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毕业生资源整合与优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0:17 浏览数:

[摘 要]对目前高校毕业生网络渠道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整合与优化初步方案,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网络渠道就业及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完善。

[关键词]网络平台 高校毕业生 资源整合与优化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规划立项课题 (2007YGH-159)

作者简介:周建平(1974-),男,江西临川人,硕士,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与教学管理。

作为一种全新的求职择业服务方式,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利用率还比较低。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优化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架起桥梁,已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的课题,也是学校职能部门不可回避并有待落实的任务。

一、整合与优化高校毕业生资源有助于提高就业信息获得效率,降低信息获得成本

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人数是评价网站活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网站也不例外,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注册用户的成活率,在市场高度细分与激烈竞争的今天,各类人力资源网站通过各种手段与市场策略争夺客户资源。高校毕业生资源虽然不具备高猎取性,也不能带来丰厚的市场利润,但高校毕业生却是人力资源市场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其巨大的规模与地域性特征所带来的“长尾效应”使网络就业市场涌现出一批面向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专业化服务的新兴网络公司。目前,高校毕业生网络渠道就业信息获得途径主要通过用户注册检索、网络引擎检索等方式实现。目前的检索方式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也降低了信息检索质量与效率。影响网络信息获得效率的三种力量模型,分别为网络信息源提供者,网络信息组织者,网络信息用户;①信息检索效益的好坏取决于信息的利用率、冗余性、准确性。在人力资源网络经济信息的三种中间力量中,网络信息组织者若能将网络信息用户高度集中,必然有利于信息发布、信息提供的利用效益,也能提高信息利用率,降低信息获得成本。市场呼唤高效率就业信息获得途径,高校毕业生资源具有区域性强、高度集中、时效需求明显等特性,这些特性为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也为这一新兴产业链的融合打下了基础。基于网络信息组织者构建的、运营机制健全、经高度整合与优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有助于提高就业信息获得效率,降低信息获得成本,对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人力资源网站运作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高校毕业生资源整合因素

从目前政府类人力资源网站、商业类人力资源网站、高校人力资源网站运营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网站运作模式存在诸多不利于高校毕业生资源整合因素。政府类高校人力资源网站存在区域市场细分不够明显,人力资源整合较为松散,网站经济收益较低,创新及运营的灵活度不够,人才资源底层供应链的缺失等问题。商业类人力资源网站虽然在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实践合作中摸索出一套特有的人才信息及人才引进机制,但出于盈利需求的现实考虑,构建大容量的毕业生人力资源库相比高端市场人力资源库的小投入、高回报而言,其运营的难度是商业类网站难以逾越的鸿沟。其价值链核心存在偏颇高端市场,在区域市场细分中未能就高校毕业生有效开展人力资源库的工作,导致高校毕业生资源与众多商业类人力资源网站形成“两张皮”。②而高校就业信息网站的现实状况则更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大多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存在自身资源匮乏,就业信息更新不及时、注册用户比例偏低、在线用户偏少等问题,在毕业生注册信息管理等基础工作方面缺乏应对措施和管理策略。一些高校为保护本校学生,采用屏蔽信息等保护性措施,使得本来匮乏的就业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共享功能。高校人力资源网站目前所能做的基本停留在零散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上,因缺乏宏观层面的资源整合工作业务指导,导致高校在大学生网络渠道就业各自为政的现状长期存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受目前就业信息市场分割、人力资源网站各自为政、缺乏地方政府宏观指导、赢利模式缺失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渠道是不畅通的。形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有效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就业信息的对接,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发送不畅通,信息发散不及时,影响了网络渠道择业的效率。

