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田野上升起金灿灿的希望

发布时间:2021-07-22 08:39:35 浏览数:

寻路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集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曾在这里郁郁葱葱,夏、商、周、春秋的史料中也有它遥远而清晰的足迹,五代时期,此地设大同府,公元1044年更名“大同县”,从此沿用至今。

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并没有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富足的生活,相反,山多、缺水、高海拔让这里的经济千百年来裹足不前,2012年该县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同县扶贫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在大同县城一条七歪八扭的胡同里,一块刻着“大同县扶贫办公室”的匾牌悄无声息地挂在了一栋陈旧简陋的楼门口。

王汉斌,一个粗粗拉拉,半截黑塔般的中年汉子走马上任大同县首任扶贫办主任。

对于“穷”,土生土长的王汉斌曾有着刻骨的感受。儿时,他的小伙伴有因为穷而上不起学的,村子的男人有因为穷而打了一辈子光棍的,更有因为穷而放着村里精壮的小伙子不嫁,远嫁他乡半大老头子的黄花大闺女。

贫穷,像一条邪恶的毒蛇,纠缠啃噬着人们的生活,王汉斌和这里的人们一样,对贫穷充满仇恨。今天,王汉斌坐在了县扶贫办主任的位置上,他久久地凝视着墙上的大同县地图:大同县位于古老的晋北高原大同盆地,东与阳高县接壤,南与浑源县为邻,西隔御河与大同市区相望,北与新荣区相连,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7乡3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农业人口14.1万人,耕地66万亩,其中水浇地28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55元,其中低于贫困标准人口42800人,占农业人口的41%。

这样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王汉斌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好在他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种,他咬紧腮帮子,在心里向贫困默默宣战!面对组织上的信任和全县十八万父老乡亲殷切的目光,王汉斌知道,此一战只可胜不可败!

可是,突破口在哪里呢?他带着大家走乡串村,走进村民的小院,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攀谈,苦苦寻求打开致富大门的钥匙。

大同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以往农民以种植玉米为主,间或种一些产量不高的绿豆、红豆、黄豆等小杂粮,一亩地平均收入仅1000元左右,土地的增收潜力已被挖尽,农民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怎么办?到底种什么才能让农民挣到钱?

突然,田间一片面积不大但灿烂耀目的金黄色吸引了王汉斌的目光。

黄花菜!对了,怎么没想到它呢?

大同县种植黄花菜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黄花菜產地”之一。由于大同县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特别利于黄花菜养分积累,所产黄花菜在四大产地中品质最优、质量最好,2005年就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QS2000质量认证,注册“大同黄花”商标。

这样的现成条件,农民为什么不扩大种植面积呢?经调研,王汉斌得知,和玉米豆类这些小杂粮比,黄花菜比较娇贵,旱地长不了,必须种在水浇地,而水浇地在当地比较金贵,加上本世纪前后十年,由于市场开拓不到位,农产品产品化能力弱,大同黄花菜价格掉入低谷,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大同县黄花菜的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几乎被其他三大产地湮没了。

如此现状令人扼腕叹息!

黄花为百合科,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的花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磷、铁等矿物元素,是席上珍品,具有清炎、清热、止血、利尿、通乳、健胃等辅助疗效。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普遍解决温饱问题,人们追求的是吃得健康吃得好,黄花菜本该大有可为啊!

困难怎能挡住王汉斌一心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他把以种植、加工、销售黄花菜为突破口以至脱贫的想法向县里主要领导做了详尽汇报。县委书记王凤瑞和县长周聚德当即拍板表态:目标准确,方向对头!中央说了,扶贫要“一县一业”,咱大同县这“一业”就定位在“黄花菜产业”上。有困难你只管说,县委县政府是你们扶贫攻坚最坚实的后盾!

很快,在县委一、二把手的直接敦促下,大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了黄花产业服务办公室,出台了《大同县加快黄花菜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黄花菜产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提出了农户人均1亩黄花菜,“十二五”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主要精力、主要财力放在黄花菜产业发展上,共同营造特色优势发展氛围。

大同县为这个“一号产业”定下了目标:以黄花菜产业发展为主导,以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培训工程等为辅助,通过对项目区内黄花菜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和优化改造,达到提高黄花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户收入的目标。

上路

不唱天,不唱地,大同县扶贫就唱黄花菜这出戏!捧了县领导“尚方宝剑”的县扶贫办甩开膀子干上了。

第一步是建设产业基地,完善基础设施。要多种黄花菜,就要多变旱地为水田。县里扶持黄花菜生产基地新打机井16眼,扩大水浇地 300亩,铺设节水管道7000m,新建变台8 台,平田整地1000亩,新建田间道路34公里。在全县建成万亩黄花片区2个,5000亩片区4个,1000亩片区5个,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格局。

