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对比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

发布时间:2021-08-01 08:53:37 浏览数:

(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门类,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在人类审美活动中构成了听觉与视觉的完美合一,成为互不可分的对立统一体。加强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能力,完备人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人们的思维表达能力。

关键词: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对立统一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

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归属于动态的时间艺术,是人类情感在听觉领域的体验与宣泄。绘画艺术是视觉的传达,归属于静态的空间艺术,是人类情感在视觉领域的体验与宣泄。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在外部特征上是截然不同的,但就本质和内涵而言,二者有着非常相似之处。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发展历史、创作思维方式、作品特性描述、欣赏过程与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等方面有着几乎完全等同的表现。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在人类审美活动中构成了听觉与视觉的完美合一,成为互不可分的对立统一体。

一、 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相似的发展阶段

音乐与绘画都起源于人类在征服大自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只不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音乐采用了声音的形式,带给人们听觉方面的情感体验;而绘画则采用了图形的形式,带给人们视觉方面的情感体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受制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模式,再加上哲学、美学、心理学、科学、技术等学科不断地渗透,因此经历了相同的发展过程。不同的艺术流派在二者中并行存在着,如远古时期、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样式、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超现实主义、后期浪漫派、新古典主义、重金属派、先锋派等。

音乐和绘画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同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哲学、伦理、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密不可分,是这些因素在艺术领域中的综合体现。不同的流派反映了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人们对自然世界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折射出创作者不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只不过各自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上述现象说明,一种艺术风格、一种艺术流派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偶然、随意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性。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经历了大体相同的发展阶段,说明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审美心理是同一的,是受客观规律支配、受客观因素制约的。人类的审美活动,应该借助于各种媒介,使人获得与各种感官相对应的美感,否则人类的审美就是不完整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此得到深刻的验证。

二、 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关系

在音乐和绘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融合了美学、心理学、物理学、数学、仿生学、人机工学、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诸多因素。这种结合与渗透,给音乐与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之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今,音乐和绘画同现实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各自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大。

1.与美学和心理學的关系

绘画的过程即是绘画者将其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加以描述并记录下来的过程,但这种认知并非完全是机械、被动的,而是在一定的美学原则支配下依照个人的审美心理和世界观、人生观对自然世界加以表现的。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绘画者可以将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向他人传播。音乐作品也同样如此,只不过作曲者是通过音符的组合,将其内心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理解用音乐来叙述,并通过乐曲的欣赏向他人传播。

2.与物理学的关系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都同物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很多这样的联系都是相互对应的。绘画中要运用对称、反对称、平衡、稳定等物理概念;音乐中则牵扯到频率、振幅、拍、湍流、波速等物理量。视觉艺术中包括了光谱分析,讲究颜色的调配;听觉艺术中则包括了泛音列分析,讲究声部的组合。其他如光线明暗与音量强弱、视图原理与音阶体系、构图法与曲式结构等,都涉及到相应的物理概念。

3.与数学的关系

与物理学相仿,数学也在这两门艺术中对应存在着。绘画构图中主体的位置要符合黄金分割,音乐中完全谐和的纯四度、纯五度音程也在八度以内的黄金分割点上。绘画中要用到许多基本几何图形,音乐中则有不同时值音符组合而成的基本节奏型。绘画作品要严格遵守尺寸间的相对关系,音乐旋律的构成也服从一定的数列关系。尤其在现代派音乐中,数学的作用被进一步夸大,公式化的倾向更为严重,如著名的十二音体系即是将十二个基本音乐元素按特定规则排列组合而成。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艺术,而数学本身也充满了艺术。

4.与仿生学和人机工学的关系

对绘画艺术而言,尤其是在由绘画艺术派生的建筑学和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仿生学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将大自然的杰作应用于绘画作品和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中,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作品中也大量应用了自然界的素材,如鸟鸣、雷电、瀑布、山泉等。尤其是在电子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这些素材可以原封不动地融入音乐作品中,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感受。

