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雪原上的轻骑

发布时间:2021-06-30 09:03:38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物尽其用的Pbv 30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瑞典陆军装备的唯一一种装甲输送车是m/42型轮式装甲车。这种4×4的轮式车辆很难满足瑞典境内,尤其是北极圈以北地区的使用要求。对瑞典来说,战后最大的外部威胁无疑来自于苏联。随着苏联掌握了核武器,为了抵御核战争条件下来自苏联的可能的空降突击和两栖登陆,瑞典陆军迫切需要装备新型装甲输送车辆,以提高步兵部队在核、生、化条件下的机动作战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践表明,当初被期望集轮式和履带式车辆优点于一身的半履带式装甲车,实际上更多的是集两者缺点于一身。因此,新型装甲车必须在轮式和履带式之间择其一。而就瑞典境内的地形特点而言,履带式车辆显然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瑞典陆军兵器局车辆分部负责人斯维恩·伯格(他也是日后著名的S坦克的研制工作负责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1954年,当瑞典陆军对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尚未提出任何要求时,伯格就已预见到军队对此类车辆的需求。他率先提出以瑞典陆军当时装备的Strv m/41轻型坦克为基础,研制一种新型装甲输送车。

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瑞典就在国内按许可证生产捷克研制的轻型坦克。30年代末,捷克研制成功一种先进的轻型坦克TNH。瑞典陆军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订购了约90辆。这批坦克原计划在1939年到1940年间向瑞典交付,但随着捷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其生产的坦克都成了德国陆军的装备,交付自然无从谈起。但是瑞典利用中立国地位,最终说服德国准许其按许可证生产该型坦克,这就是Strv m/41。Strv m/41由瑞典斯堪尼亚·维比斯公司组织生产,有SⅠ和SⅡ两个亚型号,后者的战斗全重更重,发动机功率也要大些。到50年代初期,这种只装备一门37毫米炮的坦克显然早已过时。但该车的机动性能和可靠性都很不错,能较好地满足瑞典陆军的使用要求,这也是伯格提议在其基础上研制新型装甲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Strv m/41作为新型装甲车研制基础的另一个原因,是瑞典当时已开发出一种新型气冷式4缸水平对置汽油发动机——B44,其最大功率达150马力,比Strv m/41装备的斯堪尼亚·维比斯水冷发动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完全可以取代后者,成为新式装甲车的动力装置。

在经过2年的可行性调研后,瑞典陆军于1957年利用一辆Strv m/41 SⅡ的底盘制造了一个装甲车木制模型,并于次年5月向赫格隆-索纳公司和兰德斯维克公司的代表做了展示。军方向两家公司表示,对此种装甲车的需求量将达到200辆左右。面对这样一份大订单,两家公司的热情自然不在话下。1959年2月,赫格隆首先向瑞典陆军交付第一辆原型车,另一辆由兰德斯维克公司制造的原型车也在当年4月30日完成,两辆车都由瑞典陆军进行测试。而在这一年的6月,赫格隆和兰德斯维克分别接到了追加生产7辆和3辆原型车的订单。这些追加生产的原型车在1961年头4个月内交付完毕。在所有原型车交付之前,瑞典陆军就于1960年6月向赫格隆公司下达了生产型车的订单。1962年1月,首辆生产型车交付瑞典陆军,整个生产过程一直持续到1963年4月。瑞典陆军赋予这种装甲输送车的编号为Pbv 301。

Pbv 301的战斗全重达到了11.7吨,比Strv m/41增重1.2吨。不过,由于装备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配以普拉伽-威尔森5挡半自动变速箱,其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仍然保持在45千米/时,与原型坦克持平。与Strv m/41 SⅡ相比,Pbv 301的最大变化是去除了37毫米双人炮塔,同时,车体上部外形也做了较大的修改,形成了一个能搭载多名步兵的乘员舱。尽管原型坦克车体较为窄小,但在经过改造后,Pbv 301的车体内仍具备了容纳包括驾驶员在内10名乘员的空间,使其能搭载一个完整的步兵班。当然,车内的空间条件算不上好,而且还没有供热设备,这对于在冬季里搭乘该装甲车的步兵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考验。乘员舱的顶部有两扇可向车体两侧翻转打开的舱门,舱门打开时,车内的4名步兵可探身向外射击。此时,打开的舱门能为步兵提供一定的防护,但士兵必须将头部和武器探出舱门边缘方可射击,而舱门边缘也无法为武器提供有效的支撑点,相当不便。除了顶部舱门,在车体后部的两扇向两侧打开的车门上还各设有一个可开闭的圆形射孔,也可供乘车士兵向外射击。

Pbv 301车体前部右侧安装有一个外置式20毫米机炮炮塔。这种炮塔最初是为设计中的S型无炮塔坦克配备的。但设计人员后来发现该炮塔如安装在S坦克上就会显得过于突兀,将破坏整个坦克流畅的外形,因此决定采用另一种外形低矮的7.62毫米外置机枪塔,而将机炮炮塔用于Pbv 301,取代最初设计中采用的半球形7.62毫米机枪塔。

20毫米机炮炮塔由瑞典著名的博福斯公司研制,其代号为TAKv 20 L/70-7,炮塔上装1门博福斯m/45B加农炮,该炮也用于瑞典空军的萨伯J-21战斗机。不同于传统的装甲战车炮塔,博福斯公司的这型炮塔将20毫米机炮安装在外部基座上,对火炮的操控则由炮手在车内实施,弹药也全部储存在车体外部的炮塔内。

外置式设计能较有效缓解火炮射击时火药气体进入炮塔的问题,同时又能使火炮具备足够的射击仰角,以对付空中目标,这一点对于内部空间通常十分有限的轻型装甲车辆来说相当有意义。此外,这种炮塔的尺寸比传统型炮塔要小得多,在某些环境下进行射击时能使本车的暴露面积降低到最低程度。当然,此类设计也存在着武器本身较易受损的问题。不过,博福斯公司的这一设计日后在德国著名的“黄鼠狼”步兵战车和瑞士莫瓦格公司的“狂风”步兵战车上被复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该设计的可取之处。

Pbv 301的总产量为220辆,其中包括15辆Epbv 3012前方观察车和20辆Slpbv 3011装甲指挥车。尽管Pbv 301只是瑞典在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领域的试水之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较强的火力和为车载步兵开设射孔的设计,已初步具备了现代步兵战车的某些典型特征。虽然该车性能在总体上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且在服役之初由于履带过度磨损的问题,还一度给部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过,考虑到这是一种在老式轻型坦克底盘上改装而成的车辆,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也足以令赫格隆感到欣慰了。瑞典军方显然不会就此满足,事实上,Pbv 301的替代者已经呼之欲出了……

上一篇:俄罗斯空天军的“小金雕”

上一篇:共轴式直升机之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