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从本地消费品市场吉林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发布时间:2022-04-07 09:14:47 浏览数:

一、消费增长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特征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起着始发性、基础性的作用。消费的扩大,将带动生产能力的扩张;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的消费热点可以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这样就形成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吉林省消费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点:一是假日旅游消费;二是住房及相关产品的消费;三是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四是居民的汽车消费。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消费的稳定增长。

据统计,近3年,吉林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5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消费品市场依然活跃,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商品价格趋于平稳;居民消费呈持续升级的趋势;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下降;耐用消费品比重大幅度上升;“吃”的比重下降;“住”和“行”的消费比重明显提高。

二、本地产品在消费品市场的被动地位凸显产业结构调整不足

近10年来,吉林省工业以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实施产品更新换代及品牌战略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355.3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94.34亿元,6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全省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支柱产业迅速壮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国企改制硕果累累。

但是,面对迅速变化的经济形势和竞争更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我省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显得十分突出。从消费品市场销售产品结构看,我省工业产品除食品、汽车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外,其他终端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通过对长春欧亚商都、白山合兴实业、白城金百合、通化五金大厦、吉林华联吉买盛和通化百货6家商场今年上半年商品销售情况的调查看,我省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轻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现状令人堪忧。

1、食品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从调查的情况看,“吃”的地产品(包括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市场占有率为32.3%,说明我省食品工业在消费品市场还占有一定优势。从对恒客隆的典型调查资料来看(见下表),今年上半年在酒类市场中,中高档白酒销售位列前3名的没有省内地产品,只有我省“榆树钱5年陈酿”列中档酒销售第4名;在所有的品牌啤酒中,只有我省的银瀑啤酒列销售第4名,销售18106瓶;在红葡萄市场中,地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销售列前3名的全部都是省内产品,除此之外,张裕、长城、香格里拉销售一小部分,其余全是地产品,长春的农大红葡萄酒销量也较大。在火腿肠销售中,10个主要品牌中只有皓月和德大2个品牌是地产品,但销量均不大。销量最大的是双汇,销售额为140.5万元,我省皓月 售额14.8万元,德大销售额2.7万元,仅为双汇销售额的10%和2%。保质期长的产品多为外地产品,我省在保质期短的商品销售中还有一定优势。

2、纺织服装工业严重落后

从调查的情况看,“穿”的地产品(包括服装类、鞋类)市场占有率仅为0.6%,纺织业产品在消费品市场开拓严重不足,市场占有率相当低。从欧亚商都和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的卓展购物中心了解到,衣着消费,从头上戴的帽子,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地产名牌几乎没有,众多的名牌商品中仅有的地产品是辽源市“欧蒂爱”牌袜子。消费者对本地服装产品的反映是档次低,质量差。我省“高、新、精”服装类产品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知名品牌为数极少。这种现状使我省纺织服装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极度缺乏竞争力,轻纺服装产品销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3、耐用消费品工业处于劣势

“用”的地产品市场占有率仅为5.8%,其中家用电器类(洗衣机类、电冰箱类、音像器材类、电视机类)只有洗衣机类地产品销售占3.8%,其他3类产品我省地产品是空白。我省家用电器类工业起步较早,产品竞争力曾经很强。最早生产的飞利浦电视机、君子兰洗衣机、吉诺尔电冰箱曾经火爆市场,供不应求。但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后劲和活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4、高新技术产业严重滞后

我省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产品开发不足,造成高科技含量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是空白的局面。欧亚商都上半年主要商品销售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大的有:电子类增长4.1倍;文化类增长3.9倍;通讯类增长4.2倍;装璜类增长1.1倍。远高于销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3.3%的水平。其余各类增幅在20%-60%之间,而烟类和化妆类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可见,目前消费品市场中高科技含量产品销售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我省高科技含量产品市场销售比重却相当低,几乎没有什么产品优势。生产高科技含量的通讯、信息产品如手机、计算机、MP3等小家电产品的产业我省几乎空白。

5、地域资源产品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

我省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与内蒙古有相似之处,但是我省的资源产品在消费品市场的知名程度及占有率却与内蒙古有明显差距,消费者终端产品少,我们的产品大都是其他省工厂的原料。

在消费品市场,谁有品牌谁就有发言权,谁就有主动权。如居民经常喝的牛奶,几乎每个家庭都消费,内蒙古生产的伊利、蒙牛牌牛奶占领了我省消费品市场的较大份额,我省与内蒙古资源条件差不多,却只有广泽一个品牌,销量不大。内蒙古利用牧业大省牛、羊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过精细加工生产出的奶制品及羊绒制品抢占了国内及国际市场。内蒙生产的羊绒毛衫制品“鄂尔多斯”、“蒙古王”品牌在我省销量非常大。吉林省是粮食大省,我们拥有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源,可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及食品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但是,我们原有的不少名牌土特产品和粮食深加工产品在近几年的转折时期,由于企业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致使到目前为止没有特别叫得响的品牌,资源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从目前的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重组步伐加快,跨国公司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各自的支柱产业;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使吉林省工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1、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大开发“拳头产品”的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规模效益原则。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抓支柱。瞄准未来市场,扩大支柱产业的规模,提高支柱产业的档次,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有着雄厚资源及潜在优势的医药、食品、电子、家具等产业;把结构调整措施落实到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上。重点抓好具有良好前景和发展后劲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抓好优势产品和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扩大名牌企业的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和档次,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品牌为重点,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轻工业新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有效的多样化供给。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结构优化升级。瞄准未来市场和高科技发展趋势,依托现有优势企业,高起点开发适销对路的高科技优质产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4、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加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

消费需求的基本构成决定了传统产业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和广阔的市场。现阶段的任务不只是用知识经济、信息产业替代传统产业,而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基本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我省农村市场巨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构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一般家电产品在农村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潜力,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受农民欢迎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5、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

多渠道筹集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批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一批用于产业升级和市场前景预期较好的项目上;特别是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如农副产品深加工、长白山特色资源开发等项目。在产品的开发上,突出吉林特色,积极培育和扶持重点名牌产品。对投入的资金应做好跟踪、协调工作,促进落实。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更多地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省外资金参加项目建设。

6、加快开发本地资源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特产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豆类食品加工、肉食品加工以及果蔬加工等。结合实际,集中精力挑选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重点扶持、培育和壮大。在此基础上跨区域组建农业生产带动能力强、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大型龙头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责任编辑:云 馨)

上一篇:生态工业重铸雅安产业魂

上一篇: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开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