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2010年度非畅销好书榜

发布时间:2022-03-05 08:38:36 浏览数:

zoޛ)jm5iMti_iMti6ۭN6ۦ思想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带有鲜明的思辨色彩。他的小说“想”得很多,也很深,其中甚至对思想本身也进行了思考和质疑。

主人公王摩诘在小说里就是一个以思考为其存在方式,并善于思考的人,他曾在大学里教哲学,后来为了追寻生活的意义,他作为志愿者来到西藏,成为拉萨附近一所中学的教员。在这里,他不仅没有放弃思考,而且展开了他的思考。王摩诘的思考指向这样几个方面:他希望找到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并不以占有和消费为目的,却也能获得快乐和幸福。他不能认同五光十色的消费场景,在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上,他为了不让维格失望而赴约,却很难融入他们的喧闹之中。事实上,他在独处中获得了一种精神自足,也表现出一种精神优越感。对他来说,呆着只是一种姿态,就像他在发现自己的菜园被人毁了之后,也只能无声地静坐或枯坐一样,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与对方的某种张力,不使其消失。这种沉默式的静思在小说中成了王摩诘独特的标志。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这一点很像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或者孔子,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深刻的哲理,探讨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并为人们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提出意见和建议。

于青(人民出版社副总编)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王东 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序言中说,王东这本书的特点是技术出色界面友好。我觉得这个评论很有创意,冲着这个序言,一种久违的读书冲动在酝酿。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的文字确实比较出色,这也是作序者说界面友好的原因之一吧。娓娓道来的日本“浮世绘”景观,让略知日本皮毛的读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相信所有读者阅读有关日本文字时的心情是一样的: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欢又抵触。因为我们与这个国家有着太多的历史纠结,即使你见到的是打心眼里敬佩的优良特性,你也不愿意给予过多的嘉许。而且,这个民族的许多习性总令人产生许多狐疑。比如,他们的节制,他们的礼仪,他们带有试管精神的科学的礼尚往来,都让人兴奋不起来,亲近不起来。但社会众生面的种种,也确实有让你惊叹的地方。

王东的《别跟我说你懂日本》就有这种狐疑加迟疑。不说赞许,也不由情绪左右去抨击,只谈众生相,谈得让所有的读者都信服,界面十分友好。我想起了一个英年早逝的作家,他最喜欢用“界面”这个词,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用的这个名字《界面》。我写过他的评论,据说他也知晓我,我想是因为文字的“界面”都很友好,所以能够相容。

《步入云时代:第三个三十年》周牧之、杨伟民 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步入云时代:第三个三十年》是关于中国第三个三十年的发展探讨,通俗的理解,泛云时代实际上就是一个把力量联合起来,给每个成员使用的时代。而云计算,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巨量能力整成几秒钟的压缩后喷发。

书中的主要观点是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参加了这本书的新闻发布,场内嘉宾们都把未来全球的经济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上面。表述是这样的: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未来中国的发展要脱离对美国超级消费的依赖,而改为扩大内需的消费和生产上。

“云时代”本身就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中国也不会就在一个孤岛上自己救自己。在一个“云时代”,什么力量都可以联合起来,从这个逻辑出发,经济数据会经过市场的集成再度组合也说不定。现在,人人都在担心基本面,市场却在兀自运行。“云时代”了,乐观看恐怕是唯一的选择。

《书情书色二集 》胡洪侠 著,中华书局2010年7月版

看到《书情书色二集》一书,就像是满大街熙熙攘攘走过的人群,一眼就把擦肩而过的熟人叫了出来。虽然作者胡洪侠我不认识,但书名传达出的熟悉的书香味道闭着眼也能嗅出。文章是笔记体,自然文字本真,观点明了,无需形容词来装饰。现在读的一些书评文章,介绍书的内容越来越少,文字的装饰功能令人眼花缭乱。这本薄薄的笔记体读书感悟,“含书量”最多。尤其是一些文坛往事、书海钩沉,在极短的篇幅里硬硬地向你扑来,读一篇,回味良久。比如知道了我喜欢的郑逸梅的丧书之痛,看见了我认识的陈子善的书房。很意外的是碰到了我熟悉和正在读的古典名著《金云翘传》,居然还有独一无二的贯华堂刻本。在胡洪侠的笔记中认出自己的所爱,更有他乡遇知己的喜悦了。

