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历史教学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3:02 浏览数:

中学历史教学有两个必须最先解决的基本问题:时间与空间。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离开了时间与空间,历史事件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也就失去了其称为历史事件的基本条件。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就像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筋和骨,支撑着整个历史教学的基本框架。

中学历史课堂如果忽视了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这两个基本问题,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牢牢掌握时间与空间概念,是教会学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必经之路。基于此,笔者抛砖引玉,就中学历史教学中讲清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必要性及基本方法作尝试性探讨。

一、“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基础也”

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是历史的空间概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自然前提是历史环境和人的因素,地理环境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先生所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基础也”(《中国地理沿革》序)。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忽视空间概念,就会影响到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同时,离开地图死记都城、地域、江河、山岳的名称,就容易出现“乱搬家”的现象。

例如,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在讲述这个重大历史事件时,如果离开了对空间概念的分析,只是采用故事形式讲述,当然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学生对“西洋”这个空间概念依然模糊不清:西洋在哪里?是不是今天叫南洋的那些国家?为什么在地图上不见“西洋”这个名词?这些疑问不解决,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相反,教师注重对历史空间的分析,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解决历史疑问。同样以讲述郑和下西洋为例,如果教师在讲述时使用一幅《郑和下西洋》图,一边演示,一边生动地讲述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经过,指出今天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漠之间的文莱,在历史上是东西洋的分界线,文莱以东称为东洋,文莱以西广大地区称为西洋,郑和出使西洋,最远达到今天的中印半岛、南沙群岛、孟加拉、阿拉伯等地,以及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肯尼亚,这些国家与地区都在当时的“西洋”之内,因此,把郑和七次出使这些国家与地区称为“下西洋”。由于紧扣西洋地理概况讲述,因而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西洋”这个空间概念,从而深刻认识到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

二、如何分析地理空间

1.重现地理环境

作战指挥神机妙算的刘伯承元帅曾说,作战首先要弄清楚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形。他把这五个要素比作五行,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历史教学也是一样,在进行空间概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再现地理环境的形象,说明特定历史时期的地理情况,要具体地向学生们讲述当时的各种地理特征。

2.揭示地理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以讲述古埃及历史为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地理环境的特点,还要说明这些特点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在讲课中要结合教材的讲述,进行具体阐释:“由于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时带来了白、蓝尼罗河所冲刷过来的植物淤泥和矿物淤泥,它们在河水泛滥时沉淀到埃及的土壤上,就成了极好的天然肥料。这种肥料保证了当时农业生产中的高收获量。而且,由于当地的气候较为炎热、干燥,夏天几乎没有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由于当时的气候,以及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又为古埃及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为方便的条件。由于有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石材,又为建筑、雕刻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于埃及的东、西俱为沙漠,南为努比亚山地,北为地中海南岸,只有东北角有一小通路,所以,它几乎是孤立在世界其余部分之外,这就使它的发展进程出现了缓慢的现象,也说明了它能长期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的地理原因。”这样,才能把地理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如果不揭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那就只能给学生们一些零散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却无助于提高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也无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

3.适当使用历史地图

“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因而学者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也发出了“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叹。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是附有一些历史地图的,这些历史地图是经过认真、慎重地研究后插入的,无论其质量还是数量来说,都是十分有助于历史教学的。它们为学生们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现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与课文配合,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形势,能给学生以宏观的、整体的认识,能为他们以后学习有关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能通过历史地理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们关于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地图,不仅要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边界、河流,等等,而且要从这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能够更精炼、直观地再现当时历史的各个侧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

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一定要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不要把它轻易地放过去。笔者在与教师们的接触中发现,如今利用历史教学地图的手段愈来愈趋于多样化,较为突出的便是许多一线教师利用Power Point制作高质量的演示文稿,并插人大量的地图、照片,辅以声音视像,制作出动画效果。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动态方式表现地图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历史教学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相信历史教学地图的功能会被愈来愈多地发掘出来,并不断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如何分析历史时间与事件

1.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制约关系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特定的地理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因此,人物、地点、时间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三个要素。

缺乏对历史时间的透彻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例如,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正是世界走向新格局的起始阶段,也是新旧矛盾并发、国际局势最为动荡的时期。对此,如若不对20世纪90年代乃至90年代以前的国际环境进行细致分析,学生便无法全面把握海湾战争爆发的历史性,无法对这场战争的性质“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海湾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模式。满脑子的问号,即使学生能在答卷上写得与书本一字不差,也是一知半解“满堂灌”的产物。

整个历史是由无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顺序发展而组成的。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又存在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时间概念,并要求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年代和日期。如果历史教学忽略时间因素,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也就无从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发现它的发展规律。

2.透彻分析史实的内部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历史年代、时代和王朝等,讲好这些年代和时代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形成学生的时间概念,帮助学生把握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都颇有益处。

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代都联系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生动的历史时间概念,离开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其所处历史时间段的分析,学生就无法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必然性、无法对历史事件作正确的定性与评价、更无法把握各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例如,1941年12月7日,它既是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的日子;又是美日太平洋战争导火线引爆的日子;它还是一个星期日,是美军毫无战争准备的休息日。把这三点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的联系建立起来,这个历史时间概念就形成了。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无论是讲述的过程还是写板书的时候,都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日常所说把历史年代讲“活”的问题。

历史课中还涉及到历史纪年的方法(如干支纪年、王朝纪年、公元纪年、阿拉伯纪年等)和某些纪年的术语(如纪年、公元前、公元后、世纪、某世纪的某年代,某世纪的初叶、中叶、末叶等)的问题。这对于初学历史的学生来说,也都是陌生和抽象的。教师应在它们第一次出现时,就给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关于这些历史年代、时代和王朝的记忆方法,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让学生孤立地去记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注意史实的内部联系,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如,对历史事件用联想的方法帮助记忆;注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差,从中找寻数字变化的特征;利用简单表格、采用空间换位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加以记忆;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进行细致对比,通过对比理清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等等。

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筋和骨,支撑着整个历史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讲清时间与空间,深刻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对促进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科技学院附中 江苏吴江松陵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

上一篇:“图片”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