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6 08:43:15 浏览数:

[摘 要] 立足于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劳动力要素差异、自然条件差异、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和技术创新水平差异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选择方向。北京相比于天津和河北而言,在教育资源和尖端科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工业制造和港口航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河北省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三地应该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来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是加快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要素资源禀赋;合理配置资源;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035-03

一、引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产业转移,提出了不同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部分学者认为,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张跃(2018)等人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变量,建立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证实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等程度影响产业转移[1]。林毅夫,李永军(2003)通过分析以往学者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看法,得出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相辅相成,相互作用[2]。冯梅(2014)更进一步地探究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得出产业升级是产业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转换的动态过程,亦或是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过程[3]。张智(2017)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京津冀产业关联效应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产业分工应该按照京津冀三地的功能特点定位,发展各自优势产业,合理配置资源[4]。孙沂汀(2017)指出东京圈通过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把资源聚集优势发挥出来,出现了“多核心、多圈层”的空间结构和高度互补的功能格局[5]。从日本东京圈看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三地需要根据各自的要素资源禀赋,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基于以上文献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者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论述影响产业转移路径的因素,均提到了要素资源禀赋对产业转移的作用。但并未有学者基于京津冀现有要素资源禀赋的基础下合理配置资源来研究转移路径,为此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劳动力要素差异、自然条件差异、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和技术创新水平差异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选择方向。

二、京津冀要素资源禀赋分析

(一)京津冀劳动力要素差异分析

1.三地的教育资源

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当之无愧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心组合发展条件下北京教育教学资源水平也与日俱增,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世界高水平院校,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顶尖高校等,以中关村为典型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科研单位、大型企业研发总部。天津,享受直辖市优惠待遇,建立了以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为先锋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以和平区为核心的素质培养圈。但从现实指标来看,在教育先进程度与教育资源密集水平上相比,天津较北京呈现出较大差距。河北省由于人力资源分布,环境战略发展等诸多限制因素,普通高校总量虽占据京津冀的首位,但所拥有的优质高校数目乏善可陈,无法掩盖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事实,正由于这些干扰因素推动了三地就业劳动力的变化和不同。

京津冀三地從高校数量来看,北京高校数量是天津的1.6倍,是河北的0.8倍。京津冀三地从高校招生来看,北京本科招生人数占比85.18%,天津本科招生人数占比61.79%,河北本科招生人数占比51.79%。可见,在京津冀三地中,北京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好。但是,从职业教育来看,2017年,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北京为1.94万人,天津为3.03万人,河北为28.71万人。显然,河北省的职业教育要比京津两地发展更好。

2.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

2017年劳动统计年鉴分析指出,北京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大学专科以上占比高达54.1%,天津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大学专科以上达到34.3%,呈现出与北京相靠近的趋势。但河北省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大学专科以上仅占16.2%,并且绝大部分处在初中水平,几乎没有以硕士生与博士生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

由上述两点可见,北京有利于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从长远的角度看,北京也将拥有更优质的毕业生,即优质的就业劳动力。北京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聚集优势,将一些低端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着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北京经济的增长。

(二)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是指以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和石家庄为中心的区域。位于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自然资源基础。如下自然资源条件差异主要借助京津冀三地土地面积、主要能源、金属矿产基础储量来进行对比。

1.土地面积

京津冀地区土地总面积为21.6万km2,其中北京市占地面积为1.6万km2,占京津冀地区的7.4%;天津市占地面积为1.2万km2,占京津冀地区的5.5%;河北省占地面积为18.8万km2,占京津冀地区的87.1%。由此可知,北京和天津土地面积较少,河北省有巨大的土地面积优势。同时,从京津冀三地土地利用情况可以看出,河北省农用地,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等较京津占很大比重。因此,河北省应该利用现有富饶土地资源,依托高森林覆盖率,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林业,同时承接京津两地消耗土地资源较多的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三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主要能源、金属矿产基础储量

京津冀城市群地处华北腹地,东邻渤海,有长达640公里的海岸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京津冀地区主要能源物质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矿产资源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如铁矿、锰矿、铬矿、铜矿、锌矿、磷矿、高岭土等。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仅有煤炭、铁矿和铜矿储量,并且储量极低,均低于5亿吨/年;天津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但伴随原生性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缺失;河北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物质,并不断勘探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铁矿、原生钛矿、菱镁矿和硫铁矿的储量最为丰富。基于这一显著的比较优势,京津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相对河北匮乏,没有大力开发的必要,应该把北京和天津的大部分采矿企业的技术、设备和劳动力转移到河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减少失业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分析

京津冀地处华北腹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个新的经济增长极。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京津冀交通体系将实现“五个一体化”。但是目前三地在交通运输上依旧存在显著的差异,如表1与表2,以国家统计局2017年京津冀三地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来说明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的水平差异。从三地的货运量来看,河北由于铁路和公路网络较为发达,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中领先于北京和天津;天津的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较次之于河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北京,加之其毗邻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水路运输排在京津冀的首位;北京因为位于内陆,四不临海,没有港口,各运输水平较津冀地区低。从三地的货物周转量来看,亦是如此。河北省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2%,但货运量却达到全国总量的5%,货物周转量达到全国总量的7%。由此得知,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京津地区的运输企业应该向河北进行转移,以使河北能达到所需要具备的承接能力,合理配置三地的资源,形成合理的分工,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分析

根据《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显示,2007至2016年,三地每万人拥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项专利授权数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北京由8.9件/万人增加至46.3件/万人,年均增长率20.1%;天津由5.0件/万人增加至25.4件/万人,年均增长率19.8%;河北由0.8件/万人增加值4.3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0.9%。可见,北京的专利总量远比天津、河北多,虽然天津、河北也不断追赶,增长速度不断与北京趋近,但始终无法迅速比肩北京。北京依然要坚持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津冀两地需注重追求技术创新改革,不断缩小与北京的差距。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路径选择

在比较优势理论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集中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上述分析可知,北京相比于天津和河北而言,在教育资源和尖端科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工业制造和港口航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河北省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三地应该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各自的优势产業,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来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

第一,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模范中心城市,应该充分依托优等资源聚集优势,大力探索新兴增长极,将阻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河北,着力发展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业等支柱产业;同时注重培养高科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空间改革,构建具有未来效应的新城。

第二,天津市基于自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等复合型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其港口优势,航运优势,以及所具备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第二产业,扎实推进天津经济的发展,同时关注教育水平的提升、文化特色的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强,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

第三,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省应该充分发挥其土地面积最大、自然资源最丰富、交通运输水平最高的优点,在原有第二产业的基础上,探索生态发展与产业进步的平衡之路,并综合参考当地第三产业现状,发掘具备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的第三产业,开创新式发展模式,化解资源过剩危机,同时加强政策疏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跃,王图展,刘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制造业转移[J].当代经济科学,2018(6):107-118.

[2]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7):21-28+66-155.

[3]冯梅.比较优势动态演化视角下的产业升级研究:内涵、动力和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4(5):50-56.

[4]张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京津冀产业关联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7(2):21-29.

[5]孙沂汀.从日本东京圈的建设看京津冀协同发展[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6):23-25.

[责任编辑:王凤娟]

上一篇:兽医检疫与动物食品安全探讨

上一篇:精致繁细的素三彩工艺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