人机工学融入到现代设计学中,使得作品更为人性化,更为符合自然的法则,更为适合人体的结构。同样,在音乐作品中,人性化的因素亦愈来愈突出,满足人的感官功能的音乐作品大量出现,如胎教音乐、催眠音乐、医疗音乐等,近来还出现了为奶牛催奶、为作物催生的音乐。更有甚者,有人正在试图使音乐成为人与其他物种对话的媒介。艺术作品将越来越遵从自然法则,并将变得更为理性化、人性化。

5.与电子计算机的关系

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也无法回避计算机的冲击,其亲合程度完全可以拿共生来形容。计算机应用在绘画艺术中,使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代设计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更给人类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带来了全新的革命。计算机作曲则是计算机与音乐融合的成功范例。计算机作为设计工具,可以将人力资源大量释放,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在音乐领域中,MIDI技术越来越完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电子乐队大有取代人类乐队之势。过去需要多人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由一人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高品质数字录音设备的出现,也使得音乐作品在极高品质下传播。电子计算机融合于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中,不仅仅以工具的面目出现,(转第122页)(接第119页)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要替代人脑。只要把设计意图告诉电脑,电脑就会设计出大量的方案,并从中优选出最符合人类创意的作品。同样,只要把主题、动机、感情、风格等要素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能够通过大量的尝试创作出符合原意的音乐作品。在这里,美术设计过程和音乐创作过程都成了一种混沌过程,而这种混沌过程的求解也只能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完成。

综上所述,同样作为艺术的绘画和音乐,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而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其逻辑性和系统性也大为增强。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使得艺术创作越来越技术化,科学技术产品也越来越艺术化,绘画和音乐的功能属性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对立统一

以上分析表明,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如果抛开具体的外部表现形式,仅从符号学的角度去理解二者的目的、特征、构成方式、创作过程等,二者可以具有相同的公式化描述。

但是,二者毕竟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虽然本质相通,但在外部形式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绘画是视觉艺术,所表达的思想要通过人的视觉起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听觉使人产生共鸣;绘画的作用域是三位空间,因此属于静态的空间艺术,音乐的作用域是一维时间,属于动态的时间艺术;绘画除了其艺术特征外,还能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音乐则更多地是带给人们情感的体验;绘画中理性的成分较大,音乐则以人性为主导;二者虽然都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世界沟通,但绘画更多的是对自然世界的描述,而音乐创作则更多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二者既對立又统一,可以互相借鉴,相辅相成,但却无法互相替代。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就是由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构成的四维世界,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使得人类同自然世界的沟通变得完美无缺。就人类本身而言,在各种感官功能中唯有视觉与听觉可以带给人情感上的交流,其他如触觉、嗅觉、味觉等只能给人带来生理上的感受。可以想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融合会更为密切,但谁都无法完全代替对方。

四、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各艺术门类相互融合,科学和艺术之间也越来越多地相互渗透。因此,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艺术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工作者则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否则,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研究时会缺少思维的源泉,而艺术工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创意时也会缺少必要的手段。

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是重科技,轻艺术,因而大多数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不完备的。这种教育的直接后果是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较以前相比,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现实的制约,素质教育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依然是艺术教育的匮乏。

在人类的艺术素质培养中,音乐教育起着无可替代的龙头作用。音乐教育——尤其是早期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丰富人的情感体验,增强人的智力水平。这种教育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而绘画艺术的教育对于受教育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能力,完备人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人们的思维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进一步开展以音乐、绘画为主体的艺术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人人知科学,人人懂艺术,应该是我们教育体系追求的目标,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中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

[2] 齐易.《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1.11

[3] 胡凌.《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1.11

[4] 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2

[5] 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

[6] 范增.《范增谈艺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9

[7] 滕守尧.《艺术社会学》.南京出版社,2006

[8] 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5

[9] 陈延.《道法自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

[10]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

上一篇:如何激发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一篇:比萨斜塔实验的哲学意蕴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