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2-03-30 08:41:45 浏览数:

1829年,英国,由蒸汽机车带动的火车载重四十吨,在铁轨上行使了35英里。这被认为是铁路诞生的标志事件。

之前,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车和轮船已经实用。

之后,铁路迅速在欧美包括英国殖民地推广。

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也可以说,铁路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那一年,在中国还是清朝道光九年。中外贸易已经出现逆差,以英国为主的外国商人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成为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人的健康、精气神化为一缕青烟,银子源源不断外流。畸形的外贸最终在十一年后引发战争,中国一败涂地。

当时,朝野上下对西方的钟表、工业产品都不感兴趣,认为这些东西会把中国人的思想引向邪路,进而动摇皇权执政的思想基础,更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接受铁路。总而言之,拒绝一切创新。

1865年,第一条模型铁路

1864年,铁路在欧洲已经普及,而在亚洲,印度于1853年、马来群岛于1860年已经分别铺设了铁路。这一年,英国铁路专家司梯文森来到中国,建议中国在上海与苏州间修筑铁路。

这时候的中国还是同治三年,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被终结,清王朝起死回生。

司梯文森的建议,“国人无应之者”,四亿中国人没一个人搭理,却被一个在华的英国商人杜兰德听进去了。

心动不如行动。1865年7月,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的平地上,造了一个铁路微缩版。铁路长一里左右,小火车在铁轨上运行。这是中国大地上行驶的第一辆火车。

显然,杜兰德这是在做广告。以实物演示的方式告诉中国人什么叫火车,我建给你们看。

但是,他低估了中国人拒绝新生事物的决心。对铁路,民间反应是害怕,官方反应是这个不能有!

清人笔记记载,“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

当时中国还没有警察,由军队管理社会治安。于是,步军统领“以见者骇怪又命其立毁焉”,这才平息了骚乱。

理论上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实际上的铁路模型,就因为观众害怕被拆毁。这时距离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已经36年。

1875年,第一条实用铁路

1874年(同治十四年),上海的商業已经日趋繁华。一家在上海的英国公司邪台马其沙实业公司(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怡和洋行,现在叫怡和集团)决定在上海至吴淞建设一条30里的铁路。

这一次,英国人采取只做不说、先做后说的办法。铁路公司在伦敦成立,工程师等人员全部从英国赶来,筑路材料、设备全部英国进口。

在建设过程中,两件事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一是征地,沿线400余户拆迁,需要一家一家商谈。这扯皮的事,让老外着实头疼。特别是一些坟地搬迁,在中国,挖祖坟是大忌讳,没人同意迁。好在中国的事多数用钱能办成,英国人用高价摆平了老百姓。

二是产权,中国人当时没有产权的概念,主要是公私不分,你我不分。前脚征的地,后脚马上有人占领、或者耕种庄稼,英国人得再跟这些人谈一轮征地。后来,英国人干脆沿路施工统一建八尺高的土墙,隔断内外。

工程从1875年1月开始,1876年2月14日试通车。这一次,数千老百姓去看稀奇。但结果仍然是官府以民众害怕为理由强迫英国人停止建设。经再三协商,车辆暂停一月、筑路继续,等待朝廷意见。

一个月后,朝廷没有意见下来,于是,火车得以继续开行。老百姓好奇心更甚,不仅看热闹的多,坐车的也多起来。

试运行期间,从吴淞至上海的回头车免费,这下人满为患。英国人只好将货车改客车,上以红呢作幔,下以红呢为毯,邀请中国官员、各国领事、欧洲侨民试乘参观。

火车头重九吨,客车头等车厢车长十五英尺,每节载客十六人;货车十二辆,每节载重五吨。车行时速可达二十五英里。

1876年7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一列火车载客二百人,时速十五英里。乘客全部是被邀请免费试坐的华人,“乘者极乐,至有不能容之势”。

这么好的事,又不要钱,老百姓迅速接受了火车和铁路。可是,火车开行一个多月后,恰好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士兵致死。上海地方官江海关道道台冯俊光迅速照会英国领事,要求立即停车。英国领事没有答应。南洋大臣沈葆桢出面敦促,照样不予理睬。

恰好李鸿章奉旨与英国大使谈判,冯竣光请李鸿章代为交涉,要求以自办的名义收购这条铁路。同时,冯俊光采取了三条措施向英国人施压。其一,请提督派两艘兵船来上海示威;其二,拟聘请律师起诉,要求没收铁路;其三,怂恿军民闹事。

七月十二(公历8月23日),英方停驶火车。九月初八,中英在南京达成协议,中方以28万五千两银子买断铁路,一年内钱货两清。期限内,准许营业,每天上海至吴淞各对开七列。

1877年12月1日,火车重开,得到中国老百姓追捧。铁路运营每周每英里获利27镑,几乎与英国国内相等。

按当时汇率,英镑兑银圆为1:10,英里换算华里为1:3,利润为每周每三里为270圆,即每里90元。估算一下,淞沪铁路月收入为每里360圆,全路30里为10800圆。(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文海出版社)

