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飞艇的前世今生(中)

发布时间:2022-03-11 08:40:22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第一艘概念飞艇

发明了气球之后,人们产生了推进和驾驶它的念头。1784年,法国人就开始设计飞艇了。

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一艘人力飞艇,这艘飞艇长15.6米,最大直径9.6米,充氢气后可产生1000多千克的升力。罗伯特兄弟认为,飞艇在空中飞行和鱼在水中游动差不多,因此,它被制成鱼形,艇上还装上了桨,这桨是用绸子绷在直径2米的框子上的。尽管设计者已经尽可能考虑周详了,但试飞还是非常不顺利:当气囊充满氢气后,飞艇冉冉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囊内氢气膨胀,气囊越胀越大,很快就到了胀破的边缘,这可把罗伯特兄弟吓坏了,他们赶紧用小刀把气囊刺了一个小孔,这才使飞艇安全降到了地面。这次试验启示人们,气囊上留一个放气阀门是很有必要的。两个月后,兄弟俩对飞艇进行了一番改装后,又做了第二次试飞。这次飞行由7个人划桨做动力,飞行了7个小时,但只飞了几千米。虽然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毕竟是人类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

1872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飞艇长36米,最大直径15米。加上吊舱,高达29米,可载8人。螺旋桨直径9米,几个人轮流转动螺旋桨,使其产生拉力,牵引飞艇前进,速度达每小时10千米,比划桨的飞艇快多了。

不久之后,另一个法国人卡奴·米亚受到自行车的启发,设计了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飞艇。这种单人飞艇在无风时可以短时间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6千米,比起手转螺旋桨飞艇又快了许多。但是飞艇飞行中有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是飞艇一升高,就要通过阀门放气,以防止气囊膨胀爆裂。但气放掉之后,就再也无法升高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于1874年制成了一种装有空气房的气球。它的形状像纺锤,与现代飞艇很相似。这种气球外面是一个大的丝质胶囊,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小气囊上面有一个气体阀门。外囊充氢气,使气球产生浮力升到空中,内囊用来充空气。这个小气囊就叫“空气房”。

气球在升空之前,先将“空气房”充进空气。当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将“空气房”打开,放出一部分空气。这样,外囊膨胀后,“空气房”就因受挤压而缩小,减轻了外囊膨胀的压力,以保证气囊不致胀破。这一发明解决了气球升空的一大难题,是飞艇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空气房”很快普及到所有飞艇上面,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艘能操控的飞艇

19世纪60年代,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相继发明,为飞艇动力的改进创造了条件。1851年,重160千克,功率为2.2千瓦的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很快被应用于飞艇上。1852年,法国的齐菲尔德创造了一艘椭圆形的飞艇,长44米,最大直径13米,总升力2吨多。飞艇上安装了螺旋桨,并用这台蒸汽机做动力。

1884年,法国的军官路纳德和克里布又制造了一艘“法兰西”号飞艇,长51米,前部最大直径8.4米,用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做动力。试航时,飞艇先向南飞行,然后向凡尔赛宫飞去,在离开出发点4千米处返航。在高度300米处打开放气阀门排氢降落,在降落中多次前后转动,以对准着陆点。飞艇到达80米高度时,丢下缆绳由地面拉降固定。试飞历时25分钟,飞行速度最高达每小时24千米。这是人类第一艘能操控的飞艇。

飞艇发展史上,除法国人之外,德国的退役将军菲迪南德·格拉夫·齐柏林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是硬式飞艇的发明者,被后人称为“飞艇之父”。

1900年,齐柏林制造了第一架硬式飞艇。它的最大特点是有硬的骨架,骨架是由一根腹部纵向大梁和24根长杵及16个框架构成,并使用了大量纵向和横向拉线,以增强结构强度。艇体构架外面蒙上防水布制成的蒙皮,艇体内有17个气囊,总容积达到1.2万立方米,总浮力达13吨,比当时的软式飞艇大5至6倍。由于多气囊还能起到类似船上隔水舱的作用,所以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度。

1908年,齐柏林又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飞艇——“Lz-4”号。齐柏林对这艘飞艇的性能非常满意,他曾亲自驾驶这艘飞艇做了一次远航试验。飞艇从德国起飞,飞过阿尔卑斯山,到达瑞士后返航。这一成就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他们宣布,如果飞艇续航时间能超过24小时,政府就购买它,并愿意支付发展硬式飞艇所用的全部研制费用。