应该感谢作者的是,在作者小小的笔记里让我认识了很多我错过的作家,当看到《老旦是一棵树》的作者杨争光时,我忍不住起身到百度去寻找《老旦是一棵树》来读,一读便不能收性,终于在电脑上快速读完,再回头来读《书情书色二集》。此时心中充满了感激,就像一个爱吃辣的食客吃上了最正宗的水煮鱼一样,杨争光的文字太麻辣了,那些个生猛的词汇,雷人的故事情节,在温吞水一样的生活面前,就是一首劲歌:you are my super star。我准备再起身几次,把《书情书色二集》中潜伏的读书信息都破译出来,读一本书,胜读几十本书,不亦快哉。

《功夫米老鼠》系列杨鹏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3月版

《功夫米老鼠》系列也是值得一提的,杨鹏不愧是中国的幻想大王。读了《功夫米老鼠》系列,更印证了我对杨鹏的看法,他给少儿读者创造的幻想世界是天马行空,也是美妙绝伦的。这个系列,不但有效地借鉴了美国迪斯尼米老鼠的形象,使米奇、唐老鸭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还融入了佛学、道学、玄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让中华远古的传说、民间的故事、古典小说,还有历史文化人物及现代影视卡通艺术有机地结合,实现了幻想小说的革新。在《功夫米老鼠》系列里,读者不但可以感受语言的奇妙和故事的乐趣,还可以发现童话的诗意与空灵,也可以找到中西文化的糅合之新美。

《阿皮历险记》和《阿皮奇遇记》杨老黑 著,中国少儿出版总社2010年8月版

这套书可以看出作者善于从民间文化、乡土风情里获得艺术营养,也善于从侦探故事、冒险小说、现代人情小说和科幻文学中吸取精髓,因此,读这些童话,不但可以感受到审美内涵的丰富性,还可以学到很多创作的技巧。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杨老黑的童话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接近儿童审美的趣味,几乎每一篇都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感人,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也给读者一种语言的亲和力和美的感召力。如果要概括性地对杨老黑的童话进行评价的话,可以说他是当前国内最具有审美复杂性和艺术深度的作家之一,他的童话介于小说与童话之间,是跨文体的尝试,也昭示儿童文学创作一种新的趋向。

《大路朝天》 董立勃 著,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就是一部语言非常干净的佳作,它的时间跨度和生活容量也很大,显示出作家高巧的叙述能力和结构长篇的能力。在这部作品里,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设和拔乱反正,主人公的命运与社会的变化在四十年的长度里波澜起伏,明线与暗线的交错给读者多层面的信息与感悟。一部30万字的长篇有如此生活容量,足以体现作家的叙述智慧。时代的运势与个体生命的遭际都在一个人的笔下展示出来,这就使《大路朝天》有了英雄史诗的气魄。看来董立勃不仅仅是一位会编故事的人,还是一个能把小说当做生活的艺术品来创作的作家。

《胡同》施亮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10月版

长篇小说《胡同》也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佳作。它有作家的自叙传记性质,书写的是一个男孩在“文革”那个史无前例的动荡时代中的心灵成长历程,反映的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琐事,也是北京城一条小胡同的一幅风情画。

20

2011.2

韩浩月(资深文化评论人、专栏作家)