三、高校毕业生资源整合与优化的主要措施

(一)联合和开放资源下的高校角色定位是高校毕业生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前提

“学生不知道哪些单位要人,用人单位不知道哪些学校有自己想要的学生。” ③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已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的一道难题。在目前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站信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建设好大学生的就业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应该关心的问题,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所高校的生源和专业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其毕业生资源不可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部分高校封闭的做法阻碍了用人单位就业信息流入学校信息网。而当前,高校在毕业生信息库建设方面各自为政、毕业生信息分散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阻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应该构建开放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走联合、开放的道路。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集成和作业协调运作模式必须注重的是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人力资源产业链整合与优化需要用人单位、商业信息网站、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学生各个节点的联动。高校毕业生资源处于人力资源产业链末端,高校不应面面俱到做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全能手,应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把就业指导、注册信息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作为其工作重点,从而实现优化产业链的目的。目前“江苏省开展的高校就业网络联盟试点”④做法就值得借鉴,高校将毕业生生源信息和求职库直接对接,由所在院系和学校进行2次网上审核,明确了高校自身角色定位,防止了求职库信息注水问题,有利于学生诚信就业,有效杜绝了求职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高校将招聘信息业务外包,专职做好毕业生求职信息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将高校毕业生信息高度集中,实施整合;高校对相关求职信息实施审核其实质是对高校毕业生信息实施监管,最终完成毕业生资源优化。

(二)政府支持下的人力资源库引入机制是高校毕业生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基础

传统网站用户注册引入机制往往通过网站自身网络推广等营销手段吸引用户浏览网站,通过自身业务特色与竞争优势区别竞争对手,以拓展功能业务区等方式留住客户。人力资源网站与其他信息类网站相比,客户来源具有用户使用周期不长且不稳定等特征;而高校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青年消费群体,其网站用户与综合类信息网站用户相比具有信息需求明显、针对性强的特征;与商业类就业信息网站相比具有注册低端用户偏多,猎取价值偏低的特征。为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渠道注册信息高度集中,对商业类就业信息网站而言犹如“鸡肋”,至多作为提高网站粘稠度的筹码,不能给网站带来实际效益也得不到专业网站的真正青睐。

因此,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库引入机制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商业盈利机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成本效益上分析,依靠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库增加的成本极少,主要是系统建设、信息采集、和管理成本,不存在商业网站运营需要极高的网络推广成本问题;不会出现商业网站在实施网络推广后注册率低、推广效果不佳、注册信息失真的局面;不存在长期推广成本,能够有效解决商业网站建库成本偏高问题。目前,地方政府为解决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就业信息网络,有相对健全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传统就业信息市场,也有专业的就业信息服务机构及相应媒体信息的支持,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网络就业市场;各地还通过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网络专场招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述举措对拓宽就业信息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尤其对建立健全就业网络体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可通过直接投入建库或直接资助商业网站及行政手段等形式支持人力资源库的建设;改变政府作为“运动员”的身份,发挥政府制定规则和裁判员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商业性人力资源网站参与,有利于就业服务网络的创新及运营灵活度,强化网站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更好地满足地方用人单位的需求。从长期社会效益而言,建立政府引导、支持下的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库是对建立健全就业网络体系的有力补充,也是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产业商业运营盈利模式创新的基础。

(三)商业化运营与人性化管理是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源泉

单纯地建立人力资源库只能解决高校毕业生注册信息高度集中的问题,因此盘活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必须引入商业化运营机制。商业就业信息网站既掌握着大量的就业信息资源,又有着长期而又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这些优势都是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与政府及高校类就业信息网站所不具备的,因此各类商业就业信息网站可以成为这一机制的有力载体。推动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参与,商业网站运营或参与运营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库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解决企业经营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其次,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库的技术部门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优化后对外提供标准化信息接入接口,从而实现商业就业信息网站与毕业生信息对接,就业信息网站可直接将毕业生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点对点方式通过通信工具向学生推荐、发送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也可通过上述渠道实现即时就业信息查询与检索。考虑到学生隐私权的不受侵犯的需要;在建立人力资源库时应考虑给予学生开放和关闭信息库的权利,当学生找到工作无需打扰时,学生可以选择关闭共享功能,当学生失业时,学生可重新选择开发信息库,通过实施对库信息的人性化管理与商业网站合理运营可以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清连。网络信息检索效率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4):111-114

[2]周建平,地方高校就业信息平台资源整合现状及供应链需求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9(2):174-175

[3]王武习,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与改革之路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4,(2),85-89

[4]陈晓春,我省全面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毕业生就业服务方式发生重

大变革

[EB/OL]http:///gb/jingsu/2007-11/7/20071107083431953.html,2007-11-7

上一篇:关于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思考

上一篇:美国中小学差异化绩效责任制的提出和实施

相关范文