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浅谈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4:26 浏览数:

[摘 要]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更为广泛的作用,将其加工成农业食品、工业食品以及饲料等能获得更高效益。所以,对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大豆种植技术,并为其提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为农户的积极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大豆 种植技术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88-01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大量的病虫害威胁着大豆的生产产量和生产质量,所以,一定要为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病虫害的严格防治。

1 大豆种植技术

1.1 种植密度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一般相同的品种需要在暖区实现密植,在寒区实现稀植。在温度比较干燥的区域,可以密植;在冷凉、涝洼区域进行稀植。为了明确出大豆的种植株数,一定要实现均匀种植,特别在种植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出种植株数。同时,在种植期间,还要提倡平播,其种植行距需要控制在30-4-厘米,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对其严格调整,以促进株距种植的合理性。

1.2 栽培管理

在对大豆进行栽培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积极的管理工作。其中,大豆种植的时间需要合理选择,播种的深度要适中,需要避免过早播种以及深播现象,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大豆种植前期,如果使用了除草剂,期间要对播种的深度合理调整,避免浅度播种造成的病虫害现象。在对大豆进行施肥过程中,其有机肥的施肥量需要增加,为了促进施肥工作的科学、有序执行,氮磷钾肥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合理配置。并且,在大豆种植期间,为了促进其栽培工作的有效管理,保证大豆根系的优化进行、丰富其养分与水分的吸收,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这样不仅能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还能提高大豆的生长产量[1]。

1.3 种植技术

大豆栽培种植技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窄行密植。对于矮苗大豆,适合采用该密植方式。期间,可以选择生长发育时间短、植株矮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大豆获得更多产量。在利用该方式实施过程中,种子的播种深度要需要适中,促进其深度与浅度的一致性,这样不仅能促进大豆的良好生长,根据土壤的实际种植情况,还能促进其产量的稳步提升。其二,三垄种植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分垄分层的方式实现的,主要将一些化肥投入到垄下,并利用机械化方式对其播种,提高大豆播种速度,实现大豆生产产量的合理性。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是一项新的大豆种植技术,无论在选种、土壤输送上,都提出较高要求。特别在秋季翻耕过程中,需要促进施肥的合理性,并利用合理的技術规范保证大豆种植产量的稳步提升[2]。

2 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措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为了促进种植工作的可靠执行,保证工作执行的规范性,需要利用相关措施有效防治。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期间,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化生产,需要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并在执行工作中,科学选种、促进检验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根本上达到病虫害的防治密度。为了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率,还需要化学防治措施,这样不仅能达到病虫害的防治目的,还能提升大豆的生产产量[3]。

2.1 农业防治

大豆常产生的病虫害主要为灰斑病,病毒病,大豆食心虫等。为了在大豆种植与生产期间,降低病虫害的产生,在对其防治期间,可以利用农业防治方法对其有效改善,以达到一定的防治目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首先,需要促进选种工作的严格性,在选种初期,要做好一定的检验工作,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符合实际情况的大豆种子。并且,也需要考虑到大豆品种产生的病虫害、产量,选择高产、抗病性高的种子,以防止种子存在病菌。并且,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还要对种植区域合理选择,禁止出现迎茬、重茬,实现轮作换茬工作执行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达到降低病虫害的产生几率[4]。

为了促进大豆种植技术的合理利用,加强病虫害工作的有效防治。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其一,在对其播种初期,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 适量播种。其二,在大豆幼苗生长阶段,需要将一些带毒的植株及时清理掉。其三,做好大豆施肥工作,促进有机肥的含量和合理配置。其四,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中耕时间,保证大豆通透性基础上,提高其大豆的土壤含量,降低病虫害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还能在整体上提高大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对大豆进行收割期间,还需要将田间存在的病株及时清理掉,促进其土地耕翻工作的有效执行。因为有些病残体深埋地下,所以,要将病虫害翻到地表层上,使其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下,降低病原体的产生和成活率,消除大豆病虫害,提升其生产产量[5]。

2.2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在初期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促进种子选择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可以实现药剂包衣工作,促进种子的合理保护、使幼苗阶段的大豆种子、根部以及苗都能防止病虫害的侵袭。并且,由于大豆生长时间不同,其受到的病虫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对其防治期间,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方法,促进其治疗的针对性。例如:在大豆生长初期,针对一些经常发生的病虫害,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对其防治。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能够对蚜虫、斑病有效防治。对于食心虫,需要在产生盛期、幼苗的孵化期进行防治,可以利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对其防治。对于霜霉病,在大豆田间后,可以利用甲霜灵对其喷洒,以达到有效的防治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大豆的经济生产与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具有较大关系,为了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益,发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并为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大豆的生产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文发.浅谈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成功(教育版),2011(20):296.

[2] 杨忠辉.试析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6(4):67.

[3] 赵卫超.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研究[J].河南农业,2016(14):7.

[4] 魏林楠.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5(27):31-32.

[5] 王岩,于成明,李云伟等.大豆种植技术探究[J].农技服务,2015(12):71-71.

上一篇:农业科技期刊栏目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

上一篇: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