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雨果》:展示机械之大美

发布时间:2021-07-23 08:57:30 浏览数:

[摘 要] 美国影片《雨果》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故事片,改编自一本名叫《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的儿童图画书,其主题与其他表现机械与人类关系的作品完全不同,它所展现的是机械本身的美感特质,勾画的是一幅大机器时代的美景以及人类与大机械和谐相处的状态。导演用种种细节说明人类文明离不开机械,机械美化了人类的生活,实现了人类的梦想,并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雨果》;机械;美感

美国影片《雨果》是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故事片,改编自一本名叫《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的儿童图画书,故事里的孤儿雨果是天生机械控,他被巴黎火车站的钟表匠克劳德收养,养父死后他就独自寄宿于巴黎的火车站钟楼管理车站的大钟,偶尔也会去车站里的玩具店偷些小零件来修补父亲留下的一台精美的机器人偶。在一次行窃中,他被店主乔治·梅里埃抓获并抢去了雨果父亲的遗物——一本机械手册,这让雨果十分不安,他尾随至乔治家中,结识了养女伊莎贝拉,二人发现了店主乔治·梅里埃的身世之谜。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到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手中,以3D的科技手法使其在银幕上绽放出奇异的光彩。更独特的是,现实主义电影导演马丁·斯科西斯将《雨果》的整个故事安置于大机械背景之中,马丁·斯科西斯成功地运用机械的造型与颜色,如巴黎火车站钟楼巨大的齿轮、埃菲尔铁塔下曼妙的夜景、面色忧伤的机械人偶,老式火车钢铁骨架与钟楼等,勾画出一幅大机器时代的美景。

自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与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蒸汽机技术在欧洲的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迅速推广。1800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设计安装在较大车体上的高压蒸汽机,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英国的史蒂芬孙又于1829年创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时速可达每小时46公里,从而引起了全世界铁路工业的改造。虽然人类从大机械中获益匪浅,但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和谐也渐渐凸显:如机器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劳动量过大、工人失业、产品造成的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一直受到各种文学作品的关注。典型的表现人与机械冲突的影片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本片表现的是美国工业因为使用大机器而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从而使工人夏洛特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最终被卷入机器齿轮中的恐怖景象,反映出人与机械之间强烈的冲突。《摩登时代》被当时舆论界认为是“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从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这是一部被当时美国政治家认为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而《雨果》的主题与此类反映机械与人类冲突的作品完全不同,它所展现的是一幅人类与机械和谐相处的美景,并用种种细节说明人类文明离不开机械,机械美化了人类的生活,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之。

一、机械的圆润与美感

通常人们在生活里面所见到大机械,都是坚硬而粗粝的,机械运行起来时所产生的刺耳的噪音和飞扬的尘埃,带给人的是一种不舒服的效果。而到了影片《雨果》中,大机械对人类的压迫感完全消失,影片着力表现的是机械建筑产生的纵深的空间感和圆润的美感。如巴黎火车站的总体设计就是一部钢铁的艺术品,坚毅的屋顶、圆滑的立柱、几何图案的扶手、雅致的吊灯、优美的窗框都具有坚固和美观的特质,火车进站时所造成的烟雾和轻微的震动使它更具有迷幻感,仿佛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城堡。特别是男孩雨果穿行于齿轮组成的森林里的镜头,只能用“圆润”两字来形容。尽管车站钟楼内部的机械构造那么复杂,部件种类那么多,看起来那么可怕,可是它们之间的衔接和组合非常有序的。当雨果熟练而快速地穿行于这齿轮与管道的迷宫里,时而快速攀上弯曲的扶梯,时而溜下金属弯道,时而又跳过一个大轮盘从地下的窗孔里钻出,让人感到大机械与雨果是一体的,它们之间已经契合到没有缝隙的程度。

《雨果》中的一个重要道具机械人偶,更是机械的形色之美的典型体现。这个机械人偶面部圆润美丽,表情生动,一双眼睛深邃智慧。机械人偶与故事演进的时间相配合,其颜色从银白到锈蚀的铜色,再到崭新的银白色,似乎在说明它所历经的沧桑变故。而片中的其他细小的机械,也都是美轮美奂的典型。如那台多次出现在镜头里的大钟,其外观是典型的欧洲复古风格,采用了仿旧的铜色,看起来庄重典雅,富有厚重感。就连雨果居住的顶楼上的简陋小屋,也有怪异的钢铁支架和巨大的齿轮、链条及废弃的钟面组成的美观的几何造型,让人物完全融身于机械的包围之中,甚至成了机械的组成部分。

二、机械的和谐与秩序

让电影承载更加复杂的故事和思想内涵一直是美国导演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电影故事的叙事效果及电影语言一直被导演们所强调,从而使其在更加新奇的背景中展现更加迷人的故事。《雨果》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本片中的奇妙之处、或者说是叙事特征就是强调了人与机械的关系。在影片一开始导演就把故事放在了一片运转的大齿轮之中,接着出现的是钢筋铁骨的车站大厅和大型的机械动物——火车, 然后镜头推移至一堆更细小的机械——玩具店的玩具,特别有趣的是,导演将齿轮的镜头幻化成了一片冬夜里的城市街道,使整个街道看起来就像一个放大的齿轮。这个细节说明人类生活与机械密切相连,并且也像机械那样环环相套,共荣共损。因此,人类有着充分的与机械和谐相处的理由。

