旗至南京。第二天,1912年元旦,孙中山乘火车从上海赴南京履任。下午五时,孙中山抵南京下关火车站,换乘小火车入城,沿铁路遍悬五色国旗,密布军队各街店户悬挂烛笼,夹以民国旗帜(指五色旗),颇为壮观。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将方案报请孙中山颁布。骨鲠在喉的孙大总统终于表态了。在1月12日的《复参议会论国旗函》里,孙中山称:现时民国各省已用之旗大别有三:武汉首义,则用内外十八省之徽志;苏、浙则用五色之徽志;今用其一必废其二,所用者必较此为最良,非有绝大充分之理由,不能为折衷定论。故本总统不欲遽定之于此时,而欲俟满虏既亡,民选国会成立之后,付之国民公决。态度坚决地搁置了该方案。

  孙中山还对五色旗进行了全面否定:(一)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二) 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平心而论,孙中山贬低五色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理由未免有些牵强。首先五色旗与满清海军一、二品大官之旗并不是一回事。清海军全军统领所用旗帜确为五色,但其色彩排列自上而下为黄白黑绿红,并在上角钉单锚,而民国的五色旗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自上而下排列,二者并无直接联系。不过,孙中山的反对已无法改变五色旗即将成为国旗的事实。

  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当以五色旗为国旗交付表决时,议员全体起立,三呼万岁,一致通过。6月8日,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制令颁行全国。至此,五色旗正式开始了作为中华民国法定国旗16年的历程。

  五色旗由于产生于革命时期,对当时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它又被当时各军阀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为笼络人心的工具。在民国政府废除五色旗后,五色旗变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政府的代表旗帜,满洲国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出的,其他像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或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伪政权都采用五色旗为基本元素。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中华民国广为人知的国家象征之一,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置于红底旗帜的左上角而来,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北伐征战结束后颁行全国。《中华民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六条明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由青、白、红三色组成,单就色彩而言,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若配合色彩的形状,青天则同时又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芒形同十二个时辰,勉励人民奋斗精进、自强不息,芒锋示意革命精锐,意味着民主自由光华四射,又象征着中华文化所传承的美德,即,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精神;而满地的红色则象征革命先烈的热血及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

  光绪19年(1893年),革命先烈陆皓东寄住于尢列(四大寇之一)在广州家中的听涛阁时,设计了一面青地、中有白日的青天白日旗,预备作为革命的旗帜。 光绪21年(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夏威夷成立,孙文召集革命同志举行首次干部会议,通过了以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此后多次起义皆以此旗为标帜号召,揭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寓意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但愿朝阳常照我土(陆皓东诗句)

  中华民国政府更赋予该旗帜以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含义,蒋介石曾在1949年10月公开宣布只要有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插在我们中国领土之上,那就是我黄帝子孙独立自由的标识。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以五色旗乃前清官旗、五色代表五大民族之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及五色上下排列违背五族平等等理由反对五色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但他那时的话似乎不太管用。并且北洋政府仍为当时统治全国的政权,五色国旗仍然广受认同。

  1923年8月在广州举行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五次评议会,会场上仍然悬挂着五色旗。到会的孙中山老大不高兴,他训导学生们道:我想你们对于革命的主义和精神怕不大明白,恐怕对革命的认识与历史也不大明白吧。比如五色旗,你们刚才向伊三鞠躬,我就不。你们一定以为我不敬国旗了,哪里晓得五色旗是满清一品官的旗我们革了皇帝的龙旗,却崇拜官僚的五色旗,成什么话!

  1924年9月,国民党通告: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军旗。11月,孙中山乘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永丰号兵舰离广州经香港北上,香港英国当局称:舰上改挂五色旗,方可按外交礼节接待。孙中山断然拒绝,宁可不在香港岛停留。这时,国际上承认的依然是五色旗。1925年3月,与五色旗斗了十几年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1925年,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次年进行北伐,所到之处皆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东北全境以几万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了五色旗。五色旗终于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统一始用于全国各地,国旗的认同逐步建立。

  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入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五星红旗作为其国旗,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继续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仅于台澎金马地区普遍使用至今。

  或许很少有人愿意去考究这些国旗的故事,没有多少人会对这些国旗感兴趣,但是它们所起到的历史意义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不管是五色旗还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那段凝重的历史中,它们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奋勇向前之精神的象征。无数仁人志士曾在旗帜的指引下为祖国的和平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写下壮丽的诗篇。这些旗帜应被铭记,这段历史更应被铭记。

  近代史结课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已经匆匆节课了,这是我进大学以来上的最有意思的课之一。和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样,这门课也让我感受很深。

  首先,和很多老师不同的是,老师上课的风格很吸引人,不拘泥于书本,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谨,在一些问题上经常点到即止,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在课堂上还不时的提出问题让我们抢答,这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

  其次,课程考核的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结课考试经常让学生们谈史色变,最近看到有好多同学在背近代史,看题目,很痛苦,因为他们是闭卷考试。而现在老师换了新方法,把自主权交还给了我们自己,让我们从历史中发现问题,挖掘有趣有意义的历史线索,再以自己的语言将历史还原,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难道这些不能开发我们的潜力,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试问现在又有多少课程可以让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并轻松愉快的上课呢

  最后,我想说:读史使人明志,读史可以让浮躁的心平静,我们理工科学生更应读史,她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史的海洋里,我们平时绷紧的神经可以得到休息,读史更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

上一篇: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大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