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2:06 浏览数:

摘要: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信息,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化的手段加以利用,而历史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历史课是除思想政治课外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课程,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是必要的。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是本文论证的主要内容。

一、紧扣教材,利用基本史实对学生进行德育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历史教材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历史总是由具体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创造的,因此,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历史人物人手来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又如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奋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王羲之练字洗笔成墨池;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才成长的必须具备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艰难而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然而历史也是由历史事件串联成的优美画卷。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著名历史事件也能深深吸引学生。如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秦灭六国、豪门宴、亥下之围、匈奴西迁、昭君出塞、三顾茅庐、黄袍加身、蒙古西征、郑和下西洋、烟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问在聆听中洗涤灵魂。

二、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教师加工创设的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情感及道德知识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是中国先民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学生感到无比自豪,更加爱国。再如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坚船利炮敲开了闭关自守的清朝大门,此后在中国贩卖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摄取特权、强占租界、宰割土地、勒索巨额赔款、制造血腥惨案等等,以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名族精神。

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所以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道德情境,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人生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方案对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提供了贯彻和实施的保证。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明确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并有突破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详细说明,最好是在进行每课的教学设计时,都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而更好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学习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学科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教师要通过历史事实,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将德育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的。

上一篇:融入乡土历史,让历史课堂更有效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想象的意义和运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