影片里的小男孩雨果说过一句话:“机械是有秩序的,机械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有秩序。”的确,车站里的大钟是对整个车站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座机械,它的一个个大齿轮咬合得十分默契,环环相扣分秒不差,大钟在雨果的规范管理中运行有序,并带动着整个车站里人们的有序地出行。雨果每天攀爬于火车站的钟楼里,在蒸汽、管道和齿轮中为大钟上弦加油,体会着大钟的有序运行和对人类生活的掌控。雨果在大机械的陪伴之下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在他的意识里,机械是有生命有情感的,是他的朋友和伙伴,所以影片的结尾处说:“它(指那具机械人偶)照亮了我的生活,一路送我回家。”

同时,机械具有永恒的秩序,如果运行得当的话,机械将会忠实如一的为人类工作。所以在影片中,当雨果终于找到那把心形的钥匙插入到机械人偶的匙洞里时,虽然时隔数十年,那台机械人偶的每一个齿轮仍然忠实地运作起来,它的头颈开始转动,它的机械手臂和手指开始工作,展示出机械的秩序和永恒的力量。这种秩序和力量是人类等有机生命体所无法完成的,即使经历了沧海桑田之后,只要机械的本体还在,这种秩序和力量就会永远存在,正如影片里的钟表匠克劳德所言:“我的时间是一分钟有60秒,一个小时有60分。时间决定了一切!”

三、机械实现了人类更多的梦想

在梅里爱的摄影棚里,到处都充满了机械。早期的摄影机记录下了梅里爱对电影的追求,记下了电影这种新的叙事媒介的发展过程。如梅里爱使用的第一台摄影机,是他用一些机械零件拼装而成的;一头巨大的喷火怪兽的出场,只能轮子和铰链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那些飞上飞下的精灵们,是靠着机械的力量才得以在地上天上行走自如。就连梅里爱的玻璃摄影棚,也是靠着机械的力量才有了自由开合的天窗,才有了让人着迷的宫殿和水晶宫。电影大师梅里爱运用魔术加机械的方法,记录下的是人类的梦想,正如影片里的梅里爱所言:“假如你想知道你的梦来自哪里,你就看看周围,这里是制造梦的地方。” 而真实生活里的电影大师梅里爱正是奇幻电影类型的鼻祖,他是电影造梦机制的奠基人,他拍摄的《月球旅行》等早期影片让观众耳目一新,他创造的玻璃摄影棚更让人叹为观止。梅里爱成功地将卢米埃尔兄弟开辟的电影记录功能拓展为电影叙事功能,因此《雨果》里出现的梅里爱如同时光轮回一般,让观众在机械的带领之下,重温老电影的魅力,重新找回了昔日的所爱。

由于瓦特改造的新型蒸汽机的出现,人类的生活进程大跨步前行,时至今日早已突飞猛进,锐不可当。在不断的超越之中,人类享受着机械带来的快乐与舒适。《雨果》把故事的场景放置于巴黎火车站,就是要强调机械给人类带来的便利。片中对巴黎火车站的建构充满了唯美的描述,从咖啡馆到花摊再到钟楼再到那些咔咔作响的大钟,美得如诗如画。影片也充分发挥了3D技术的特长,从大远景快速拉近到车站内部,在让人眩晕的快速之中,将雨果脸嵌入到钟表里,也将他的生命与机械融为一体。车站墙内的狭窄通道,陡削的圆管式扶梯,直立的管道,飞舞的灰尘和蒸汽,夜色里展开巴黎街市,都作为机械的大背景存在,它们同样有着机械一般的品质:坚毅、美好而又安详。

《雨果》里有一个人物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安着金属假腿的车站督察。这位高大英俊的男人在战争中受伤而安装了假肢,假肢带给他不便,比如走路时吱嘎作响,不得不随时添加润滑油,一不小心还会被车轮勾住造成重大事故。不方便的假肢严重地影响到车站督察的生活,使他产生了心理障碍,变得偏执而凶恶,也不敢向近在咫尺的心爱的姑娘表白。正是雨果设计的带有许多齿轮的机械假肢让他步履轻盈,让他认为“我现在已经是个正常的人了”。良好的假肢解救的不仅是他的双腿,更是他的人际关系,车站督察的心情开始变得宽容,笑容回到了他的脸上,爱情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在艺术世界里,电影是雕刻时光的工具,凝住时间、倒转时间、重现昔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实现。《雨果》中无数次出现钟表的镜头,以此为意象来表现时间的严肃和有序。钟表作为时间的见证者,一直忠实地记录着人类生活的每一时刻。在《雨果》里大钟并不仅仅作为一台记录时间的机器,导演总是把镜头探入到大钟的内部,表现大钟运行时齿轮的转动、钟摆的摇晃、各部件之间的咬合与连接时的那种动态的美感,就是这些机械部件凝住了时间,分分秒秒地记录着人类的现实世界,也记录了人类对艺术世界的梦想,并把人类对未来掌控时间的梦想寄托于这些钟表的部件里。

综上所述,《雨果》正是运用这一幅幅机械画面的结构、布局、角度、色泽向观众展示着全然不同的机械印象,享受着由机械的色与型所产生的美感。同时,正如梅里爱当年用他非凡的创造力推动了电影技法的发展那样,今天的马丁·斯科塞斯也用非凡的3D手段创造了电影前所未有的“艺术感”,并用独特的电影语汇证明靠着机械的帮助,电影能够实现一切人类的梦想,能够制造出更多的新时代精品,让观众体验各种实验技法带来的新奇美感。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安·黑尔曼(Christian Hellmann).世界科幻电影史[M].陈钰鹏,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2][意]基多·阿里斯泰戈.电影理论史[M].李正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3][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上一篇:汽车空调间歇制冷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上一篇:关于地面火炬和高架火炬的对比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