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源远流长的蒙古勒津蒙医药

发布时间:2021-08-04 08:49:03 浏览数:

zoޛ)j馟i]生活都离不开马,从马背上摔下来跌伤的事常有发生,震脑术是治疗脑震荡的一种好方法。治疗脑震荡,西医主要采用镇静的办法,而蒙医采取的是以震治震的方法。

蒙医起初是以师带徒方式传授医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有了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场所——门巴扎仓。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蒙古勒津部落聚居区内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瑞应寺。瑞应寺既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又是宗教文化的摇篮。瑞应寺始祖活佛桑丹桑布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去承德拜见康熙皇帝,奏请扩建寺庙,经康熙批准后于翌年在大雄宝殿西侧修建了药师庙,开始为喇嘛徒弟教授蒙医学知识,此即瑞应寺门巴扎仓之前身。此后,瑞应寺四世活佛罗布桑图布丹拉格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距瑞应寺正东约一公里的山丘上建了九间新庙,称为门巴札仓,成为瑞应寺五大札仓之一,翌年又在其前方修建了占地25平方丈的宫殿式大殿。瑞应寺五世活佛耶希图布丹时期,门巴札仓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有喇嘛医生300名,前后大殿34间,仓房30间,共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还拥有两套马车、8匹马专门作为外出诊疗交通之用。

门巴扎仓出自藏语,意为医药僧院,门巴即藏语“医生”之意,扎仓是佛教大寺院下设的一级组织机构,在修学内容和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扎仓实际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寺院。门巴扎仓里的学医喇嘛首先从师长那里学习蒙文、藏文,然后再循序进入各门经典,学习的内容有佛学、医学两部分。进入门巴扎仓学医的喇嘛分“松”“尼”“噶日姆”三级学年。其中,“松”年级为7年,“尼”年级为8年,当升入“噶日姆”学年后,也就意味着是永久性学年了。

门巴扎仓内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广泛。瑞应寺门巴扎仓学习的课程,涵盖蒙古勒津蒙医药的各个方面,主要使用书籍包括《四部医典》《蒙医金匮》《蓝托布》《蓝琉璃》《玛那格仁钦忠乃》《玛那嘎占巴》《珍贵七品》《嫩萨特扎顿》等医学经典和参考资料,最多时要学习55部书籍。在教学过程中,师者多用典型病例,向学医喇嘛们传授理论及临床经验,而后再带其诊病,按季节到野外认药、采药,熟悉药性,教授炮制和配方等方法。

门巴扎仓每三年举行一次授学位仪式。对于学习医典优秀和对医学理论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喇嘛,经考试、考核后成绩优异者授予“曼冉巴”学位,每次仅授3人。此外,对医学理论、艺术学、世界知识、声乐学、哲学等专业知识精通者,门巴扎仓每七年评定一次“道布切”(相当于主任医师)职称,每次评定一至四人,在评定基础上,由瑞应寺活佛授予“道布切”之称。瑞应寺门巴札仓(医药僧院大殿)作为蒙古勒津蒙医药学中心,三百多年来共培养出4000余名蒙医药人才,其中“曼冉巴”49人,“道布切”35人,名蒙医800余名,他们以阜新为中心,分布于彰武、喀左、北票、朝阳等地,名扬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各地。如蒙古勒津蒙医药血衰症疗法第三代传人温布被人称为“神针”,他的针刺放血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温布本人从清代咸丰时期至今一直被蒙古勒津民众视为“神医”。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的古那巴陀罗兼通蒙、藏和汉文,学识渊博,在内蒙古任职期间曾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病,疗效显著。蒙医眼科名医齐端节,解除了很多眼疾患者的痛苦,受到各族群众的赞誉。曾任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学会理事长的邢布利德被誉为“草原神医”,他行医六十余年,用蒙医药治愈了数以万计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杂症的患者,在他的推动下,经过省、市、县三级投资,建立了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1985年,在邢布利德去世前两年,由他精心撰写整理的《蒙医方剂选》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蒙医方剂资料。

2006年,国家、省、市、县共同投资140万元,在阜新瑞应寺门巴扎仓原址兴建了佛寺蒙医院,继续弘扬和传承门巴扎仓和蒙古勒津蒙医药文化。如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血衰症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就是邢布利德之子邢鹤林,出生于1940年的邢鹤林自9岁开始学医,采用“简、便、验、廉”的诊疗手段,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擅长以蒙医药治疗世界性疑难病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邢鹤林创造、丰富了很多预防和诊治疾病的精妙方法,为传承蒙古勒津蒙医药事业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改实践分析

上一篇:芝加哥,略有醉意的片片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