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新时期下我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现状探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08:39:14 浏览数: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而我国现存的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技术较为陈旧,且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在实践运用时存在主体缺位、机制缺乏时代性、技术缺乏创新性、人才梯队形同虚设等诸多问题,致使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矿产资源的紧张程度,产生产资源危机的发展局面。鉴于此,在明晰实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必要性的前提下,笔者采用现状分析——问题探究——路径设计的思路,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统筹规划等多重视角展开系统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找矿工作;地质勘查;现状;路径设计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8-0123-0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要义,而地质勘查为现代人类进行自然改造的必备环节。伴随着科技的腾飞,众多先进的地质勘查设备及精湛的技术得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质勘查的水平,提升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基于调研分析,发现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在实践运行层面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主体缺位、机制缺乏时代性、技术缺乏创新性、人才梯队形同虚设等问题,在一定层面上制约着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使得找矿工作举步维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呈现激增的发展态势,为了缓解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对现行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进行“破冰”,制定与问题相匹配的解决方案,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共同发力来提升该领域的发展,这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发挥了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实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行,促使我国众多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机遇与风险在发展中并存,矿产资源在各行业需求中日益上升,而我国现存的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技术较为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矿产资源的紧张程度,产生矿产资源危机的发展局面。因此,如何在新时期下,在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中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来进行完善,俨然已成为当今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在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缺乏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导致该领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难以在实践中获得较大的技术突破。因此,在新时期下研究我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现状十分具有必要性[1]。

2 我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现状分析

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广泛,然而基于总体分析,资源在各地域的开发利用率较低。结合当前地质勘查的统计数据分析,矿产资源的有效探明度仅仅占居三成,平均矿区开发作业深度在400m左右,这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我国在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上的潜力巨大,同時也说明当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开发探明度及平均作业深度是当前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在地质勘查层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上屡创佳绩。尤其是在新时期下,经过体制改革,地质勘查队伍整体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已经基本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2]。但是笔者经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维度。

2.1 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缺乏时代性及创新性

创新是人才发展的不熄引擎,人才是地质勘查事业发展的基石。新时期下,对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完善的任务体系。而保障上述顺利实现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建设。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我国地质人员存在较大的缺口、人员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地质人员的整体素养及专业能力与时代发展不同步、地质调查队的人员匹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余缺并存等。同时,地址勘查的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实践层面主要以传统技术为主;新设备的研发周期较长,难以在实地中进行运用;针对于软弱地质下的勘查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导致地质人员知识体系更新周期长,难以体现学科的时代发展特性。人才的匮乏及梯队结构的不完善等多因素共同阻碍了地质勘查及找矿工作的高效发展。

2.2 地质找矿机制具有垄断效应

截止目前,我国地址勘查及找矿工作主要有国有地质单位负责,在多元市场的竞争模式下呈现出较强的垄断特性。新时期下,虽然企业参与地址勘查的积极性持续高涨,但是地址勘查隶属于国有事业单位管控,在该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使得企业难以取得资质,成为合法的主体,在竞争中有失公平性。同时,地质勘查中,民间投资力量与政府资源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团队产生了风险驾驭;缺乏以市场为主导的地质勘查的风险分配机制,使得众多投资者为最大程度规避风险,集中选取政府渠道进行资金投资,造成了资金分配的失衡,增加了运行风险。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的市场化机制,从而在根源上导致我国民间资金难以流入该领域,使得垄断效应日趋明显。

2.3 低投入、低保障的基础工作模式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在进行基础性地质勘查层面,资金渠道单一,几乎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的专项拨款来展开,因此在实践运行层面往往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我国在地质勘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先前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较少,国外先进的地质勘查经验难以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因此在找矿工作时主要基于原有地质资料展开,缺乏时代性及领域的前瞻性,因此导致地质工作勘查时屡屡出现进度推迟的状况。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地质勘查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在一些经济发展先行的城市,地质勘查所获取的资金渠道众多,如基金、地方财政及社会投资等,使得资金问题迎刃而解,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参考资料保障,导致资金的投入呈现出趋同性及盲目性的特征,不利于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进展。

3 解决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问题的路径设计

结合地址勘查及找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有的放矢,有三条路径提出改善现状的方案[3]。

3.1 强化人才培养,加快设备更新

人才是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缺乏一个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梯队,则会给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影响其持续的发展。为此,在新时期下,培养与时代契合的地质人才梯队建设至关重要[4]。

