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借曲艺手段之力扬化学教学之帆

发布时间:2022-03-04 08:40:28 浏览数:

〔关键词〕 化学教学;曲艺晚会;评书故事;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51—01

曲艺是一种令人快乐的艺术。相声语言的幽默、小品的场景化,以及评书的有声有色都可以帮助教师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幽默渗透到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和对知识的领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式轻松新颖,紧张时似乎是在做游戏,悠闲中又好像是在听相声,可以让学生于笑声中学到很多知识。

一、曲艺晚会激兴趣

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利用曲艺晚会就是设置情境的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晚会在一阵震耳的“炮声”(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爆炸)中开始。序幕拉开,几个同学手持“喷雾器”翩翩起舞,把“喷雾成字”、“喷花似锦”等化学小实验以优美的歌舞形式表演出来,让幕布上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化学晚会”,满是枯枝凋叶的花盆顷刻间变成了“鲜花争艳”的盆景。接着,“烧不坏的手帕”、“变幻莫测的晴雨表”、“魔棒点灯”等趣味横生的节目一一上演,把晚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也将学生带进了无限美妙的化学世界。

结合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等不良现象,以及科技发展事实的相声、小品又带领学生走出了化学学习中的常见误区。如在晚会上,笔者“抖”了一个将侯氏制碱法与侯宝林先生、稀有元素读音、可乐和黑醋的比较、假酒的制造等几个笑料串联起来的“包袱”,让学生在莞尔之际了解到了相关的化学史、生活化学、实验室安全等多方面知识。

二、评书故事创情境

评书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作者曾在讲述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基本性质时编写了一份相关的故事评书:

实验室的夜晚静悄悄的,但一粒氢氧化钠极不平静,它想不通碳酸钠本来就是盐,凭什么叫纯碱?而自己却有一个凶神恶煞的名字——烧碱。它越想越气,便跳出广口瓶去找碳酸钠理论。碳酸钠说:“因为我在水溶液中水解后呈碱性。再者,在工业上最初用路布兰法制得的我纯度不高,而后用索尔维法(氨碱法)制取得到的我纯度大大提高。因此,我就得到这么一个俗称。”氢氧化钠若有所思。碳酸钠继续说道:“为什么把你叫烧碱,或是火碱、苛性钠?那是因为你较浓的溶液溅到皮肤上,会腐蚀表皮,造成烧伤。你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同时,你的固体溶于水会放热,在水溶液中水解后呈碱性,你不叫烧碱那又该叫什么呢?”听到这里,氢氧化钠的气全消了,静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广口瓶里……

通过这个简单的评书,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把相关的知识点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另外,我还借助富含知识点的故事导入复习内容。“父女夺宝”便是一例:

物质世界里有一位父亲姓碳,人们称他为碳父。他有两个伟大的理想:一是为人类支持燃烧,供给人间光与热;二是为人类冶炼金属。他有两个宝贝女儿。可由于小女儿出生时氧气不足,天生营养不良,从小体弱多病,又身带剧毒,所以碳父后悔自己不该在氧气不充足时生下这个孩子。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把自己一身的绝技——可燃性、还原性都教给了小女儿,而不能燃烧的大女儿认为父亲不公平,恼羞成怒。她不但不支持碳父的燃烧,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父亲为了让人类永远充满温暖、和平,于是忍痛割爱,在煤炉中夺走了大女儿的一个氧原子,将大女儿也变成了小女儿。此后,父女三人便一道造福人类。

学生听完故事后,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故事中的“大女儿”、“小女儿”各指什么物质?

②故事中体现了单质碳和一氧化碳的哪些化学性质?

③“父女夺宝”中的“宝”是指什么?

④请快速写出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几个问题,在引导学生复习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同时,也帮助他们重新整理和掌握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相互变化。

将曲艺形式搬进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习与快乐同行,它不仅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能用这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爱上学习。

上一篇:黑雪石碑

上一篇:李显摆的显摆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