这年8月4日,是“Lz-4”号飞艇正式接受检验的日子。政府官员和许多观众都来到了现场。齐柏林亲自驾驶飞艇升空。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几小时后,发动机就出了毛病,飞艇只好迫降地面,进行维修,准备再次升空。谁知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又起了一阵狂风,将飞艇的锚绳刮断。飞艇撞上一片树丛,当场毁坏了。不过齐柏林并没有气馁,他又重新设计制造了“Lz-5”号、“Lz-6”号飞艇,经过试飞都获得了成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均超过了24小时。后来他又制造了三架飞艇,性能也都不错,完全可以进行运输。这样,齐柏林决定成立一家使用飞艇的航空公司,并给它起名为德拉格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

1910年6月22日,第一艘运输用飞艇正式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杜赛尔多夫,建立了第一条定期空中航线,担任首航运输任务的就是“Lz-7”号飞艇,它一次可载24名旅客,有12名乘务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9-77千米。

齐柏林逝世后,他的继承人艾肯纳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建造一艘环球飞艇,开辟洲际长途客运。艾肯纳设计的环球飞艇确实很大,这艘飞艇长237米,最大直径30.5米,可充10.47万立方米的氢气,本身重量为1180屯,载重53吨,用5台柴油发动机做动力,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93千米,于1927年7月建成。为纪念齐柏林,艾肯纳博士特地将这艘飞艇命名为“格拉夫·齐柏林”号。

1929年8月8日,“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艇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环球飞行,它从美国的新泽西州出发,经过德国、苏联、中国、日本,于8月26日回到洛杉矶,整个航程历时21天7小时34分。

“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艇环球飞行的成功大大促进了飞艇的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建造了86艘,英国建造了72艘,德国建造了188艘,法国建造了100艘,意大利建造了38艘,苏联建造了24艘,日本也建造了12艘。这是飞艇的鼎盛时期,所以人们把这期间称作飞艇的“黄金时代”。

飞艇的兴衰与再度崛起

20世纪30年代,帝国大厦一砖一瓦、一尺一寸地向上修建时,人们等待着、神往着,未来可以在天空之上游玩、宴饮、舞蹈、休憩。但,事与愿违。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德国则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但飞艇体积大、速度慢、不灵活、易受攻击,同时期内飞机性能却在不断提高,因而军用飞艇逐渐被飞机所取代,但飞艇的商业飞行仍有发展。

1929年德国制成的大型飞艇“兴登堡”号,长245米,直径超过41米,总重206吨,曾10次往返飞行于美国和德国之间,运送旅客1000多人。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参照齐柏林式飞艇制造了本国的大型飞艇“R-1OO”号和“阿克隆”号。可是,问题也接踵而至,这时的飞艇大都使用氢气作为浮升气体,但氢气易燃易爆,很不安全。1937年,“兴登堡”号在着陆时因静电火花引起氢气爆炸,35人遇难。英、美也有多艘大型飞艇相继失事,此后飞艇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飞艇改用安全的氦气,这使得它们又焕发了第二春。采用多种新技术的新型飞艇能够很好地完成空中摄影摄像、巡逻等方面的任务,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及北京亚运会的会场上空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尽管同飞机相比,飞艇显得大而笨,操纵不便,速度也较慢,易受风力影响:但飞艇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垂直起降,留空时间长,可长时间悬停或缓慢行进,且不因此消耗燃料,噪音小,污染小,经济性好,而且随着飞艇广泛使用了氦气填充,安全性也大大改善。根据计算,用飞艇运送一吨货物的费用,要比飞机少68%,比直升机少94%,比火车少一半。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又重新开始研制飞艇,集中了20世纪90年代先进技术的现代飞艇新型号不断涌现,如英国的“哨兵”系列、德国的Lz-07、俄罗斯的“科学静力”系列以及我国的“中华号”、“上海达天CA-80型系列软式载人飞艇”等。现代飞艇在空中勘测、摄影、广告、救生及航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或许在未来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你还可以看到飞艇的身影。

上一篇:从失败中诞生的空中“巨无霸”

上一篇:千里挑一的飞行员(三)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