(1)国家教育部门应展开实践调研,不断优化调整高校地质专业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做到知识的去粗存精,同时应将地质勘查专业在众多高校进行开展,以改善当今地址人员短缺的现状。同时,应注重对地质学生的系统知识体系的培养,注重实践过程与理论的相互融合。在地质勘查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以实践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方案,以夯实基础理论教学为宗旨,在保障知识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递进培养模式,将实践分为两种培养模式——基础性实践及提升强化性实践,前者主要凸显对于理论根基的扎扎掌握,后者主要侧重于实践环节的培养,根据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对施工员的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知识的吸收及理解。(2)行业协会及政府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效应,打破用人单位对人员缺乏培训的现状,建立与企业相关的考核指标,敦促企业为在岗员工定期展开技术层面的培训考核,使得员工的能力与知识架构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互关联,加快知识结构的更新。(3)应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互融合的机制,明晰人员的职业规划前景,才可以不断留住人才。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形式日趋复杂,许多优质的矿产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这与设备的更新存在很大关联。因此,应建立开放、充满竞争力、有序的多方共同参与的投资平台,鼓励成立大型勘查集团公司,由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共同入股经营,形成矿产资源勘查新生力量。在探矿权投放和其他各类勘查任务安排过程中,优先考虑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的国有地勘单位和优势矿山企业,以保证充足的勘查资金投入,不断更新现有的找矿工作的技术层次及设备,加强对于人员培养及科研的有效投资水平,加快矿产资源科技成果向实践的转换,实现找矿技术的稳健发展。

3.2 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找矿及地质勘查机制

矿产资源隶属于共有的资源,因此对地质资源的勘查及找矿工作均应以公益性为出发的源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淡化国有地质勘查企业的垄断效应。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应严格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培育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才可以使得该项工作的提质增效。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的要求日益提升,依靠传统的体制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实践层面存在着重重阻碍。因此,在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中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效应的地质勘查机制,以公益为提前量,充分运用现行科技力量,来着力有效的提升地质勘查的研发能力及实践水平[5]。

同时,在发挥市场效应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勘查的责任机制。首先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管运行机制,对勘查单位中出现的圈而不探、非正常渠道转移、擅自更改设计进行施工的加大惩罚力度,相关责任人及企业主体均应进行处罚;在地质勘查资质的审查层面,应增加开放程度,形成多元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也需要对勘查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一经发现虚假作业的,降低其地質勘查的有效资质,从而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效应,将地质勘查及找矿工作实现提升增效。

此外,要建立常态化的地质勘查的监管机制。加强地质勘查监管力度。一要充实基层站所和执法队伍力量,包括人员、经费、相应的监管设备等,保证一线队伍发挥监管堡垒的作用。勘查项目分区块监管,把实施坑探、钻探、槽探等重型勘查工作的区域划为重点监管区,实施物探、化探、基础地质的区域划为一般监管区,增加对重点监管区日常巡查密度和次数。发现以采代探、私自转让探矿权、不按实施方案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从严查处。二要对勘查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在对探矿权延续、转让、保留等业务审批时,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必须到县级主管部门对勘查工作进行汇报,按汇报内容到实地进行检查,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坚决不予审批,并进行严肃处理。三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勘查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在探矿权进行延续、储量备案时,主管部门要组织地质方面的专家对探矿权人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勘查方法是否正确、阶段性成果是否真实等进行实地检查论证,确保勘查成果真实可靠。

3.3 统筹规划,营造地质勘查的工作环境

我国目前矿产资源的探明度偏低与准备工作不充足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在找矿工作开展之前,应统筹规划,制定地质勘查的工作任务,并规定各条的明确要求,制定合理的方案来进行部署落实。比如:采用1:40000的比例,利用地质填图的方式来进行路线勘查时,需要结合实际地形,设计一条地质勘查的主线,距离保在400米至700米的有效区间,同时各个点距离要保持在200米至400米的作用区间,进行矿区深度勘查时,需要严格按照每平方米3个采用点的分布规律来进行地下水的样本采集。基于上述分析,采用先进的分析软件来计算勘查坐标的相对位置,制定两者的分布的精确图形。只有保证地址找矿工作程序的完善,严格按照统筹规定的事项开展,才可以更加高效的工作[6]。

与此同时,在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的工作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升地质勘查质量的根源。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我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层面的法律体系建设,为工作的开展在外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育环境,保证各项工作摆脱过行政化的色彩,严格按照科学设计开展;另一方面,地质勘查的工作人员应建立责任关联机制,严格明确各工作的具体职能,保障分工一直、权责明晰,从而促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4 结语

受制于技术及体制的双重局限,我国找矿工作及地质勘查工作举步维艰。当今矿产资源的供需失衡,衍生矛盾激化,因此唯有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科学完备的开发模式,针对当今地质勘查中出现的问题,科学部署,预设提前量,制定与之匹配的措施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缓解供需矛盾;在发展中凸显重点矿种,打造重点矿区,提升跨产资源的有效储备量,开展技术沿革,提升矿区开发作业的平均深度及有效谈探明度,才可促使地质勘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实现研究工作与实践的完美契合!

参考文献

[1]易宗旺,雷东军.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96-197.

[2]白新碧.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4,(11):139-140.

[3]展文.地质工作与找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3):25.

[4]沈家兵,崔英华.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现状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2,(2):109.

[5]罗红卫.探讨如何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低碳世界,2014,(13):111-112.

[6]杨联荣,郭峰利.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6-7.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地质工程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上一篇:江西省樟树市经楼地区隐伏煤田找矿预测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