有了基地,还要建立政策机制来保障加大片区的资金投入。大同县首先对片区土地实行综合治理,为黄花菜种植打好基础。根据黄花菜对土壤、肥料、灌溉要求标准较高的实际,县里规定,凡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部的农田治理项目、水利部门的水利水保项目,以及林业、农机、农业等部门的相关项目都要集中放在片区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专业化施工,标准化验收,使片区地块平整,浇水便利,达到黄花菜栽植要求。其次实行资金物质集中投放,调动了农民种植黄花菜的积极性。黄花菜种植前期种苗、肥料投入较大,贫困户由于资金制约往往有心无力,为此,县政府和扶贫办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贫困户种植进行补贴。规定贫困户每发展一亩黄花,补贴种苗费500元,肥料费250元,解决了贫困户种植黄花菜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还把社会保险机制引入黄花菜产业。人保大同县支公司开设了黄花种植支农惠农保险业务,县政府每亩补贴100元,种植户每亩出资200元,使每亩黄花菜保险费达到300元,投保农户凡遇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每亩保费赔付可达5000元。这样一来,种植黄花菜只赚不赔,农民有了定心丸,种植的热情拦都拦不住。

贫困县穷,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为实现特色产业片区贫困户户均1亩黄花,片区扶贫开发“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今后永久见效”的工作目标,县里实行“扶贫办统领,镇村组织,村委会配合,合作社落实”的工作措施,由扶贫办把各村的黄花种植具体计划下达到乡镇、村。乡村根据计划任务落实到合作社,合作社进一步落实到户、到地块,以户建档,以社存档,作为下拔资金补贴、种苗肥料的依据。在实施中和实施后,扶贫办组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逐社、逐户、逐地块验收,对不合要求的,镇村完善补植,直至达到规划设计要求为止,形成了“扶贫办→镇村→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新型组织形式。这样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显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扶持效果的绝佳利器。

种植、加工黄花菜都是技术活,农民们空有热情没有技术,一切只是画饼充饥。为让大家掌握挣钱本事,2012年起,县扶贫办年年搞培训,开始是依托有资质的民营学校培训,2013年起又摸索出农艺师加土专家的更加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截至2015年底,大同县已完成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工培训25400人(次),其中培训乡村干部200人,农村致富“领头雁”1200人。不仅如此,针对影响黄花菜高产的技术难点,县政府还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更高端的科技公关。重点引进四个方面课题研究,并初步显现了科研效果。一是栽植模式有了重大改进。过去农户栽植黄花菜实行传统的窝载和化小畦栽植,不仅费时、费人、费苗,而且不利于采摘。课题组在片区集中推广应用农机开沟,宽窄垄栽植的办法,规定了开沟深度、宽度和放苗株数,提高了种植效率,便于浇水、施肥、采摘,成为标准化栽培模式。二是针对黄花落蕾问题进行了研究。改变大水漫灌,改用喷灌形式,有效防止了黄花落蕾现象发生。三是针对红蜘蛛虫害,采取早防、早打、生物防治的方法,确保黄花菜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检测标准。四是针对采摘需大量人工的實际,委托南京市一家科研学院,研制黄花菜智能采摘系统。五是针对阴雨天黄花菜容易变质的问题,研究出多种杀青方式,提高了黄花菜保质期。

黄花菜种出来了还得产品化才能卖个好价,建设龙头企业,兼顾专业合作社是实现产品化的王道。一是大力扶持了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2014年、2015年,县扶贫办分别给这家公司注入扶贫资金30万、44.9万、50万,使该公司得以扩建原料库500m2、分拣车间200m2、烘干房500m2,购置大型烘干机1台、锅炉1台、果蔬烘干机5台、黄花晾晒架400架、鲜黄花烤盘2500个、鲜黄花周转箱1500个,县政府的强力介入使这家公司得以跨越式发展,目前已能收购消化全县60%的黄花菜原料,成为该县黄花菜龙头企业。二是扶持山西永翔食品有限公司新建速冻保鲜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扩建生产车间360m2,新建冷库470m2,购置大型烘干机1台。三是扶持山西天特鑫保健品公司扩建提取车间300m2,购置浓缩液贮罐6个,上清液贮罐5个。在政府大力帮扶下,这两家公司对黄花菜进行了一系列深加工,研制出黄花菜口服液、粉剂等各类保健品,使产品进一步高端化精细化,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黄花菜采摘期集中于每年7月5日至8月15日,仅一个月左右时间,时间密集,产量大,尤其碰上阴雨天,现有企业往往不能立刻全部消化。为避免农户损失,县里为每个种植黄花菜超过300亩的村子投资7.5万元,购买烘干机,建起烘干房,发挥黄花专业合作社就地收购、随采随收的便利优势,支持黄花专业合作社13家,共计购黄花菜烘干设备48台(套)。

