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曲艺的传承发展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2-03-04 08:46:36 浏览数:

曲艺艺术可溯之源十分悠久,衍生的曲种繁多,特点不一,由于产生和波及的范围之广,因此它的地域性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新时代,曲艺传承发展与文学创作尤为重要,举办较大规模的曲艺赛事活动或展演活动为其注入了新的前进力量。近日,秉承“艺术走进大众、大众共享艺术”的宗旨,山东省文联联合德州市有关单位在第十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举办“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旨在发现和培养山东省的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展示山东曲艺艺术的最新成果。本届曲艺比赛的节目曲种多样、主题鲜明、幽默风趣、不失讽刺、贴近现实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笔者通过对本届山东省曲艺大赛的思考,做出以下归纳。

一、原生态的曲艺形式特征明显

所谓原生态曲艺形式是指没有经过特殊雕琢和过分装饰,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曲艺表演形态。通过资料来看,从2007年至今,原生态艺术不断涌现,近十年来原生态的曲艺艺术也有目的地开展了大量活动,诸如:2010年青海省首届“丹噶尔”杯原生态曲艺大赛、2011年开馆的天津曲艺博物馆、天津第二届相声节期间的谦祥益文苑原生态相声专场的举办、2018年“浙江好腔调——寻找原生态曲艺”节目的开播以及马街书会的原生态形式展演等。应当说从原生态的曲艺形式中可以窥探出这门曲种最为本真的艺术特色,也为更好地理解和发展这门艺术找到了本源。这里所讲的原生态曲艺的特征,笔者认为应涵盖以下三点:具有方言性质朴的语言基础、以板为伴奏的单音乐循环、抽象模拟的灵活表演形式。

在本届山东省曲艺大赛的节目表演中,原生态的艺术特点尤为明显。如山东落子《赤子情》,其质朴的山东方言加上板和大铙的伴奏,演唱者唱腔浑厚,并且是男女对唱,充分发挥了山东落子的艺术感染力。这段山东落子《赤子情》的唱腔曲调非常单纯,打一个简单的钹点作为过门,半说半唱,并且男演员的末尾有一个长腔是较为明显的特征。正是这种粗犷而明快有力的风格,非常鲜明地表现了山东人率真强悍的性格特点。《赤子情》是新创作的一段山东落子作品,唱词质朴,内容是歌颂新时代的楷模,贴近生活。山东落子传统的唱词多为上下句结构的七字句或十字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曲艺,诚如参赛曲目《赤子情》的唱词:“唱的是人民医院八号床,好一位老人真慈祥(哎嗨),年芳倒有八十岁,满头银发白苍苍。”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山东落子传统曲目上下句结构的七字句或十字句,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行腔定调而产生的结果,即保留着原来的腔味。

山东落子是重要的原生态艺术,其价值不容忽视,从题材内容到表演形式,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珍贵的艺术遗产,需要加以大力保护和传承。

二、坚持曲艺艺术的时代性

“民间艺术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优伶艺术机辩智巧的表现手段和婉而含讽的艺术风格,文人文学风趣生动的诙谐语言”为曲艺艺术中相声这朵奇葩,注入了先秦至今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土壤养料。笔者认为曲艺艺术必须反映时代,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里不得不谈到曲艺中表现形式最为灵活的相声艺术。

相声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说唱”表演中的说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唱的,夹说夹唱的以及似说似唱的艺术形式。在本届大赛中,相声类节目入围数目占到了总节目数量的四分之一,所占比例是可观的。其中包括《乡音》《新买卖论》《我是农民工》《这都不赖我》《西游漫谈》以及《炊事员的故事》,并且入围决赛的所有相声都是新作品,这是曲艺艺术坚持时代性的重要表现。其中由济南市曲艺团选送的相声《乡音》最为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这段相声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相声艺术的语言变化,其中逗哏表演者说道:“我们说的是普通话的字儿,北京话的味儿。”并且拿北京的土语如“闹天”“蹎儿”“汗褟儿”等词汇与普通话对比,在幽默中体现了语言差异的特点,并且在反映山东地区的方言文化上下足了功夫,其中涉及济南话“赛”“呲毛”“拔腚”等、淄博话“二婶子”“花褂子”等、枣庄话“水”“老鼠”等,以及山东省地域性的曲艺唱段。相声《乡音》在整体结构层次分明,较为完整。在表演上,两位相声演员的着装采用非大褂式的西式服装,这也是在直观感受上使得表演者以现代感的代入拉近观众的审美距离感。正因为是新相声作品,因此在符合时代特点的既定场合展示的时代因素,更容易深入观众,所以这也是曲艺作品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礎上,贴合时代性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品贴合时代性的前提下,新创作品的曲种特性不可以肆意磨灭,这也是由于对曲种特性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够而造成的,所以创新作品始终要立根曲艺艺术说唱故事的原则上。