在140多年前,1万银圆是一个天文数字。英国人建这条铁路到底投资了多少现在是个迷,从中国赎回价格看,不会高于25万两白银。当时白银1两和银圆1圆基本相等。按照淞沪铁路月净利计算,不到三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丰厚的利润刺激了外国资本纷纷抢建中国铁路。

沿线地产增值、商业繁荣,百姓相约145人上访两江总督,请求铁路不停。

到此为止,这应该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官方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可在这时候,民意又可以视而不见。总督不愿顺应民心。

12月20日,最后一笔款项付清。中午12点,上海站发出最后一列火车,吴淞站午后1点发车。全路于1点交给中国。

交接时,铁路公司特准备专车供官员视察全路,但中方官员宁可坐轿。交接后,中方官员当即命令工人,掘起铁轨、划平路基、拆毁站房。所有铁路材料全部沉入打狗湖。

铁路拆毁战取得圆满收官,这是近代史上中外交涉罕见的一次“胜利”。愚昧战胜文明,落后战胜先进。

22年后的1898年,清政府还是回到起点,几乎是在原有线路上重新修建了淞沪铁路,造价超过100万两白银。(李占才《中国铁路史》,汕头大学出版社)

1881年,第一条自建铁路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开平煤矿出煤,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以便运输,光绪皇帝批准。当筹办工作进行时,朝中守旧派迫使光绪收回成命。

矿务局没法,只好再次奏请建设唐山至胥各庄长约十八里轻便铁路,声明不开蒸汽机车,只用骡马拖车。

唐胥铁路于光绪五年五月开工,十一月竣工,以骡马拖车运煤。这可能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唯一案例。

英国工程师金达大概别扭得受不了,利用废旧锅炉改造了一辆机车。1881年6月9日(光绪七年五月十三)机车上路,中国第一辆火车终于通行。

朝中官员得知以后,连上奏折弹劾,理由是机车震动东陵,黑烟伤害庄稼。

皇帝下诏,严旨查办。几经波折后,朝廷终于同意机车上路。

1881年,中国铁路元年。此时,距离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52年,距离拆毁吴淞铁路5年。

在修建铁路这件事情上,李鸿章是积极的支持者。1874年,英国人在上海着手建路时,李鸿章就奏报,铁路、电线须及早建设。大学士文祥一笑了之,其他朝官则痛斥李鸿章狂妄。

李鸿章见正路不通,就走后门。他找到恭亲王奕诉,希望得到主持朝政的恭亲王支持。但恭亲王审时度势,坦言不光自己不敢,就是两宫太后也不敢改变祖宗之法。

1876年,淞沪铁路建设热火朝天时,驻英国公使郭嵩焘给直隶总督李鸿章写了一封信,力倡铁路、电报,并附上当年司梯文森的筑路计划。

郭嵩焘的言论得到李鸿章的支持,却遭到满朝官员的嘲笑,被讥为名教罪人。淞沪铁路被拆毁后,满朝文武都将铁路视为洪水猛兽而深恶痛绝。

1877年11月,刘铭传奏请速造铁路以图自强。光绪交李鸿章、刘坤一等人复议,刘坤一以铁路有妨民间生计和税收反对,大臣们纷纷声讨。其中以内阁学士张家骧最为激烈,他甚至列举铁路三大弊端:一旦修路,洋人必定生事;妨碍田地房屋墓地,侵占官道,行人不便;削弱官办轮船招商局的利益。

1879年,李鸿章奏修唐胥鐵路得到批准。同时也激起反对派的围攻。1881年正月,刘锡鸿奏称:中国情况特殊,铁路势不可行八条、无利八条、有害九条。大致说无钱、无人、无法、侵民地、夺民利、高物价、减税收、丧失险阻、诱敌利匪、伤害山河、打扰鬼神等等。

同年底,唐胥铁路机车正式通行。又有御史余联沅奏,铁路有五大害:一害车船、二害田野、三害根本、四害风俗、五害财用。铁路的利,不在国、不在民、在居心叵测的洋人。

但年轻的光绪皇帝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员都意识到:铁路可以强国。

1885年5月,军机大臣左宗棠奏陈海防七条,请速修铁路。

清廷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李鸿章建议修路并将铁路事务划归。光绪皇帝批准。中国终于有了铁路管理部门,铁路建设正式纳入朝廷议事日程。

最早的一批铁路,如津沽、津通、关东各段都由海军衙门奏办。

1889年,光绪十五年,皇帝亲政,慈禧不再听政。重臣张之洞奏请修筑芦汉铁路,出使欧洲四国大臣薛福成上万言书倡言铁路之利,得到皇帝支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即“戊戌变法”这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铁路事务不再由海军代管。总局确定修筑芦汉(即京汉)、粤汉、沪宁、苏浙、浦信、广九、浦镇、正太等铁路干线。

从此,大规模修建铁路的序幕被拉开,铁路带领中国进入现代化。

上一篇:我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行动框架

上一篇:地铁接触网柔改刚工程技术浅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