《44号孩子》[英]汤姆•罗伯•史密斯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在读《44号孩子》之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作家路遥对于饥饿的描写,除非亲身经历,我不相信能有哪位作家可以虚构出如此真实的饥饿感受。《44号孩子》在对饥饿的描写方面,超越了“苦难”层面,而成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存体验。书中描写的世界,也成为一个人人虎视眈眈、时时想把一个活人变成口中食物的残酷世界。有了这个作为铺垫,发生再残忍的故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再翻这本书,已经觉得有些沉重,它不再是一部简单虚构的小说,而仿佛一本揭开历史真相的纪实书。读完它,会由衷地相信那句话:真实的生活永远比小说更残酷。

一个脆弱的人竟然可以如此残忍,一个残忍的人竟然可以如此脆弱,这是《44号孩子》为读者出的一道心理谜题,这部书可以让我们联想起很多的电影作品,如《沉默的羔羊》《七宗罪》《香水》等,它们所具备的共同点是打开了人内心深处的隐秘世界,发现那里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部分,有的依然健康成长,有的却早已糜烂成罪恶的花朵。

阅读小说,乐趣在于过程,如果能将小说与现实做出对应,并促使自己关照世界、怜悯人类的话,那则是另外的收获了。

《心兽》 [德]米勒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

《心兽》的中文简介颇为“通俗”:年轻女孩萝拉离开了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去大城市上大学,和五个女孩住在拥挤简陋的宿舍里。为了逃避灰暗现实,她随意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有工人,有体育老师。但是,她最终没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发现自尽于宿舍……

米勒用她散发着死亡气息的笔,记录着有关一段历史的桎梏与暴力,读来令人心冷。米勒说过,“我不信任语言……”,她这么说的背景是,作为一名德国女作家,她深知纳粹对于德语的伤害,极权国家遗留下来的暴力语言,让她的写作接近一种自我惩罚,从米勒的作品里,读不到什么暴力语言,但也感觉不到那种抒情的柔美。“温暖、坟墓、女人、孩子”,一个冷寂的词,足以毁掉所有美好的词所带来的放松与愉悦。米勒在向读者叙说着一个被驱逐者和被剥夺者内心的苍凉与孤独。

《心兽》的德文意思即为“内心的野兽”,如何让内心的野兽安静下来,或者与内心的野兽和平地相处,成为米勒借以分析人的精神状态的载体。在米勒看来,柔弱无助的女大学生,被招作警卫的农民盲流,屠宰场里饥饿的工人……他们都生存在一个充满攻击的环境当中,随时都会沦为暴力的工具,人性成为廉价品,被随意转让或蹂躏。如今“心魔”盛行,读读《心兽》,或会学会让内心安静下来,与“心兽”共同呼吸,给它以喘息的空间和氧气,避免在人人癔症的时代为兽所伤。

《传奇黄永玉》李辉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少年时的顽劣尚武,青年时的诚挚热情,中年时的沉稳坚持,老年时的潇洒倜傥———《传奇黄永玉》中的主角形象一脉相承,可以帮助读者对黄永玉的性格和作品风格建立系统的了解。

不过,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永玉与其夫人梅溪的恋爱史,他用一把小号击退了骑着白马的飞行员,赢得了出身富家的梅溪的芳心,并在战争年代上演了一场红色浪漫,上演了一场私奔的爱情大戏———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的题材。《传奇黄永玉》不是黄永玉一个人的传记,这本书所强调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文革”时期漫画家集体命运的描写,使得它也为中国漫画史提供了一幅群像。书中对“文革”报纸、旧书影、往来信笺的使用,使得《传奇黄永玉》具备了一定的史料价值,作者搜集这些资料时付出的精力与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通过阅读《传奇黄永玉》,可以领略到一代文化人的风骨与仙气,要知道,这风骨与仙气在很多经历过苦难的同代人身上,已经很难看得见了。黄永玉是过去时代留给我们生活的年代的一枚鲜活印章,这枚印章一半盖在那个时代的坏上,一半盖在这个时代的好上。

高继民(青岛出版社副总编辑)

