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2-02-17 08:37:49 浏览数:

摘 要 我国地处赤道以北,拥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气侯环境,这样的优势为我国大部分玉米育种单位的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同时这容易使玉米作物遭受病虫害潜在的威胁。总的来说,玉米病虫害可以分为很多种类,而且影响时间长、侵染危害严重,直接关乎玉米种植业的收成。所以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整个玉米种植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防治

1 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 大斑病

该病害发生的时间段为幼苗期到成熟期,初期染斑呈一种水浸状斑点,而后期的病斑是呈长梭型的,至少在50cm及其以上。[1]病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病斑周围呈黄褐色,中心部分呈灰褐色,病斑比较大,容易出现在玉米作物上。当处于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病斑上会有很多灰而带黑的霉层产生。第二种病斑的颜色呈黄褐色,在附近还有淡淡的黄色带绿圈,病斑面积比较小。第三种病斑大多为紫红色,周围还有黄色(或淡褐色)的绿圈。

1.2 小斑病

该病害发生的时间段也是从幼苗期到成熟期。初期感染的病斑呈水渍状的半透明小斑点,成熟后的病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特点是由于叶脉的约束,病斑两头为弧形或者长方形,病斑上有可能会产生轮纹,中间的颜色为黄褐色或灰褐色,边部为深褐色。第二类病斑比较小,形状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褐色。第三类病斑形状呈点状,中间颜色为黄褐色,边部呈紫褐色,附近还伴有褪绿晕圈,该病斑主要产生在抗病的品种上。小斑病的病原菌也是在感染体上过冬,第二年随空气和雨水等介质传播。

1.3 锈病

该病的侵染时间一般发生在抽雄前,初期感染的病斑呈褪绿小斑点,然后发展为夏孢子堆(黄褐色向上突起的病斑)。孢子分裂生殖后,会产生金黄色演变到黄褐色的夏孢子。如果情况严重,整株玉米作物都会布满夏孢子堆。由于夏孢子属于特殊的寄生菌,它仅仅能寄生在存活的玉米植株上,一经离开活体后便马上死亡。夏孢子会随着空气远程传播到内陆的玉米植株上,一旦碰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会萌发侵入玉米植株,1年可以发生好几次侵染。气温范围在26—28℃且相对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容易出现锈病。

1.4 青枯病

该病的发生时间为玉米灌浆期。发病的症状有两种:(1)青枯型:整个植株的叶片变成青灰色,表现出失水干枯,茎的底部发黄且内部空松,根系呈现出红褐色的腐烂,而且果穗下垂。(2)黄枯型:玉米植株的叶片从下面开始变黄,根系表现出腐烂破裂的症状,颜色呈粉红色,且须根数量减少。玉米青枯病的源头大多是土壤、有病害的种子或者病残体中的病原菌。这些病原菌能够从根或茎的底部、伤口等处侵入,在这些被侵染的地方会产生病斑,病原菌在组织内蔓延,导致维管束的阻塞,使得地上部分的植株获取不了营养而死亡。

2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

2.1 地下害虫

当玉米从种子发展到幼苗期间,容易遭受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的威胁。[2]地老虎善于从根茎处侵入较嫩的茎中取食,导致了幼苗的萎蔫。成年虫子会将幼苗拦腰咬断,并拖入洞穴作为食物,造成了缺苗断垄的严重后果;而幼虫具有转株为害的习性。蛴螬喜欢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生存,靠蚕食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根茎,使得地上玉米植株的部分萎蔫死亡。金针虫不但将种子和嫩芽作为食物,阻碍了玉米发芽的成长,还进入根茎内汲取食物,在外部留有褐色的入孔。受该虫害的玉米植株仍然拥有基本完整的主根,但被害部位参差不齐,大多呈丝状。金针虫的幼虫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它们隐藏在土壤表层食取玉米作物。

2.2 食叶害虫

食叶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粘虫及蝗虫等。玉米螟会聚在一起啃食叶肉,在叶子外部留有白色半透明状的表皮;2-3龄的幼虫会躲藏到心叶内部,直到心叶出现整齐的排孔;4龄后的虫子慢慢进入茎秆为害,入口处留有大量粪便,被侵食后的茎秆,遇到大风容易从蛀孔处破裂。粘虫3龄后会达到暴食阶段,很快地把幼苗和叶片吃光,只剩下叶脉。由于幼虫害怕阳光,所以白天藏匿于土缝中,等到晚上再出来啃食玉米植株,幼虫经常成群爬到附近的植株为害。

2.3 穂部害虫

穗部害虫主要是钻蛀性的害虫,以桃蛀螟和大螟最具代表性。桃蛀螟主要以玉米雌穗为食,幼虫钻入雌穗上部后,会啃食籽粒,导致直接产量的损失。虫害泛滥时会导致全部果穗被吃光,还会让玉米患上穗腐病。大螟会啃食玉米的果穗,使得植株上的心叶呈现出多孔洞和锯齿状。如果同一茎秆内出现很多幼虫取食,会导致作物枯死。如果大螟以果穗、穗轴、茎秆为食,还会出现茎秆折断以及果穗腐烂的现象。

2.4 蚜虫

玉米的授粉期容易受到蚜虫的危害,它们主要聚集在叶片背面、花丝和雄穗处吃食。它们还会在受害的部位产生黑色霉状物,从而阻碍了雌、雄穗上的授粉过程,导致玉米减产。此外,蚜虫会在玉米作物中扩散玉米矮花叶病毒,这样会对大面积玉米作物造成减产的后果。

3 病害、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3.1.1 大、小斑病防治

产生病状的初期,我们可以使用10%世高或7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并稀释为500-800倍的液喷雾,在7-10天的时间间隔内连续用药2-3次。

3.1.2 锈病的防治

一旦发现该病状,我们可以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稀释为1000-1500倍液,也可以用敌锈钠稀释为250-300倍液,进行2-3次的喷雾。

3.1.3 青枯病的防治

可以用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种子进行包衣,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要对病株进行集中清理,这样可以减少潜在的侵染源。特别地,重病田区不要采用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的办法,可轮作倒茬。

3.2 主要虫害防治措施

3.2.1 地下害虫防治

我们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或好年冬颗粒剂拌种,还可以用48%乐斯本或40%辛硫磷稀釋成1 000倍液,浇注到玉米主根附近或用喷雾来喷洒茎叶。

3.2.2 地上害虫的防治

防治玉米螟、粘虫、蝗虫、桃蛀螟、大螟等地上害虫可用下列措施[3]:(1)在心叶内撒上辛硫磷、毒死蜱、呋喃丹颗粒剂。(2)用Bt、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喷洒到玉米心叶内。(3)针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 000倍的液状喷雾,对玉米蚜虫的防治要尽可能的早。

参考文献:

[1]李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J].种业导刊,2012(05):21-22.

[2]吴新会.开封县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南农业,2012(05):34-35.

[3]李景杰.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应对措施.吉林农业,2015(10):95-95.

上一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上一篇:马铃薯巧治病害品质高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