三、曲艺的文学创作与表演节奏的重要性

曲艺艺术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学、音乐以及表演,其中曲艺文学泛指曲艺“说唱”脚本及其创作。作为曲艺艺术的根源,曲艺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评书作品《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花木兰》《杨家将》《武松传》等,这无一不证明了历史文学内容的成熟为曲艺文学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一遍拆洗一遍新”是曲艺文学多度创作的显现,一段优秀的曲艺作品,要能够流传,就要具备“拆洗性”,不能够是“一次性”的作品。

纵观本届山东省曲艺大赛,优秀的曲艺作品不在少数,无论是作品的语言还是结构都较为鲜活和完整。鼓曲类作品“依字行腔、词声相长、一曲多唱”的特点都充分表现了出来,评书、相声类的节目在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等方面十分严谨。正如参赛节目渔鼓坠《梦圆山村》、快板书《长征》、《哪吒闹海》以及山东快书《撞车》在曲艺脚本的斟酌和提炼上是非常成熟的。由李立山先生创作的快板书《哪吒闹海》根据哪吒的事迹创作而成,对中国人来说,哪吒是亲切的,在大家都熟悉的一个人物及事迹的前提下,经过创作,并通过快板书表现出来,同样备受观众喜爱。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经过加工整理,改编成韵文体式的快板书作品,这是曲艺文学的高度凝练,其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得到了升华,并具有通俗明快、优美动听、含蓄幽默、激情感人的特点。

无论是快板书、相声还是山东琴书、西河大鼓等曲艺形式,在曲艺文学的基础上,表演的节奏感至关重要,“没有节奏就没有起伏,没有节奏就没有层次,没有节奏就没有生命力。”笔者认为,所谓的节奏感就是对曲艺文学和曲艺表演的准确理解和形象展示。因而,为达到对曲艺文学和曲艺表演的准确理解和形象展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艺的娴熟,这也是曲艺表演时具备节奏感的先决要素。在本届大赛上所呈现的音乐器材包括快板、鸳鸯板、大鼓、三弦、扬琴、坠胡、琵琶等。诚如高洪胜先生在大赛颁奖晚会上的发言和示范打板时的观点一样,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乐器,并运用自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绝不能够让其伴奏乐器成为表演的负担。

除此以外,决定曲艺表演时具备节奏感的根本因素在于对文本的综合运用和个人的文化内涵积淀。对于一个曲艺作品,分析其主题思想,选择适合其表演的风格以及有目的地对曲艺作品的修饰或设计都是可行的节奏感塑造的方式方法。现举一例,在参赛作品中唯一的一段评书作品是《好快刀》(出自《聊斋志异》)。在表演中,对时代背景的代入、《好快刀》故事的起因以及人物的介绍,在节奏上可以平缓陈述,如果过多渲染夸张,反而对接下来人物的出现和矛盾点的激发产生影响。其中讲到,盗贼跟着刽子手到了行刑的地方,刽子手一刀挥下去,那盗贼的人头一下子就滚出去数步之外,在地上转动未定时,口中称赞到:“好快刀!”这个情节属于故事的高潮部分,但是已经到了故事的底,因此在情节的处理上,节奏感的把握是困难的,而参赛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欲言又止,并未将结尾紧张化,效果反而是延长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过度模仿已成风格化的表演是对艺术风格化狭隘的见解,因此,对于年轻的曲艺演员来说,模仿不是错误,而过度模仿却是不小的错误。

幕起幕落,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圆满成功。这个赛事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曲艺艺术推新人、出新作奠定了一定的活动基础。欣喜之余,思考良多,在当今时代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下,曲艺艺术之花如何更好地在百花园中盛开,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參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北京:中华书局,2003。

[2]蔡源莉、吴文科:《中国曲艺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温江鸿:《谈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对当代曲艺创作的主根性意义》,《太原大学学报》,2014。

[4]秦珂华:《说唱故事的取材与演进初探》,《曲艺》,2018年第12期。

[5]王春晖:《试论曲艺文学的特性》,《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6]蒋慧明:《论相声表演艺术的重要特质及其独特性》,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7]刘帅:《演员表演节奏把控的重要性分析》,《大众文艺》,2017年。

上一篇:精武俱乐部

上一篇:逝者2018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