《1966的獒》郭小东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

1966年我9岁。自诩为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那个时代童年生活的影像留在了心底,最突出的记忆就是惶恐。我看到被五花大绑的哥哥在卡车上被人押着,有一个红卫兵女将狠狠地用棍棒击打他的腰。我不知道这种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读《1966的獒》,我追随着主人公和他的“远方”又一次经历了那个年代。哲人说,痛苦使人深刻。这些痛苦理应被不断重温。也许,一个民族在繁衍过程中,这样的劫难是躲不过的?我边读边思考。如果没有“文革”,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肃清残匪时就开始改革开放,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有日本、韩国什么机会?“亚洲四小龙”说不定到今天还在穴居。如果我们不搞“文革”,我们的精神、物质生活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当然,历史不相信如果。也许,正是由于有了《1966的獒》这样作品的猛击,这个巨龙才真正的醒来了。当然,也感谢作者以第一人称蘸着痛苦泪水的描写。

《向中国共产党学习》吴再 著,海天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国迎来了一次弯道超越的机遇,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敏锐精准的战略判断,以勤劳刻苦的民族传统,以众志成城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以组织紧密、令行禁止的执行力高效,把30年来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国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和平崛起,同时也令西方一代代的预言家跌破了眼镜,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模式,也有的称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模式,中国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

《向中国共产党学习》这本书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涵义,这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结晶。正是这个党,正是这个党的领袖群体,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考验,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把一个病入膏肓的旧中国带到了今天的世界强国。我们期待着更加系统总结中国模式经验的著作问世。

《上海Fashion》程乃珊 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年3月版

套用一句俗语: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到上海,因为那里是地狱。上海是如此让人看不懂,她的时尚,她的风情,她的新潮,她的易变,尤其是她傲立长江口、面向海洋,对一切世事不屑一顾的神色,谁能拎得清?

和乃珊大姐一面之交,小晤期间几乎就是听她一人讲故事,大部分时间用上海话,为了照顾我们这些“乡下人”才来几句生硬的普通话,她活脱脱就是上海的一个写照。买来她的书,在书中一样能感受她的“潮”,也是上海的潮。书中所传达出的老上海的弄堂风情,老式留声机的靡靡之音,大街上小K们的洋泾浜英语,就像一碟滋味隽永的老腌菜,给人无限遐思:怎么会呢?被外国朋友誉为未来城市的上海,她的根基,她的文化根基竟然是如此琐细、耐嚼。

《日本行,中国更行》王锦思 著,青岛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关于日本行不行,似乎世界上并无太多的争议,在东洋的几个岛屿上,一亿多日本人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承认这一点,中国人似乎很难做到,60多年前那场战争给中国人留下太多的痛苦记忆。冷静下来读这本书,就会发现,日本这个民族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说日本行、承认日本行,是为了中国更行。太多的仇恨只会爆裂我们的血管,而对于强国富民没有丝毫的用处。

读完这本书,关于中日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对比会令我们沮丧,但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反思:同属于东方文化地域,日本为什么会做得更好?与其简单地笃信“中国更行”,不如先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好学生。

何小竹(诗人、小说家)

《女儿墙》翟永明 著,鹭江出版社2010年6月版

这是当代诗人翟永明的散文集。翟永明是女诗人,但她的散文不属于那种“小女人散文”,即局限于个人的感性写作,而是从理性的角度,艺术的角度,以开放的姿态,探讨我们的城市与社会问题,关注女性的生存处境。她近年的诗歌创作也偏向于这样的当代性,因此,也可以将她的散文看成是其诗歌的补充或注脚。在女性散文书写中,我认为翟永明跟残雪是一个类型的。

