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融入乡土历史,让历史课堂更有效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1:58 浏览数:

摘 要: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战略主题。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应从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出发。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尝试借助融入乡土历史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如何融入乡土历史,让历史课堂更有效,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望同仁指正。

关键词:乡土史;整合教材;发展理念

一、 整合教材,融入乡土历史,让知识活现出来。

历史课堂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整合教材,融入乡土历史,以此为主线,进行授课。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拍远征难》 ,在贵阳乌当,当年红军长征时曾留下过英雄事迹,因此,在讲授本课时,我将教材进行整合。以“乌当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情”为标题,从学生们熟悉的家乡入手,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结果怎样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拉近了学生与红军长征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达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用乡土历史作为导入,让氛围活跃起来

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也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一个多样、新奇、有趣、凝神、起兴、点题的导入,宛如徐徐拉开的帷幕和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的积极作用。家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学生们对其中的很多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乡土历史导入新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種亲切感,使他们能够热情地投入到对新授问题的探索之中。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在导入部分我播放了一段“乌当区古法造纸”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是哪儿,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这就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课堂一下子便活跃起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该课的学习。

三、融入乡土历史,点化学生,让课堂动起来

教师教学过程多样化和创新性,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这里,发挥乡土历史的作用,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把既有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既生动又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我在讲完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时,为加深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我用乌当区是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汉、苗、布依、侗、水、瑶、壮、土家等民族来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不分你我。接着我有用图片将“乌当区新堡三月三民族风情歌会 ” 、“羊昌镇黄连村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展示出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整个课堂便动了起来。

四、用乡土历史作为课堂小结,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历史课从导入开始,以课堂小结结束。一个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是整节历史课的精华所在,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点有重要意义。乡土历史贴近学生,为学生所熟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久远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因而在课堂小结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在课堂小结时,我用多媒体将普渡桥、乌当桥展示出来,让学生用眼来感官,进而对比出,这与我们今天学的赵州桥不是挺相似吗?有的学生甚至说,老师,这桥我知道在哪儿,有的甚至约上周末去看看。这时候,我就顺势向学生提出任务:回去看看普渡桥、乌当桥,写一篇心得体会,下节课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写的好。这样,在学生高昂的激情中结束了新课的内容。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执行者,而且是课堂的创造者,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利用乡土历史,将其与历史教材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感知历史、经历历史,不仅可以改变相对沉闷的课堂,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感悟和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历史真正“活”起来,让我们历史课堂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卢晓菁. 融入乡土元素觅得有效课堂——谈乡土资料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教学参考(6):63-64.

[2]李勇. 浅谈乡土历史如何有效融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J]. 都市家教(下半月)(3):280-281.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影视资源的办法

上一篇: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