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霾和雾天气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6 08:38:18 浏览数:

摘要 介绍了霾和雾的定义、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综述了霾和雾天气的研究情况,并对东明县近10年的霾、雾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霾和雾天气的重视,减少其对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霾;雾;定义;特点;危害;分布

中图分类号 P426.4;P42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238-02

霾和雾均是天气现象中视程障碍现象的一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经济相对欠发达时期,霾是极少见到的,因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霾这种天气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霾和雾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霾和雾的成因、成分,并辨别霾日和雾日,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霾和雾天气概述

1.1 霾和雾的定义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霾定义为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的天气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在科学研究中霾中的物质成分除了细尘以外,还包括硫酸和硫酸盐、硝酸和硝酸盐、碳氢化合物、黑碳等粒子。因此,其发生的频数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溶胶污染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污染性气溶胶的存在,霾天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雾的定义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天气现象,频繁出现的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航运等造成严重影响,其伴随的稳定层结大气也使城市污染加重,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因此,霾和雾是科学界、公众和政府广泛关注的灾害天气。

1.2 霾和雾现象的特点

雾主要以水汽为主,相对湿度在90%以上,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而水平能见度大于1.0 km而小于10.0 km的称为轻雾,就其物理本质而言,由于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则称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200 m。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 μm,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 μm,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出现时主要是浮游在空气中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相对湿度在70%以下,霾的颜色有点发黄,且厚度比较厚,可达1~3 km。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无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在1~2 μm,为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1.3 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空气的污染较为严重,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人们在雾、霾天气要学会自我保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市民以及老人、儿童要特别注意,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同时,雾、霾天不宜开展户外锻炼,因为锻炼时需要大量换气,更容易把污染颗粒吸入体内,并在人体内滞留,剧烈运动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要多,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此外,雾、霾天气压较低,空气湿度较大,会影响运动时皮肤的散热,容易使人出现头晕气闷、身体不适等症状。

2 对霾和雾天气的研究

气象学者对全国或区域的霾、雾气候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有意义的成果。如胡亚旦等[1]利用1961—2007年全国721个气象站的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我国霾天气显著增多的区域主要位于华北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经济发达或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特别是近5年来霾天气显著增多。高歌[2]对1961—2005年中国霾的时空气候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霾变化可能原因及其与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变化的关系,指出全国平均年霾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年平均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吴 兑等[3-6]对珠江霾天气的成因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该地能见度下降。

3 东明县近10年的霾、雾日的变化情况

东明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小县城,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许多化工企业,县城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空气质量却逐年下降,从东明县气象站观测资料显示,每年的雾霾天气日在大幅度增加。

2011年,东明县霾天气出现了93 d,轻雾出现了217 d,10年以前霾天气一般在麦收后出现几天,现在霾天气出现的日数是原先的30~40倍,以前很少受到污染的小县城,现在空气质量也在逐年恶化,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地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把环境保护提到第一位。

4 参考文献

[1] 胡亚旦,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73-78.

[2] 高歌.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7):761-768.

[3] 吴兑,邓雪娇,毕雪岩,等.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1):1-6.

[4] 吴兑,廖国莲,邓雪娇,等.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1):1-9.

[5] 吴兑,毕雪岩,邓雪娇,等.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云造成严重灰霾天气[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77-83.

[6] 吴兑,毕雪岩,邓雪娇,等.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4):510-517.

上一篇:近50年盘锦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上一篇:《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