《在父亲的法庭上》[美]艾•巴•辛格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版

这是美国犹太作家艾•巴•辛格的长篇小说,辛格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与马尔克斯不一样,他在中国从来就不畅销。但他的小说总有这样一种魔力,只要开篇看上一百字,就无法放手,非看下去不可。新近翻译出版的《在父亲的法庭上》也不例外。小说中的拉比法庭,让我想到过去成都老茶馆“吃讲茶”的习俗。中国百姓向来害怕去官府打官司,有什么事情,喜欢到民间的一些准法庭机构解决。成都老茶馆在清末及民国时候,就充当过这样的民事调解的场所。当事人联系上本地某个头面人物,双方约在茶馆,由这位头面人物出面协调其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后来政府觉得这个有违法纪,明令禁止百姓在茶馆“吃讲茶”,这实际上是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剥夺了百姓的法律自治权。而这种自治权的对立面,无疑就是政府(无论清朝还是民国)这个暴力机构。

有人认为:“辛格的自传体故事像是直接锻打在一起的独立片断,同时又带着文学作品中罕见的重量与力度。”这是一部回忆录与纯文学两种风格结合的作品,被批评界认为是一种全新文体的经典之作。

《追忆》[德]荷尔德林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

这是林克翻译的荷尔德林的诗集。林克是供职于西南交通大学文学院的德语文学教授,也是一个默默耕耘的德语文学翻译家,已经翻译出版的译著有里尔克的《杜伊若哀歌》,特拉克尔的《梦中的塞巴斯蒂安》等。林克的诗歌翻译的最大特色是他像诗人一样的翻译。其过程是,翻译的时候开始喝白酒,让自己进入诗人的状态,让诗人的灵魂附体,然后寻找着汉语的诗歌语感与节奏。因此,他翻译的诗歌受到了诗人们的喜爱。

安意如(畅销书作家、时尚杂志专栏作家)

《禅的行囊》比尔•波特 著,南海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禅的行囊》堪称中国当代的“禅之书”。我们看到了中国禅宗的发展历史和兴衰脉络,禅在中国本土的传承和断裂。比尔对中国禅宗流派的传承谙熟于心,不辞辛苦的探访,通过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典籍,中间穿插着对中国地理、历史的研究,对文化人物的评述,以及对现当代的国情的观察、调侃,把本易散碎、乏味的内容写得紧凑、生动、风趣。现今的中国人,需要宽容、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的参差变动,时势的无常危机,这是禅的智慧在当下的深重意义。

《江湖丛谈》连阔如 著,中华书局2010年8月版

“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连阔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他的女儿连丽如依然活跃在评书表演的舞台上。我是因为喜欢听连丽如的评书,才知道连阔如的,然后发现了《江湖丛谈》,简直是意外之喜。

《情怀已死》程灵素 著,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3月版

当我在北京的高楼上就着零星灯火,夜读程灵素的《情怀已死》,前尘旧事又潜回心里。我知道自己无可救药的地老了,人老的一个特征不是身体衰病,精力不济,而是开始习惯回忆,追索旧事,感慨着情怀不再。

很快的,80后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80后也有了怀旧的情结,伤感的过往。原先我们一直被批驳,被说成是无根无责任感的一代——与旧文化断裂,新事物也没有90后00后接触的那么彻底。真的是这样吗?只有当我们回忆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不知不觉地,我们也拥有了这么多过去。这些过去,与过去藕断丝连。

上一辈人之于我们的质疑,一如我们对香港,好与不好,不是那么清楚分明,爱恨都来不及辩解,只能留待时光去证明。

《江村经济》费孝通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1936年的夏天,一个叫费孝通的年轻人,一个人类学的博士,在出国前的两个月考察了开弦村,也就是江村。

作为一本人类学的著作,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论文的枯涩乏味。费孝通说:“我企图从农村社会基础上来解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基本观念,而构成一种乡土社会的类型。这就不限于一个具体的农村,而是指向农村的基本性质。”

他试图通过对农民的生活状况,经济状态,家庭关系来解释西方科技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锋共荣,看了这本书会了解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思考和关注的方向和角度。即使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形态,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依然有着缓慢变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上一篇: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上一篇:别躲闪“大话题”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