最后,县委书记、县长要求:建立黄花菜的全社会服务机制,全县同下一盘棋!比如县黄花产业服务办公室开展信息沟通,开办黄花菜产业网站,及时了解黄花产业政策、市场行情、主产区产量、国内外销量等,每天用短信的方式通知各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起到市场拓展和透明价格的作用,避免经营者盲目收购、销售,造成不必要损失。在采摘期即将到来时,向社会发布采摘用工信息,解决1000多农户采摘用工难题。县气象局专门制定黄花菜采摘期天气预报,定时通知各经营实体和农户根据天气状况科学决策。县、乡、村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为种植大户解决晾晒场地,保证户均100㎡水泥地面晾晒黄花。县政府出资,质监局要负责对全县1000多台黄花菜蒸汽锅炉进行检测,销毁并更换不合格锅炉800余台,保证农户加工黄花菜的安全。

言必行,行必果!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轰轰烈烈投入到这场“黄花菜扶贫攻坚战斗”中,农民脱贫致富的“中国梦”在田野上冉冉升起。

新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好东西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主要原因。要想赢得市场,先要有做市场的理念,打造“中国大同黄花”品牌成了大同县人的当务之急。他们成立了“中国大同黄花协会”,并根据自己身处中国第四纪火山群的特殊地理环境,以火山土壤富含重要抗癌物质——硒,作为卖点,加大了富硒黄花菜的宣传力度,使得“中国品质最好、价格最高黄花在大同”这一认识渐成黄花界共识。

整套组合拳打下来,黄花菜种植在大同县已初步形成“农户+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的产业化格局。黄花菜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不足4万亩发展到今天的9.6万亩。2014年到2015年,黄花菜鲜菜每公斤价格达6元左右,成品干菜每公斤可达45元左右。盛产期黄花作物一亩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是种植玉米收益的数倍甚至十余倍,使片区每年有5000左右人口稳定脱贫,昔日黄花菜已成为今日穷人增收的“金疙瘩”。

攻坚拔寨,攻坚克难,一干四年,千古大同县发生着“今夕是何夕”的巨变。2016年1月,王汉斌陪同记者来到巨乐乡山自造村。村妇女主任刘玉珍带着一行人走街串巷,走进一个个修葺一新的小院。小院内狗吠鸡鸣,新建的住房窗明几净,室外滴水成冰,屋内温暖如春,电脑、大冰箱、最潮的大屏液晶电视……好一派富足安康的景象。

刘玉珍告诉记者,她们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过去有句民谣叫“山自造、喝羊尿,羊粪蛋、点山药”。村里自古就严重干旱缺水,吃水都困难,更别提种地了,靠天吃饭种的山药蛋就像羊粪蛋那么小。村民世世代代住在黑咕隆咚四壁落土的土窑洞里,脱贫致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2013年,村子被列入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村,两年来,县扶贫办扶持村里发展黄花套种马铃薯446亩,帮助解决村民种黄花遇到的缺水浇地、缺资金、缺技术、缺专用肥料等困难,使全村黄花总面积达到746亩,人均达1亩。经过三年培育,黄花亩收入已达1万元,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扬眉吐气地扔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2015年,村里有230户在政府帮助下,推倒世代居住的土窑,统一招标,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翻盖了抗震加固房。目前,全村577口人全部住进了结实美观的新房。

记者看到,本是北方冬闲季节,农户们却没有打麻将晒日头,他们有的在上网查阅有关黄花菜种植销售信息,有的在整修农具以备开春耕作,还有的在学习黄花菜种植技术。刘玉珍说:“省里领导说了,这个冬天要‘变冬闲为冬忙’,想到明年地里黄灿灿的黄花,谁还有心思闲玩呢嘛!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愿意干就能脱贫致富咧!”

王汉斌在一旁插话说:“目前,黄花菜产业已经相对成熟,我们还要开拓新的致富途径。比如这个村子,我们的想法是依托火山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除了黄花菜我们还要在村子里种上大片桃树,2016年,村里将兴建100家特色农家乐,使该村成为集特色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核心区。春有桃花、夏有黄花,加上厚重的晋北乡土文化,这些都能变钱啊!”

此时的刘玉珍脸上早已乐开了花,她骄傲地指向空旷的原野说:“明年春夏你们再来,这里有桃花,那里有黄花,美炸咧!”

虽是万物凋敝的严冬,记者却似乎看到无边的田野上正升腾起金灿灿的希望。

上一篇:浅析锅炉汽包水位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

上一篇: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